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审视和深度思考

2015-05-30 17:05钟蕾
出版广角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整体观共生教练员

【摘要】《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一书以辩证整体观和共生观作为理论讨论的着眼点和出发点,通过反思之前教练员培训中理论整体性与实践共生性的缺失,提出了现代意义上教练员培训的整体观和共生理念。该书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推广价值,是教练员培养工作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培养模式;整体;共生

【作者单位】钟蕾,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体育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并非在社会中孤立存在,其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必须经得起社会活动的检验。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合理应用直接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对教练员群体的影响更为突出。一方面,体育科技理念与方法给教练员提供了全新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教练员能够保持较高的教育素养和执教理念。只有理解并真正掌握了全新的体育锻炼理念与技术,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实现对专项运动员的高层次培养。另一方面,体育科技理念与方法要通过教练员传授给运动员,因此必须提升教练员自身对相关理念的掌握能力。

在我国,教练员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从整体的角度和共生的视域讨论教练员培养模式则是近年来较为前沿的话题。这里面涉及“整体”与“共生”两个概念。学界对上述两个观点的认知存在诸多差异,并产生了教练员培养模式的不同方向及理解。体育总局科教司委托人民体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一书,以辩证整体观和共生观作为理论讨论的着眼点和出发点,通过反思之前教练员培训中的理论整体性与实践共生性的缺失,提出了现代意义上教练员培训的整体观和共生理念。该书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推广价值,是教练员培养工作的有益探索。全书共分十二个专题,介绍最新科学训练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教练员岗位理论知识培训的现实参考和理论遵循。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2015年全国教练员科学训练系列讲座中,《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一书就被指定为唯一的培训教材,取得了较好的评价和反馈。

《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所涉及的培训课程强调了整体性的基本特征,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方法论。该书注重教练员培训中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科学技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重视整体的重要价值,也不排斥从局部出发探究整体。一方面,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就强调了课程的整体性。此处的课程概念明确了是教练员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经验综合。在教练员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该出提出要充分认知环境、教材等因素与教练员的有机互动,指出提升教练员能力的基本要求。尤其要准确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相关概念,在课程理念、目标、形态、内容、实施等诸多要素中强化整体性的解读,构建多维度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在教练员培训的课程设置上,该书认为要明确新形势下课程的发展会导致质变,而想要质变就要突破某些传统教练员的训练理论,唯有如此,才能在更高的层面、更广的领域实现对课程整体性的解读与完善。

该书编者注重揭示教练员培养过程中某些事关全局的整体性内容与环节,适时找出整体性缺失前提下的具体问题,通过揭示和剖析问题,提出明确的解决策略,进而化解教练员培训过程中的矛盾。在具体章节论述中,编者试图向广大的教练员群体传达整体性观念指导下的体育课程理念基本框架,通过分析传统意义上教练员培养中出现的整体性缺失问题,从全新的目标、理念、内容、形态与实施等方向出发,揭示整体观念指导下的教练员培训全链条。如该书编者首先分析了传统意义上具有专项特征的教练员训练的优势与劣势,为教练员培训设计了宏观导向。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编者在强化本书整体性指导意义的基础上,也通过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立项申报工作,协调各个专项的理论与技术训练,从而切实提高专项运动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如果说整体性的观点是《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在理论层面上对教练员培训建设的贡献,那么共生观点的应用,则注重的是在实践层面激活教练员培训的内生动力,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共生(Symbiosis)的提法最早见于古希腊,在希腊语中其基本概念强调的是相互依存。共生的现代内涵是1879年由德国著名学者德贝利提出的。在作者看来,共生的基本含义指的是不同的种属类型按照相同的具有他性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这一理论的观点是,共生是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本质是协商与合作的关系,指向的是协同以及互惠共生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包括共生模式、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三大因素。共生理论因其自身的独创性与前瞻性而为当下的社会科学所广泛应用。

站在现代教练员培训的角度,共生主要强调了教练员主体基于物质存续性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形式。《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强调了体育理念、技术与教练员培训渠道的共生。新形势下,教练员培训与科技创新、理念升级等融合共生能力指标体系的建构,体现了体育活动参与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是强化了教练员主体共生能力的提升。我国现阶段不同运动专项的教练员主体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但上述关系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各个专项的运动教练员之间在理念、思路与方法上存在的差距较大。我们从共生模式出发,强化体育活动参与主体(尤其是教练员)在业务水平、管理方式等层面的共生,就是为了弥补各个专项运动员之间存在的关系不稳定。基于上述分析,不同专项的教练员主体之间的联盟效应,进而实现业务层次与内容的拓展与互补,这是体育面对新科技、新技术冲击与运动员本身需求多样变化时必然寻求的中心思想。二是完善了教练员群体共生能量特征建构。我国现阶段教练员群体与科学技术人员在全新理念与技术的传播上存在着多元化、多样化的关系,因此必然要使这些理念和技术在各自服务范围内具有差异性的融合发展路径。实际上,教练员群体在科技知识传播中具有实践基础,能够更深入、更实际地传播内容。

《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完善了教练员培养与新经济、新媒体融合的共生。一是强化了教练员对当前新经济社会现状下科技力量的认知。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学家探讨新经济的基本内涵,改变了过去从生产实体的产品的基本模式,转向知识与信息的生产转变,也就是在传统经济中的长期增长论、增长源泉论与商业周期论等领域提出新的观点。也正是在这种固定成本与边际成本的不断消解中,体育科技与体育理念实现了新的发展,体育科技与体育运动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两者融合进程加速。而职业体育之所以能够实现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向转型,离不开其自身与新科学、新理念之间的共生与耦合。二是推动了教练员群体对新媒体在教学中的认知。新媒体使人能够深度介入、强化新媒体与体育消费的体验化传播、天然的互动体验内容。所谓的新媒体与体育教学多媒体联动,也就是不同媒体介质之间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形式报道,以及不同媒体介质之间进行信息来源的相互融合。与此同时,新媒体也是体育传播的重要载体,比如通过体育赛事的完美转播来实现了科技、传媒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在这些由新媒体营造的体育文化场域中,比赛的戏剧性、竞争性等内容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得以更及时展现,我们甚至可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影像似乎具有比真实更为强烈的拟真感。另外,在真实性与体验性的介入中,受众实现了对体育文化的深度介入与体验化的互动参与,这样本来具有一定仪式化倾向的体育文化传媒就呈现泛娱乐化的基本路向,体育文化传播相应具有了媒介与非媒介的传播特质。

《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一书以辩证整体观和共生观作为理论讨论的着眼点和出发点,通过反思之前教练员培训中理论整体性与实践共生性的缺失,提出了现代意义上教练员培训的整体观和共生理念。该书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推广价值,是教练员培养工作的有益探索。尽管在整体性与共生观上该书做出了全新的尝试和探索,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课程价值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取向、课程评价等层面,该书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这也是今后教练员培养模式审视和思考值得关注的焦点。

猜你喜欢
整体观共生教练员
田野调查和学术整体观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推进零售业务标准化转型需要整体观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基于“整体观”的“韦达定理”教学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