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芳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070-01
1 品种特征特性
春光2号瓜长棒形,瓜色深绿,有光泽,无花纹,瘤小剌密,白刺,无棱,瓜长25厘米,横径3.2厘米左右,单瓜重100~150克,肉厚,质脆,味甜,品质佳商品性好。亩产5000-6000公斤,高者可达8000公斤以上。植株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主蔓结瓜为主,侧枝短,回头瓜多。第一雌花始于主蔓2-4节,单性结果能力强,连续结果性好,可多条瓜同时生长。耐低温、耐弱光照能力强,在夜间10℃-12℃下,植株能正常生长发育。早熟,从播种到始收60-70天。高抗黑星病,抗枯萎病、疫病及细菌性角斑病,耐霜霉病。是日光温室水果型黄瓜的理想品种。
2 技术措施
2.1 培育壮苗
2.1.1催芽。秋延后栽培可在8月下旬播種,春提前栽培在1月中下旬播种,亩用种约4000粒。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晾晒,然后用60℃的水浸泡种子10-15分钟,等到水温降至30-35℃,用手搓洗种子,洗净粘液,再浸泡3-4小时,最后用湿布包住,在28-32℃的条件下催芽,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了。
2.1.2装袋。选取近3-5年内没有种植过瓜类的园土与腐熟有机肥按4:6混合过筛。每1立方米土加入100g多菌灵混匀。装入高10cm,直径10cm的营养钵中,装入配好的营养土8cm高,浇水,水透后在每个营养钵内平放发芽种子1粒,盖土1cm厚,把播好种子的营养钵平摆于苗床,盖上地膜。
2.1.3苗期管理。大多数种子子叶出土后要揭掉地摸。幼苗期不浇水,防止地温降低,出苗率低,。苗出齐后温度控制在白天22-24℃,夜间10-12℃,增加光照,降低湿度,防止小苗徒长。小苗展开第1片真叶,黄瓜就开始分化花芽,这时应当保持10℃的昼夜温差,促使花芽分化好,白天20-25℃,夜间12-15℃,定植前一周内,要炼苗,草苫早揭晚盖,减少浇水,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白天20-25℃,夜间8-10℃。苗龄30-35天,株高达15-20cm,健壮无病,即可定植。
2.2 定植扣棚
2.2.1 整地施肥,定植前要进行土壤深翻,每亩施腐熟有机肥6000kg、尿素15kg、过磷酸钙60kg、硫酸钾30kg。结合深翻施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公斤、地虫杀星3公斤,尽量作到粪土掺匀。
2.2.2 作畦定植,近年来,较为适用的模式,一般做成南北延长的高垄,垄宽80厘米,高30厘米,垄上开小沟,小沟内斜坡上定植两行小苗,株距30厘米,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定植时间要选择晴天无风的上午。先在沟内浇水,水渗至半沟水时放苗,等水渗后盖土封沟,每亩一般可定植 3500株左右。
2.2.3定植后,应立即闷棚,以提高地温促进缓苗。无过高温度,不需要放风。缓过苗后可根据天气情况放风,应保证8小时以上21-28℃的温度,夜间低温度维持在12℃以上。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再逐步加大风量,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可昼夜通风,白天气温上午在25-30℃,下午20-25℃较为合适。
2.3 管理要点
2.3.1肥水管理,定植后立即浇1次缓苗水,缓苗后植株开始见长至结瓜前,适当控水,促使瓜苗健壮生长。黄瓜对水肥要求较高,进入结果期后, 要坚持“薄肥勤施”、“少量多餐”的原则,至少每采收两次瓜要追肥一次。每亩每次可追施尿素3 kg、硫酸钾5 kg,或高氮高钾冲施肥10kg。生长期保持土壤水分。盛瓜期,每1-2周要浇水、灌水一次。
2.3.2 整形,主蔓6-8节以下的不留侧枝,应及时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保证主蔓正常生长。平时要及时适时绑蔓,剪卷须,减少养分消耗,当主蔓长到25-30片叶后进行掐尖,以促进结瓜。
2.3.3适时采收。根瓜坐住后,会抑制营养生长,应及早采摘,以促进主蔓生长,进入盛瓜期要在瓜蒂粘连的花冠由黄变暗时及时采摘。
2.3.4病虫害防治。坚持综合防治,以防为主的原则,科学用药,确保黄瓜的农药残留。大棚黄瓜常见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和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和潜叶蝇等。防治时应选择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掌握好打药的技术要求和安全间隔期。从3月中下旬开始,隔5-7天可用70%安泰生或25%多菌灵或58%瑞毒霉500倍液喷雾防病;蚜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施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白粉虱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喷施。潜叶蝇用1.8%齐螨素乳油2000倍液喷施。霜霉病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或45%百菌清烟剂250g/亩熏棚。细菌性角斑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施。白粉病用40%杜邦福星乳油3000倍液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