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

2015-05-30 16:59古海克孜·牙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民族

古海克孜·牙生

在中国,少数民族在学好本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汉语文,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中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汉语文教学已取得了不少经验。为了得到更好地成果,我在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相结合提出以下几点。

一、改变观念,调动积极性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致不是很高,成绩也不很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多生活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感受不到外面大世界、大时代气息;二是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民族之间的差异,诸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自我意识和共同心理状态,存在着一种潜在的排他性;三是民族母语习惯对他们学习汉语文的干扰造成的困难,也打击了他们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教师想要调动他们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要帮助他们改变观念,培养大世界、大时代、大融合的意识,让他们明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民族要自求发展,走向现代化,就必须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去参与竞争。而民族之间的横向联系必须以一种互相能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我们只有学好汉语文,才能适应即将来到的民族大融合时代。

二、重视改善教学方法

汉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汉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础。切实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此,要采用专题教学、观摩课的形式,把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教师不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而且还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设计好教和学的过程,打破“课本搬家”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

同时,逐步实现教师从“演员”逐步向“导演”转化,从设计教学过程向设计学习过程转化,激发学生自由思维,以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为入口,引起学生的兴趣,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提高对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运用流畅的普通话,写现范的汉字,真正结合汉语教材科学性、直观性的特点把教學中“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式变为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三、营造语言环境明确教学目标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时,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校通过老师的传播和灌输,塑造了一个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学生们一走进校园互相的交流自然需要汉语沟通,随时随地都在说汉语,在听汉语,在使用汉语,这样良好的语言环境会行之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其次老师也要明确教学目标,从内容、字词、语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准备的传递,要严谨,要认真。

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既要反映整个社会的生活、发展变化和优秀文化,这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相关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介绍他们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的汉语教学应该重视双向式交流,既用汉语向少数民族学生介绍汉族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使他们能够了解所学语言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同时也用汉语向少数民族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让他们能够将所学语言用于自身的生活和实践

五、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由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教学对象要通过正规的学习来掌握汉语,而不是靠自然习得,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习者做到的:一就是给他拐棍,让他能够通过这个拐棍尽快学到相应的知识,如汉语拼音,一定量的字、词;一就是让他能够尽快张开嘴巴,能够尽快学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语言,让他学了有成就感。基于此,我们就应从听说出发,先听说,后读写,听说的同时兼顾读写,读写的同时也不放弃听说。比如我们可以考虑,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起始阶段,在教给学生汉语拼音和对汉字有了一定的形象认识以后,很快就要进入听话和说话阶段,听话和说话可以通过一定的会话课文来完成。会话课文基本采取自编形式,配备相应的语言功能和语言场景。随着孩子年龄长大,随着汉语知识和相关知识储备量的增加,在会话课文的基础上,要慢慢增加阅读课文,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大概到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文所占的比重就会一点点超过会话课文。到了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应该过渡到大量的阅读和一定程度的写作这个要求上来。

六、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

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之一在老师,而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决定着学生由“机械学习”向“兴趣学习”的转变的过程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要培养合格人才,首先教师必须合格,毫无疑问,要实现学生“民汉兼通”,首先汉语教师必须“民汉兼通”。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从课堂语言、体态、板书及个人的特长、爱好、品格、修养等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还应具备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重在激励、妙在点拨、贵在引导、巧在开窍,使整个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快慢有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其实,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有闪光的人格。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生命的闪光无过于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是因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创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工作,使之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以上是我谈到的几个主要方面。当然,要想使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的面貌有一个根本的改变,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革命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才能使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汉语民族
学汉语
我们的民族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