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初三总复习

2015-05-30 10:11:03邢东梅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3期

邢东梅

摘要: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这句话,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初三总复习在整个初中,乃至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初三总复习正是这样一个“收口”的过程。“收口”收的好,可以迅速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否则,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关键词:初三复习 统筹兼顾 科学安排

一、要遵纲靠本,忌舍本求末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大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评估的依据。而《考试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考纲》)则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所以要搞好初三总复习必须首先吃透《大纲》和《考纲》的精神,并按照《大纲》和《考纲》的要求去指导总复习。否则,其结果必然是“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事倍功半!所谓“靠本”,就是教材是复习之本。即复习的内容要“源于教材”,要把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习题复习清楚。切不可抛开课本去搞单纯的课外训练,这样做是地地道道的舍本求末,其结果必然是一遇到问题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当然,总复习,尤其是进入综合复习之后,适当增加一些课外训练,扩大一点儿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是十分必要的,但它必须以搞好课内复习为前提。比方说语文学科,尽管现代文阅读的文章选自课外,但用于回答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毕竟源于课内。因此,总复习时,必须首先将课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复习清楚,尤其是《大纲》规定的“基本课文”。

另外,总复习时,教师要准确把握以往的中考试卷。因为近几年来,我省的中考试卷无论是从试卷结构、题型、题量、难度、分值,还是从知识点、能力点、侧重点、评分标准等来看,都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因此,准确把握以往的中考试卷,对指导学生搞好总复习和准确驾驭中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要系统归纳,忌支离破碎

归纳整理是总复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归纳整理的作用在于:可以使知识形成系统,并且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知识。当然,归纳整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敬业精神。

复习的本身要求“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这是基本原则。所谓“高于教材”,绝非脱离《大纲》、脱离教材而盲目拔高,专抠偏、难、怪题。“高于教材”是指复习课的内容要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思路的开拓性、解法的多样性,尽量做到突出一点,带动一片,使学生触类旁通。要做到“高于教材”,教师必须对所学知识加以梳理、类化、归纳。还是拿语文学科为例,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教材对于基础知识的安排不像数理化那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系统性。它的知识点,诸如,拼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常识、语段、表达方法等,几乎分布在每一篇课文之中。这样,如果对每一篇课文都采取机械的加快速度的重复的办法进行复习,定然是支离破碎,且无济于事。因此,在阶段性单项复习时,教师必须进行系统归纳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方说,文言文中,特定的实词、古字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在中考命题时,虽多以标准化试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是很大,但这些词大都具有特殊的含义,学生平时并不特殊注意,所以教师就要对此加以归纳整理,以便加深印象。再比如,数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问题。如果教师对此按照和倍差倍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追及相遇问题、工程工作问题、浓度配比问题等类型进行归纳整理,相信学生一定会牢固掌握并触类旁通的。再比如历史学科,同样可以按照同一时间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间发生的相同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整理。

三、要精讲多练,忌全程包办

所谓“精讲多练”就是:教师要讲清关键性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学生能够理解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师尽量不讲,只做总结和明确;对于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少讲、精讲,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对于学生难懂或不懂的问题,教师要讲深、讲透,尽量做到抓住本质,揭示规律,然后精心设计和筛选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最后形成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能力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总复习时,特别是进入综合复习之后,一定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在“讲”和“练”的关系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下列两种关系:一是“多”和“少”的关系。即:既要以教师之“多”换取学生之“少”,又要以教师之“少”换取学生之“多”。具体的讲就是,以教师多占有资料,多花费心血和时间,多做去粗取精的归纳整理工作,来换取学生少走弯路,占用学生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以教师少而精的讲解,少布置硬性作业,少占用学生时间,来换取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独立钻研和自由复习。要坚决杜绝课上“满堂灌”“一言堂”全程包办;课下滥发习题,作业成堆,“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发生。二是“死”与“活”的关系。即,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灵活。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要“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活”。着重解决教师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的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要严格要求,忌走马观花

几年来,护考的经验证明:学生走出考场后大都踌躇满志,大有胜券在握、舍我其谁的气派。但发榜后却又目瞪口呆。应当说,胜券在握,表明学生自认知识和能力达到了中考试题要求的标准;目瞪口呆,说明考试成绩与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相去甚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究其原因,除审题失误之外,主要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准确,答题似是而非。这就要求教师在总复习过程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切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不但要要求他“会”,而且要要求他“准”。落实到卷面上必须得分!像语文学科中的文学常识、古诗词默写,英语中的单词、句型,数理化中的定理、性质、定律等唯一性答案的基础知识,必须死记硬背,并且不能有丝毫差错。同时,对审题、答题步骤、答题技巧,甚至是书写和卷面都要严格要求,以免不必要的丢分。

至于复习的日程安排,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按《大纲》的要求进行阶段性单项复习。这一步非常重要,它既可以使上等生打好基础,也可以使中、下等生增强信心。

第二步,按《考纲》的要求进行选择性重点复习。这一步强调的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揭示规律。

第三步,按学科特点进行综合复习。这一步可以以某种资料为蓝本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复习。但切记资料不可太杂,以免遗漏知识点。

第四步,接触信息题、进行模拟考试。接触信息题,目的在于开阔视野、查漏补缺;模拟考试,目的在于检测复习结果和对学生进行考前指导。

总之,总复习阶段非常关键,教师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