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5-05-30 13:24:57李海潮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16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玉米螟菊酯

李海潮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069-01

近几年,我国农作物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提升。河南省是玉米种植的主要省份之一,其玉米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随着我省农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玉米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要想进一步的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对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不同自然环境下,玉米种植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学会科学的进行玉米种植和生产。本文主要结合河南省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玉米科学栽培有一定的帮助。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玉米品种的选择

玉米的选种应该根据河南地区土壤的实际肥力条件和气候条件综合进行确定。在河南地区由于容易出现干旱的气象条件,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抗旱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同时,还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

1.2 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

玉米种子在进行播种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晾晒,这样能够显著提升玉米吸水能力,对于促进玉米种子早发芽和出齐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正式播种之前,应该选择在晴朗的天气下中晒种两天,在正式播种之前,可以使用清水浸润种子,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玉米种子提供充足的水分,加速玉米萌芽,此外,如果选择化学药剂进行浸种,应该确定好药剂的浓度,避免对种子萌发造成影响。

1.3 确定合理的定植密度

在玉米定植过程中,合理的定植密度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定植密度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玉米的品种综合确定。通常情况下,对于紧凑型的玉米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可以适当降低一些,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为了提高产量定植密度应该高一些。对于非紧凑型的玉米品种,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可以适当密植,对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可以适当降低定植密度,要实现充分利用好土地和光照条件的目的。

1.4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首先,苗期的管理。玉米在苗期是根叶分化的关键时期。在玉米苗期主要应该做好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和发育工作。为丰产奠定坚实基础。在玉米生长到3~5片叶子之后,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定苗处理,每穴预留一株健壮的玉米幼苗。同时还要做好玉米的查苗和补苗工作,发现地块存在严重缺苗现象应该及时的进行弥补。同时,在玉米苗期还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在玉米生长到5~6片叶子之后,可以结合中耕除草适当施入尿素,采用开沟施肥的方式施入;其次,做好玉米穗期的管理。玉米穗期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进行中耕培土抽穗管理等。在通常情况下,在玉米拔节期可以进行1~2次的中耕培土工作。这样能够切实提高玉米根系的生长,同时,在玉米粒期还应该做好灌溉管理,如连续多天出现阴雨天气还应该做好田间的排雨工作和人工授粉工作,防止玉米出现倒伏。

2 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主要包括了地下害虫、玉米螟、蚜虫、大小斑病、红蜘蛛和和褐斑病等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2.1 玉米播种前做好药剂拌种工作

通过正规的途徑购买的玉米种子一般都带有包衣,其具有较高的毒性,对地下害虫有一定的消杀作用,基本上能够低于多数的地下害虫和苗期的病虫害。如果购买的种子没有包衣,则需要对其进行药剂拌种,进一步提高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这时可以选择使用吡虫啉或者呋喃丹等药剂进行拌种。

2.2 及时除去田间杂草

若是在小麦收获后的田地种植玉米,在播种之前可以对土地进行封闭处理,可以选择使用40%的伊秀悬浮剂,每亩使用200ml,兑水三十公斤后,均匀的喷到田地中。对于麦茬中种植玉米,除草主要在玉米出苗后进行,这时可以选择玉米专用的除草剂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人工防治的方式进行防治。除草对于减少蚜虫危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褐斑病的防治

玉米褐斑病是从玉米苗期到喇叭口期重要的病害,防治该种疾病应该采用预防为主的防治对策,在玉米苗期和喇叭口期可以选择使用浓度为12.5%的烯唑醇等药剂2500倍液进行田间防治。

2.4 玉米苗期虫害防治对策

玉米定苗之后到玉米出现小喇叭口期这段时间被称为玉米的苗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玉米抵抗外界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这个时期一定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这个时期是玉米蚜虫、灰飞虱和大小斑病的发病高峰时期,这时可以选择使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菊酯类药物2000倍液,或者使用1%的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者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对于防治蚜虫、灰飞虱和大小斑病有着不错的防治效果。

2.5 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工作

玉米螟的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玉米螟第二代成虫和第三代虫卵高峰期,每亩玉米田中悬挂蜂卡8个左右,赤眼蜂的数量在1万只左右。如果虫害严重还可以进行二次放蜂工作。每代玉米螟释放赤眼蜂2次。同时还可以采用要药剂防治。可以在玉米心叶期, 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可用40%氧化乐果加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氟氯氰菊酯,或者30%速克毙等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30~50倍液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张继俊,刘新兰,彭新华,才丽曼. 博州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情况及其防控对策探讨[J]. 中国植保导刊. 2013(08)

[2]王立俊,陈益.甘州区制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13(07)

[3]王立俊.张掖市甘州区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成效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3(13)

[4]王明勇,包文新,张启勇,周群芳,于淑琴. 安徽省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 2013(04)

[5]姜玉英,曾娟,陆明红,刘杰.2013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J]. 植物保护.2013(02)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玉米螟菊酯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农业知识(2022年9期)2022-10-13 08:25:42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种子科技(2022年24期)2022-02-11 15:04:09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20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世界农药(2019年2期)2019-07-13 05:55:12
欧盟拟修订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芹菜、茴香和大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食品与机械(2019年1期)2019-03-30 01:14:36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9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8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9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茶叶降低菊酯类农残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