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美国科幻电影《终结者》的观众,一定对影片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印象深刻:它可以根据环境随意变形,受到攻击后还能像液体一样重新恢复原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成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能让这种机器人在现实中出现。
记者27日从中科院获悉,该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和机制,即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以可变形机器形态长时间高速运动,实现了无需外部电力的自主运动。这为研制液态金属机器人等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先进材料》上。
在清华大学教授刘静的实验室中,出现了这样一幕:电解液中,一张薄膜瞬间变为直径约5毫米的液态镓金属球,并在吞“食”0.012克铝后,以每秒5厘米的速度移动,且其形态可以随槽道的宽窄自动变形调整,蜿蜒前行,整个过程宛如科幻影片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终结者”。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吃”食物、自主运动、能变形、能“代谢”、易无缝组合、运动方向可控……
由于智能材料可柔性好、自驱动、能变形,在传感器的帮助下,可以读取并模拟远方活体行为信息,实现“远程握手”“远程拥抱”等应用场景。这意味着两个天各一方的人,可以通过科技触及对方,世上不再有“触不到的恋人”。
目前,实验室根据上述原理已能制成不同大小的液态金属机器,尺度从数十微米到数厘米,且可在不同电解液环境如碱性、酸性乃至中性溶液中运动。
专家表示,做出能在不同形态之间自由转换的可变形柔性机器,以执行常规技术难以完成的特殊任务,是科学界与工程界长久以来的梦想。自驱动液态金属机器的问世为未来发展高级的柔性智能机器人技术开辟了全新途径,将显著加快柔性智能机器的研制进程。
由于“仿生物”液态金属机器人可以实现不同形态之间的自由转换,以执行高难度的特殊任务,因此可以在未来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与科学探索等多种领域的多元场景。
到那时,比萌物“大白”更貼心的“仿生物”液态金属机器人不仅可以扮演柔性执行器、穿过门缝找到你,还可以模拟远在天边的亲友来与你握手、拥抱。 摘自《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