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亭
【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承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桥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古村落面临破坏和消失的危险。如何开展古村落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城镇化发展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 文化遗产 古村落 保护与发展
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做出进一步的补充‘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有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 72亿增加到6. 9亿,城镇化率从17. 92%提升到51.27%。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7亿,城镇化率达到52.6%。伴随着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高速发展,农村的一些自然村落和古村落在迅速消失。很多地区大拆大建现象严重,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分散在全国各地多种多样的各民族住宅建筑样式、各具特色的古村落,随时面临着被拆、被改、被并的危险,很多富有乡村韵味及历史价值的元素于无形中被抹杀,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10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一天之内就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消失,而自然村中包含众多古村落。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的。
一、城市化影响下的古村落的现状
1.城市化的冲击
古村落的保护面临最大的挑战当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城市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的乡村文化景观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正是这些所谓的现代文明,通过单一、粗暴、乏味的手段、模式驱散古村落乡土气息,取代孕育千年的乡村自然、文化景观。
2.价值观的转变
城市意识移植下,村民思想受城市文明的冲击,古村落中原本的生活、生产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加之,价值观的错位,生活方式的改变,忽略乡土建筑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摒弃传统习俗。
3.乡村主体的缺场
市场经济的侵蚀,乡村保护、更新主体摆脱土地的束缚,脱离古村,即使没有离开村民,在面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直接矛盾难以调和的状态下,认同感缺失,产生对传统乡土文化怀有自卑感和厌恶感,村民与古村的关联日趋断裂,乡村建设主体的缺场,营造与生活脱离,又将如何复兴古村落?
二、新型城镇化与古村落保护的矛盾与统一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也存在诸多矛盾,主要有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的矛盾;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性与地方领导迫切改变现状的急切性的矛盾等。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几乎是所有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都面临的问题,“原封不动”的保护不是最好的保护,过度的强调发展势必会带来破坏,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中取得平衡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国的城镇化还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尚未成熟稳定,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资源要素也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推进对村庄生存空间的挤压造成了保护与发展的困境”。地方政府保护意识薄弱,迫切希望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却忽略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长期性,造成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何保持城镇化与古村落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要求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发展农村产业,留住农村劳动力,传承古村落文脉。城镇的发展带动古村落旅游的发展,为传统村落的保护积累物质基础。新型城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生态文明,这与传统村落延续几千年的文化精髓相符合。从长远来看,在新型城镇化的指引下,古村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切实的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对那些有价值的古村落的保护也越来越紧迫。由于所处情况不同,各个古村落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制定有针对的方法。因此需要坚决贯彻“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方针,确立整体保护、积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保护和延续原始古村落风貌、保持地方特色为目标,充分挖掘古村落历史文脉和地方文化内涵,进行科学有效的古村落保护规划。完善古村落功能,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体现古村落古朴而璀璨的历史文化。目前,国内古村落的保护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四种:
1.村落旁边择址另建新村
有些古村落整体形态保存较好,内部没有遭到太多的破坏。但是村落中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新城镇建设用地,已不能满足人的生活。在保护这类古村落时,应该在村落旁边选择建设新的居民点,使新村与古村分离,由于这种类型的村落中的居民都搬到新村去居住了,最大程度减少对古村落的破坏,原来的古村中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导致这类古村落保护下来的只是它的一个整体形态,没有人去延续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没有人去继承传统民俗文化,缺少了精神层面的存在。整个村落没有“活性”。
2.将古村落整体保护
有些古村落由于处于经济不发达或者旅游开发比较成熟的地区,村落当中仍然有当地居民居住。给人一种“老房子,老房子,里面住着一群老爷子”的印象。这些古村落不仅仅整体形态保存完好,许多村落中的居民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流传着独具地方特色的当地民俗文化。这些精神层面的文化反映着自古以来人们的精神内涵和信仰,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对于这些古村落的保护,应当将其物质和精神价值完整保护下来。
目前通常的保护方法就是采取“让当地人做当地事”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持古村落的原真性,真实还原村落中居民的传统生活。使古村落保持“活性”,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当中展现出古村落中传统生活的那一片宁静。
3.重点保护古村落主要界面
这种保护方式主要是重点保护古村落中保存较为完好或者具有较大价值的部分。在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中,只有少数古村落能够较完好的保留下来,大部分古村落都有一定程度的破败。对于这种类型的古村落,我们就很难将其整体保留下来。只能重点去保护没有被破坏或者破坏不严重的部分。对于那些具有重大价值却被破坏的部分,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工艺对其进行修复,复原它原来的状态。目前,这种保护方式保护古村落的主要界面包括古村落中的主要街巷、主要公共空间、主要建筑、主要周边环境等。
4.化零为整的保护形式
在实际保护工作当中,还有一些古村落虽然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它们由于种种原因已完全破败了,只剩下一些不完整的残垣断壁。对于这种类型的古村落,可以采取化零为整的保护形式,将其保留下来的仍具有价值的物件集中起来,为其建设一个固定的展示空间,让古村落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以这种形式存在下去。
在新型城镇化的形势下,只有认清古村落历史价值,处理好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新型城镇化与古村保护的关系,构建富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精神的聚落空间系统,完成保留与更新的双重使命,才能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我国古村落资源丰富,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其古村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的关系的基础上,就古村落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点。对古村落的保护应把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镇化建设规划中。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和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规划,使其在城镇发展中综合、整体性地传承历史,并成为新街道、新城镇、新社区中的独特风景。并且对古镇、古村落,要按照不损害文物本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原则,改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鼓励原有居民能够在世代居住和生活的古村落里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同时延续固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对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村名、古镇名、古街名尽量保留,使其传承弘扬。因此在营建和谐古村落中,重要的是要实现“新”与“旧”的和谐,全方位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合理地、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关爱自然、呵护自然,恢复自然原有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吴理财.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
[2]仇保兴.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实在必行[J]. 今年日浙江2012.16:
[3]周乾松.古村落保护函待加强[N].光明日报,2013
[4]陈甲全,张义丰,陈美景.古村落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5]岑迪.新型城镇化导向下中小城镇规划探析[J].小城镇建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