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日
【摘要】 本文提出基于GIS的城市物联应急平台总体技术框架,以期利用物联网的新技术优势和二/三维GIS提供的展现和分析平台,进一步提高应对城市管理领域突发事件的自动化、智能化能力,更加有效地防控突发事件,构建平安城市、智慧城市与和谐社会。
【关键词】 GIS 物联网 应急
一、引言
近几年,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正如火如荼开展。随着城市面临发生越来越多的重大突发事件,城市应急平台正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伴随物联网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和推广,城市应急物联网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都已为各级政府和业界所感知,但如何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物联网和GIS在城市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物联网、GIS与应急的结合将给城市的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将传统意义上的应急引向可视化的“物联网+应急”的新应急概念。物联网在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后恢复的全过程都能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利用前端感知、传感网络、智能分析等技术,实现对监测对象的智能化信息获取及管理,在GIS平台上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和查询、定位、分析。同时,物联网在应急领域的应用成效,将带动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继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三、基于GIS的城市物联应急平台建设框架
基于GIS的城市物联应急平台将行业领域的RFID、摄像头、GPS等接入应急物联网络,利用政务网、互联网以及传感网络等进行传输,在地理信息服务、应急资源物联服务基础上建成物联应急管理平台、数据中心和共享交换平台,向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提供服务。
3.1七个技术分层
1)感知层:信息采集获取的重要渠道,利用RFID、GPS、传感器、移动终端等信息感知设备,通过智能的信息采集网络,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全天候获取。
2)传输层:提供感知层信息传输的网络途径。主要包括有线或4G等无线通信网、政务外网以及互联网。
3)基础支撑层:供平台所需要的主机、存储等硬件设施,无线、有线通信系统以及应急指挥场所、移动应急平台和综合保障系统。
4)数据层:对物联应急平台的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包括基础数据、物联数据、空间基础数据、案例知识数据、预案数据以及应急处置信息等,建设应急物联大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分析挖掘和共享交换服务,对外提供与云计算服务接口。
5)服务层:为上层提供政务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物联应用资源服务及对外的物联网公众服务支撑。另外,政务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各行业领域提供共享的政务地理空间服务。同时,与外部云计算服务实现对接。
4)应用层:主要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包括位于政务外网的城市物联应急指挥、物联监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应急评估,以及互联网公共服务应用,可以城市电子地图为背景,实时、动态发布最新的事件信息。
5)访问渠道层:主要给用户使用应用系统提供多种访问途径。包括应急物联网的内、外网门户,指挥中心等大屏幕系统,电脑等显示终端,电话,传真,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
3.2两套保障体系
1)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可重点新制定应急领域物联网政策法规、设备编码、传感设备和网络支撑技术、信息共享交换规范、安全体系、网络建设规范等。
2)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人、物理设施、信息的安全以及容灾备份等。
3.3建设重点
1)传感器:传感器厂商研发各种智能化设备,进行编码、应用规范、数据传输和管理、应用开发模式研究等技术研究。2)传输网络:需充分利用4G等网络技术来保证物联数据的传输和质量。3)服务平台:以数据的统一管控、共享交换为核心,充分依托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建设应急物联网管理平台、数据中心和交换中枢,包括GIS、视频智能分析识别、传感信息融合分析以及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4)安全与认证:建立城市应急平台的安全标准与管控措施,包含传感器、通信链路、阅读器、中间件及用户的授权与认证安全体系,保证用户的合法性,确保共享数据的安全。
四、结语
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应急领域中应用,以二/三维GIS平台为基础,建立城市应急管理平台,全面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智能化发现、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城市参与方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保证城市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物联应急平台建设也能够带动城市的信息产业领域的发展,继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RFID与物联网:射频、中间件、解析与服务/宁焕生,张彦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
[2] 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宁焕生,王炳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0
[3]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化技术要求(DB11Z 361—2006),北京,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