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新型电子货币的选择行为研究

2015-05-30 16:47杨天为
2015年2期

作者简介:杨天为(1994.03-),男,汉,山东莱州人,济南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摘要:电子货币自上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就引起了广泛争论。电子货币以其低成本、便携性等特点著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加强了人们的使用意愿,因而在支付领域上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电子货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视角,主要包括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和金融机构的影响,而从宏观因素层面,对微观主体,尤其是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的研究很少。

本文针对微观主体电子货币使用率不高的问题,立足微观视角,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法、经济博弈法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了商家和消费者的支付选择,并界定新型电子货币。通过本文论述,为新型电子货币的发展做铺垫性工作。

关键词:新型电子货币;支付选择;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博弈法

一、新型电子货币的界定

国际清算银行对电子货币的定义为:记录消费者能够使用的资金或价值的储值或预付产品,这些产品储存在消费者持有的设备上。这个定义包括预付卡(有时称为电子钱包)以及使用计算机网络的预付软件产品。

本文参照国际清算银行给出的电子货币定义,结合自身研究范围,给出新型电子货币的定义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储存在消费者持有的设备上的、消费者能够在小额支付领域使用的资金或价值的储值或预付产品。这个不包括单功能预付卡,同时也不包括通过电子通讯手段使用传统支付服务的情况(比如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贷记卡的支付功能)。全文中的电子货币如不加特殊说明,都指新型电子货币。

二、现金、新型电子货币的成本收益分析

本节将对现金、新型电子货币的成本收益结构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分析,为消费者的支付选择行为分析奠定基础。

(一)成本收益分析的假设条件。为了使不同支付工具的成本收益具有可比性,并方便接下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本章的成本收益分析有如下假设:

第一,支付系统的网络外部性比较复杂,牵涉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本章中暂不予考虑。

第二,本章采用的是稳态分析,所考虑的支付系统处于相对稳定期。

第三,除现金以外,POS机系统和网络交易都使用电子货币。买方和卖方都有权选择接受电子货币,并且按照国家规定,必须接受现金。

第四,在所考察的周期内,b代表消费者支付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度,b>0。

第五,消费者将决定是否用电子货币支付卡来取代原有的现金支付等消费模式,因此使用电子货币支付卡将给其带来便捷性收益,D代表电子货币支付占总交易额的比重,与卡的年费及手续费成反比关系。且相关费用越低,接受电子货币的使用人群越多且倾向于低收入人群。

(二)现金的成本收益结构分析

使用现金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有许多优点,包括:(1)商家必须接受现金;(2)在交易双方之间,现金是双向和可转换的;(3)现金流通一次后立即清算,不需要银行提供资金中介清算;(4)具匿名性,隐藏交易内容。但现金的使用也具有若干的缺点,从货币制度考察,主要指消费者、商家与清算机构在现金的储藏、分类与携带过程产生相当多的处理成本。

1、消费者的成本结构。消费者以现金为交易工具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

(1)处理现金流通过程中的时间价值损失βCC,这与携带、确认找零等活动有关。(2)现金丢失概率PCC∈0,1。

2、消费者的收益结构。消费者使用现金消费时,并没有实际的收入和优惠减免,因此作为机会成本(-rmCCb)。mCC是消费者持有现金的期限,并且,多数企业在当天营业结束前均把资金上缴银行账户,因此商家持有时间为1天,而消费者持现金的时间大于商家,即mCC>1。b代表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或劳务的交易额,b>0。r是市场利率及优惠收益率的加总。

三、消费者货币支付选择的博弈分析

上文分析到,选择电子货币作为支付工具时,是有一定的交易区域的。因此,对电子货币需求问题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对电子货币的供给是否会产生,在电子货币广泛接受且流通后,才会有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本部分,通过经济博弈模型,对新型电子货币发展做进一步深入分析。

(一)博弈假设

1、交易支付过程只存在消费者和商家两个主体,且是完全理性的(都为了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2、参与人在选择策略时,不考虑决策对他人决策的影响。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交易信息完全对称,一方对另一方的交易特征、支付函数等都有准确的认知,他们的行动是同时进行的,即二者博弈是静态博弈。4、没有政府的参与。5、交易双方的决策有两种情况,使用电子货币支付和使用现金支付。交易双方支付方式选择的概率是离散的。

(二)博弈预测分析。进化稳定策略是指,博弈各方在某一时期达到了策略均衡, 但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 均衡很可能偏离原位,如果大多数群体能够抵挡任何选择的压力, 那么此时该群体所采取的策略就称之为进化稳定策略。

進化稳定策略生物进化复制动态是指,收益较少的博弈方会改变自己的策略转而选择收益高的策略,那么在这个群体中,选择不同策略的群体比例就会发生改变,这个比例的变化速度与它本身还有采取此策略博弈方的收益超过群体期望收益的大小成正比。复制动态模拟的是在一个理性层次较低、学习速度较慢的环境中博弈方进行博弈的情形。“学习速度慢”是指向优势策略的转变并不是群体中的所有博弈方同时实现的,而是在反复博弈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的。

在交易过程中,可以选择现金支付M,或者电子货币支付E,因此,该模型可以建立成2×2对称博弈模型。

策略M:接受现金;策略E:接受电子货币

V:使用所获得的总收益(总收益=总收入-交易成本),C:使用所付出的所有风险性成本。V与C需要根据现实和数据的统计及计量计算得出,因此,使用未知数进行博弈分析更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策略说明:当消费者选择现金支付,商家只接受现金时,除了交易带来的收益外,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双方收益记为V-C2。当消费者选择电子货币支付,商家也接受电子货币时,有效的规避了交易过程的风险,因此收益记为V。当消费者选择电子货币支付,商家只接受现金支付时,说明消费者要支付更大的风险成本,而商家只需支付较少的风险成本,甚至为0,所以,本文合理的设定此时消费者的收益为0,商家的收益为V2,反之亦然。

由此可以得出,(M,M)和(E,E)都是纳什均衡,如果交易双方都是理性的,那么他们都会选择电子货币,得到最大收益(V,V)。而现实中的人是有限理性的,由于对新型电子货币的不了解、技术水平的落后等原因而停留在(M,M)这个均衡上,因此,我们不可能通过一般博弈过程得知博弈方会选择哪种策略。进一步用进化博弈理论的复制动态来求解。

现在假设博弈方由理性层次低的参与者组成,这些参与者在交易时明确知道交易过程中的收益,但不知道所采用策略的正确性, 是经过多次博弈和交易过程才会了解,从而策略的转变速度比较缓慢。

四、总结

随着货币形态的不断演变,新型的电子货币被人们广为接受,结合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界定新型电子货币为,储存在消费者持有的设备上的、消费者能够在小额支付领域使用的资金或价值的储值或预付产品。这个不包括单功能预付卡,同时也不包括通过电子通讯手段使用传统支付服务的情况(比如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贷记卡的支付功能),如按照货币职能分类,有仅执行流通手段的一卡通和执行贮藏手段的余额宝。

新型电子货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型电子货币发展的好坏对微观主体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消费者,新型电子货币发展影响了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为了使自己效用最大化,当安全性风险、手续费等降低时,才会更多的偏好使用电子货币。

而新型电子货币的发展不仅为货币理论的发展提供依据和证明,也为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货币层次的界定等方面提供进一步的帮助,这是未来需要研究之处。(作者单位:济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尹龙.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_网络金融理论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2.2

[2]宋奇庆,付长贺.关于双博弈对称中进化稳定策略的存在性[A].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7

[3]张德成.基于商家_消费者和发行机构决策行为的电子货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11

[4]陈雨露,边卫红.电子货币的发展和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

[5]哈爾·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第七版.费方域,等.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M].第七版.卢远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马兆惠.货币层次构想下的电子货币本质探讨[J].商业时代2009(17)

[8]陈名良.中国电子货币的当代应用及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