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继鹏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的生产设备已向自动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对设备的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当制药前企业设备维修模式,引出集中维修模式变革,并阐述其效果于功用以期为我国设备维修做出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制药;设备;维修模式;变革;
引言:
如何维护以及管理好先进的生产设备,已成为企业管理层以及从事设备管理工作者所关心和思考的主要课题。只有研究和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选择走適合自身特点的路子,才能使设备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可靠保障,也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取主动,并获得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目前的设备维修模式
目前的设备维修模式主要是事后维修,设备有问题,生产操作人员会习惯性地停下来等维修人员来处理,而且维修完成后,又没有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导致重复性的维修多,找不到设备的故障规律,因此,设备一般都会存在大故障不常发生,但微缺陷多、设备点停多、维修次数多的三多现象。
二、设备设备维修模式变革的应用
在经过几十年两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历练后,为了解决设备维修管理深层次的问题,使其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对设备维修管理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制方案,其具体做法为:
①调整管理职能
按照资源共享、减少层次、提高效率的设计原则,首先从职
能调整入手。对设备维修管理的职能,按照集中管理模式要求详
细的进行了梳理,对业务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归纳,对各生
产单位内部的相应机构进行调整,将公司的设备维修职能全部调整到设备管理部门。从职责上和组织上建立了设备维修集中管理的模式。
②实行维修人员集中管理
职能调整完成后,立即撤销了事业部及车间的设备维修组
织,变二级管理为一级管理,实现了设备维修人员统一归由设备
管理部门的管理。
③创建维修考核新机制
在实施设备维修集中管理之初,维修人员的基本现状是,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个别维修技术尖子工作忙的不可开交,但维修技术水平较低的却无事可做,工作忙闲不均;分工过细、技能单一,复合型维修人员基本没有;个别先进设备在发生故障后,没有能力及时进行维修恢复;设备维修的部分人员人心不稳,抱怨较多,不安心维修工作(要求离开维修岗位);队伍整体精神面貌不佳。这些现象,仔细分析,其问题的症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岗位定位略低,没有突出其技能属性;二是考核力度不大,没有建立起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活力不足;三是待遇偏低,其贡献与回报不对称,情绪失落等。影响了维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设备生产效率的提高。虽然公司及生产单位在设备维护中加强了对维修人员的考核,但未能从根本上激活维修人员的活力。针对维修人员的现状,公司在实施设备维修集中管理时,一方面通过培训,统一维修人员的思想改变习惯以适应变化,另一方面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建立了有竞争机制的管理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加大考核力度,激发设备维修人员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④建立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
针对维修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设定了与设备状态相关的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特别是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增设了前所未有的设备自修率考核指标,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适应性,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设备类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对考核指标的评价采用百分制考核法,根据指标与提高设备生产效率的密切程度设定其权重,使指标设计在考核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对维修人员,根据公司生产单元的特点,在设备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分设零件单元维修科和总装单元维修科,并按照不脱产原则,每科设科长1名负责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设技术主管1名负责维修中的技术工作。在每个维修科内部,又按照维修工种设置进行分组组合,每4人为一组,将生产单位生产区域的设备与设施全部分配到各个维修小组,实行承包维修。以百分制得分结果对小组及成员进行考核排序,年度由生产单位进行总评,建立的竞争机制,激发了维修人员的活力。
⑤变革薪酬激励模式
针对维修队伍一直以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实际现状,公司对维修人员的薪酬发放办法进行了变革。取消原有固定收入的分配模式,对维修人员实行设备承包经济责任制量化考核,并引入了其贡献与生产产品销售收入挂钩的全收入动态考核分配模式。每个人的月度工资收入,按照所承包设备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进行核算,并按考核结果直接发放到个人;对设备维修人员数量进行整体控制,实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⑥维修角色定位维修能力
任何一个组织中,每一个人的能力客观上是有差异的,并有大小之分、高低之别,设备维修人员也不例外。根据这种情况,为充分体现设备维修人员能力的差异,公司首次在维修人员考核方案中引入了设备主修、副修、辅修的角色理念。对主修的定位较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维修技能,能制定维修方案,而且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带领一个小组圆满完成设备维修任务,并能使小组人员整体维修技能水平有所提高;维修角色是一个阶梯式结构,既反映维修人员的能力,也反映维修人员的收入水平,以维修人员能力的差异确定其经济收入的档次。维修能力强,其收入高,反之则相反,以体现按能分配的原则。另外,维修角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换,主修可以变副修、副修可以变主修,以压力变动力,这也是一种竞争形式或机制,可不断的促使维修人员提高设备维修技能水平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三、设备维修模式变革的效果
经过实践验证,设备维修集中管理模式适得到了较好应用,更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应有作用,其效果也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维修质量得到了保证
设备维修人员中具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维修技术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均可以发挥一技之长,是维修力量中的骨干或中坚力量。对于发生的疑难设备故障,可以集中最优秀的设备维修人员快速排除,这在以前是比较困难的;有各类专门的仪器、工具、器件、材料及设备可以共用,调动随意,哪里需用就及时到哪,不受限制;统一配备各类备品配件;有在专业化维修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维修经验可利用;有广泛的信息渠道及各类资料、数据,从而可充分利用最新的维修技术及工艺。所有这些,都为确保维修质量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维修时间缩短
由于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使得设备故障的分析、判断及排除变得相对容易,从而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
③维修费用减少
集中维修减少了停机损失及相应材料消耗的费用;由于集中维修提供的质量保证而避免可能出现的返修及相关费用的发生;集中、合理储备和利用备品备件,大大减少了备品备件的采购和管理费用。
④维修组织合理
可以充分地集中有关维修计划制订与实施的权限,改善维修工作的流程。
⑤维修能力提高
实行集中管理后,由于维修队伍中有维修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員,可以带动和帮助其他维修人员能力的提高,从而使维修队伍整体维修能力大幅度获得提高,减轻了企业维修管理方面的压力,对维修需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⑥安全与环保完善
集中维修可以通过优化、完善的维修计划,改善维修人员的工作条件,预防危及人身安全及环保的事故发生。随着我国设备工业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设备维修集中管理模式代表了设备维修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学习、运用这种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深化,必将会发挥优势,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⑦维修信息畅通
可以广泛、详尽和系统地采集、分析和处理有关维修方面的各种信息及经验交流,对于材料、备件、工具等必须的物资市场信息有深入了解并建有相应的购销网络,在这方面也可降低维修成本。
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地探讨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的设备系统发挥其潜能,创造好的价值,更好地为公司的产品服务。
参考文献:
[1]单桐汐. 探讨化工制药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应用[J]. 化工管理,2014,33
[2]孙陈杰. 制药设备维修专业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开发[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9
[3]曲长征. 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维修模式[J]. 四川兵工学报,2010,10
[4]胡斌,江克松,宋玲玲. 发展中的医疗设备维修模式及应对方法[J]. 中外医疗,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