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曾强
【摘要】 本文以北方海区为例分析了海岸电台业务的现状,并结合e-Navigation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海岸电台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e-Navigation 海岸电台
一、北方海区海岸电台的现状
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在北方海区先后建设了32座甚高频通信基站,基本形成对A1海区(沿岸25海里内水域)的基本覆盖;天津、大连、青岛、烟台4座中频海岸电台开放A2海区(沿岸150海里内水域)遇险安全通信业务;天津、大连2座高频海岸电台开放北方海区安全信息播发业务,能够实现中国沿海海域及亚太部分水域的通信覆盖。
海岸电台作为水上安全监管和搜寻救助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水上安全值守和后续通信重要任务,为海上维权执法、航运安全服务,海岸电台的通信业务都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所批准的通信识别、工作频率、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及通信内容来进行。
主要业务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公益业务及公众业务。公益业务主要包括遇险通信值守和安全信息播发,公众业务包括无线电话(VHF、SSB)、无线电报等。
目前北方海区各海岸电台的主要设备还是上世纪90年代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时投入的,经过十多年的使用,设备严重老化,不但不能满足新兴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日渐威胁到岸台业务的正常运行。面对不断增长的海上通信需求,海岸电台如何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二、e-Navigation战略对海岸电台影响
e-Navigation是以国际海事组织(IMO)为主导的一项战略计划,主要是通过电子的方式,在船上和岸上,收集、综合、交换、显示和分析海事信息,以增强船舶泊位到泊位的全程航行能力,增强相应的海上服务、安全和保安能力,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能力。
e-Navigation本质是通过区域、国家、地方的多级配合,有效促进船船、船岸、岸船、岸岸以及其他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等通信,并通过软件层面的集成显示,实现船岸信息的综合利用,为海上安全、保安和海上环境保护和用户的管理决策支撑。
e-Navigation重在解决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新技术出现,航海技术层出不穷,GPS、AIS、VTS、GMDSS、北斗等系统独立运行,信息存在差异,各系统之间难以兼容的问题。伴随着水上通信的发展,海岸电台作为GMDSS中的一种通信方式,也面临着与多种监控、通信手段融合的问題。e-Navigation战略计划的持续推进,实现多手段融合下的系统架构逐步清晰明朗,在差距分析、成本效益和风险分析方面更加重点关注用户需求,对海岸电台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指引作用。
三、海岸电台发展的几点建议
3.1积极推进海岸电台数字化一体化转型
完成对现有海岸电台通信设备的现代化升级改造,淘汰全部老式模拟通信设备,引进数字化的多功能收、发信通信设备,全面满足数字通信的发展要求,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GMDSS海上遇险安全通信系统。建立北方海区数字海岸电台统一框架,把甚高频、中高频(MF/HF)通信资源统一到该框架内,实现通信资源的集约管理,解决北方海区各海岸电台目前存在的多套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并行,海岸电台间不能联网等问题,形成基于分级管理的北方海区一体化岸基通信系统。
3.2不断提高通信基础设施科技应用水平
开展沿海安全通信系统联网技术方案研究。根据现有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基础设施优化控制链路,研究解决控制接口兼容问题,通过多种传输通信手段,建设实现沿海通信联网系统。
加强无人值守通信站点及语音识别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智能接收和转接报警功能,自动收集并过滤处理链路信息,根据敏感词字库主动判别船舶遇险状态并进行应答,自动向值守终端发送报警信息。提醒值守人员及时收听和处理。
3.3 积极开展新通信技术应用与传统海上通信业务的融合
开展针对NAVDAT、VDES、OFDM等新型数字业务系统及相关技术跟踪研究工作,探索利用甚高频、中频、微波散射等技术实现海上数据传输。研究船舶自组网技术,并将多种通信手段(甚高频、单边带、手机)与船舶网络进行融合。引入陆地移动通信手段,推进陆地移动业务在海上的延伸应用。
研究海岸电台的通信自动转接技术,使水上通信与陆上网络形成自动高效的转接互联。
3.4不断加大北斗系统在海上通信领域的应用研发力度
利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及数据回传等方面的应用。融合AIS、DSC及电子海图等技术,建设对重点船舶实施全程跟踪、显示的统一监控系统。积极开展基于北斗的遇险报警值守和安全信息播发研究,借助北斗卫星系统导航定位和短报文功能,提高遇险报警信息的接收处理效率,针对指定船舶进行点对点的特定安全信息发送,提高信息发送的针对性和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