徐建东 周月朗 王旭红
多年的实践工作证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影响因素不外乎是国家政策、社会思潮、校园文化、教师素质和大学生个性基础等。但是,目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往往缺少深入细致的考察和数量化的研究。为了确切了解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效的因素,我们特在本校学生中展开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调查采取了自编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共有35道题目,涵盖大学生人口学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本科生,一共102名,男生30人,女生72人。调查形式主要是网上调查,让被调查者进行自我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再结合个别访谈进行验证、补充。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作出统计与分析。
二、有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效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问题有3个:一是“你觉得大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突出的心理问题/困扰?”(多选题),二是“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你读大学所遇到过的困难/挫折”(多选题),三是“你觉得自己的心理健康处于何种水平?”(单选题)。调查结果如下:
表1 大学生心理问题/困扰突出存在的方面
[选项\&选择人次\&比例\&A.学习\&37\&36.27%\&B.交友\&72\&70.59%\&C.恋爱\&66\&64.71%\&D.生活\&44\&43.14%\&E.就业\&75\&73.53%\&F.家庭关系\&42\&41.18%\&G.上网\&39\&38.24%\&本题有效填写人数\&102\&100%\&]
注:多选题百分比计算方法。百分比=该选项被选择次数÷有效答卷份数;含义为选择该选项的人次在所有填写人次所占的比例。所以对于多选题百分比相加可能超过百分之一百。
上表显示,大学生在就业、交友、恋爱、生活、家庭关系、学习、上网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困扰,其中出现就业、交友、恋爱心理问题/困扰的比例分别高达70.59%、73.53%与64.71%。
表2 大学生认为自己读大学所遇到的困难/挫折
[选 项\&选择人次\&比 例\&A.课程太难\&18\&17.65%\&B.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觉得功课没意思\&57\&55.88%\&C.学费和其他费用太高\&12\&11.76%\&D.家庭经济困难\&30\&29.41%\&E.缺少社交活动\&51\&50%\&F.不会与教师、同学沟通\&45\&44.12%\&G.领导官僚作风带来的麻烦\&21\&20.59%\&H.社团活动没吸引力\&36\&35.29%\&I.住宿不好\&51\&50%\&J.饮食不好\&18\&17.65%\&K.身体不好\&15\&14.71%\&L.离家太远\&21\&20.59%\&M.管理规定太多\&12\&11.76%\&N.身边的人不友好\&6\&5.88%\&O.失恋\&3\&2.94%\&P.没有异性朋友\&12\&11.76%\&本题有效填写人数\&102\&100%\&]
从表中可知,大学生选择“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觉得功课没意思”的人次数最多,占比达55.88%,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是“缺少社交活动”和“住宿条件不好”,有50%的人选择了此项,“不会与教师、同学沟通”的人数也占到44.12%。
表3 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判断
[选项\&选择人数\&比例\&A.非常健康\&14\&13.73%\&B.一般健康\&72\&70.58%\&C.亚健康\&13\&12.74%\&D.很不健康\&3\&2.94%\&本题有效填写人数\&102\&100%\&]
从上表可知,心理状况处于“一般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占到70.58%,“非常健康”的占13.73%,“亚健康”和“很不健康”的亦分别有12.74%与2.94%,两者合计为15.68%。
2.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
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从大学生对所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知晓程度(单选题)、10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受欢迎程度(多选题)、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单选题)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表4 大学生对所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知晓程度
[选项\&选择人数\&比例\&A.非常了解\&0\&0%\&B.有所了解\&72\&70.59%\&C.缺乏了解\&30\&29.41%\&D.完全不了解\&0\&0%\&本题有效填写人数\&102\&100%\&]
从表4可知,在校大学生对所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了解”的占70.59%,“缺乏了解”有29.41%,而“非常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则为“零”。
表5 10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受欢迎(喜欢)程度
[选项\&选择人次\&比例\&A.心理健康教育课\&0\&0%\&B.心理健康讲座\&24\&23.53%\&C.现场心理咨询\&51\&50%\&D.咨询中心(室)咨询\&36\&35.29%\&E.网上咨询\&39\&38.24%\&F.校园心理剧演出\&54\&52.94%\&G.心理晚会\&39\&38.24%\&H.心理健康板报\&21\&20.59%\&I.心理征文\&9\&8.82%\&J.心理漫画展览\&54\&52.94%\&]
从表5可以发现,受大学生欢迎(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排在第一位的是校园心理剧演出和心理漫画展览,排在第二位的是现场心理咨询,其他依次为心理晚会、网上咨询、咨询室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板报、心理征文,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则无人欢迎(喜欢)。
表6 大学生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选项\&选择人数\&比例\&A.教育效果很好,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3\&2.94%\&B.教育效果一般,讓学生有所感悟和改变\&54\&52.94%\&C.没多大教育效果,学生觉得可学可不学\&45\&44.12%\&D.教育效果很不好,让学生更加困惑不解\&0\&0%\&本题有效填写人数\&102\&100%\&]
从表6可知,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教育效果很好”的有2.94%,“教育效果一般”的占52.94%,“没多大教育效果”的占44.12%,无人认为“教育效果很不好”。
3.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效的因素
关于“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效的因素”这一项目的调查,采用1个主题和2个辅题。主题是“你认为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题),辅题是佐证性辅助题,即“如果有烦心的事,你愿意与谁交谈”(多选题)与“你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单选题)。该项调查结果如下:
表7 大学生认为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的重要程度
[选项\&平均综合得分\&排序\&F.父母的关怀\&10.24\&1\&D.积极的人际交往\&9.82\&2\&C.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8.88\&3\&J.知心朋友的帮助\&8.56\&4\&B.对所学专业的好恶\&7.56\&5\&A.舒适的大学生活条件\&7.29\&6\&H.院系辅导员的引导\&5.74\&7\&G.任课教师的教诲\&5.56\&8\&I.班主任的教导\&5.26\&9\&K.班级心理委员或寝室长的帮助\&5.24\&10\&L.学校所在社区环境的影响\&4.85\&11\&E.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室)的工作\&4.35\&12\&M.心理专家在网上的咨询\&3.09\&13\&]
注:要求被调查者将各因素按其重要程度依点击先后次序进行排序。其中,首先点击=最重要,最后点击=最不重要。排序题的选项平均综合得分计算方法: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例如排在第一位的权重为13,第二位的为12……第十三位的为1。
从表中可知,在所列的13个影响因素中,重要程度排在前六位的因素依次是“父母的关怀”、“积极的人际交往”、“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知心朋友的帮助”、“对所学专业的好恶”与“舒适的大学生活条件”,这六个因素综合得分均在7 分以上;重要程度排在后三位的因素是“学校所在社区环境的影响”、“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室)的工作”与“心理专家在网上的咨询”,每个因素综合得分均在5分以下;院系辅导员、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心理委员或寝室长)因素的重要程度则居中。
表8 大学生愿意与之交谈烦心事的人
[选项\&选择人次\&比例\&A.任课教师\&3\&2.94%\&B.院系领导\&9\&8.82%\&C.院系辅导员\&9\&8.82%\&D.班主任\&15\&14.71%\&E.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室)教师\&30\&29.41%\&F.父母\&66\&64.71%\&G.同寝室或同班同学\&87\&85.29%\&H.网友\&9\&8.82%\&]
从表中数据可知,有87%的大学生愿意与同班或同寝室同学谈烦心事,66%的愿意与父母谈烦心事,只有29.41%的愿意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谈心事,14.71%的愿意跟班主任谈烦心事,而愿意与院系领导、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谈烦心事的则更少,均不足10%。
表9 大学生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
[选项\&选择人数\&比例\&A.学校、院系领导重视不够\&3\&2.94%\&B.心理咨询中心(室)人手少、工作人员忙不过来\&9\&8.82%\&C.心理健康教师业务水平不高\&28\&27.46%\&D.社会不良影响干扰太多\&6\&5.88%\&E.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不强\&56\&54.9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2\&100%\&]
从表中可看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按选择比例看,有54.90%的大学生认为是“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不强”,27.46%的学生认为是“心理健康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只有2.94%的学生认为是“学校、院系领导不重视”。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高校在校学生主要在就业、交友、恋爱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和困扰。这首先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实力不强、专业特色不明显或学校区位优势缺乏导致毕业生就业较难、心理压力大有关。其次,因主客观原因而交友与恋爱不顺也是困扰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压力源。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
首先,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所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了解,缺少了解的只有少数人,既没有非常了解的也没有完全不了解的,这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其次,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效果来看,由于大学生心理“病耻感”强,心理咨询与治疗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包含大学生)生活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方兴未艾状态。在目前形势下要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形式必重于内容。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撇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论,仅从教育活动形式进行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校园心理剧演出和心理漫画展览是最爱学生欢迎(喜欢)的两种教育活动形式,而高校投入最多、教师最为重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却不受学生待见,至于被人视为专业性极强的心理咨询也不是很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可能跟学生对心理学缺乏了解、自身心理保健意识不强有关。至于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极少有学生认为“教育效果很好”,认为“教育效果一般的”也仅过半数,甚至有一小半的学生认为“没多大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效的认可度并不高,满意度较低,需要高校重视并切实改进此项工作,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效的因素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父母的关怀”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素,其影响作用最大,这说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关心与爱护。而“心理专家在网上的咨询”排在最后,可见其影响作用甚微——尽管如今网上交际盛行,但在网络虚拟空间进行可感性要求高、互动交流性强的心理咨询或辅导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作用不甚明显,心理咨询与辅导仍需面对面进行才是。两个辅题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与父母、知心朋友的积极主动交往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疏导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首要方式,而“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不强”和“心理健康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上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效的影响因素,有不同的属性,可作不同的区分。从影响来源来看,有主客观之分,积极的人际交往、对所学专业的好恶、心理保健意识等属于主观因素,父母的关怀、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知心朋友的帮助、教师业务水平等属于客观因素。从影响程度来看,有大小之分,譬如来自父母的关怀、知心朋友的帮助是最大的,网上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室、社区环境等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其影响作用较小。从影响作用来看,有显隐性之分,有的显性作用明显,如大学生活条件、与人(父母、辅导员、班主任、室友)交往等,而有的因素作用往往是隐性的,如心理保健意识、教育理念、社区环境、社会思潮等。
进一步讲,根据学校教育质量的内涵,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还可以分为两大主體因素——学生、教师,三大客体因素——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社会思潮。
在这五个影响因素中,学生已有的心理素质和心理保健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效的好差高低关键在于教师(肩负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和任务的教师),在于教师是持有消极心理学理念还是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高低以及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潜化性和感染性,它可以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深受其影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本调查结果显示,“同寝室或同班同学”又是大学生最愿意与之交谈烦心事的人。国内相关研究也表明: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资本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宿舍互助亲密状况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十分显著,宿舍冲突状况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比较显著。这说明积极的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和宿舍人际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的成长与健康。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层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那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是很容易受到它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它对大学生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让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更加关注现实,增进现代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多元思维风格,提高了对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对大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当代社会思潮造成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混乱、责任感缺失、价值观念功利化等。
总之,要研究和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方面要把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效的各种因素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另一方面要围绕教育质量的内涵来筛选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效的核心要素进行研究。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轻重,又如何去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与关键呢?
参考文献:
[1]荀毅,王强.高校教育质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学园,2014(27).
[2]文莉.基于校园文化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软环境”建设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8CX1002。
作者简介:徐建东,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