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迷古,考之讲之

2015-05-30 10:48:04胡馨怡
大学生 2015年18期
关键词:广播剧殷墟拿破仑

胡馨怡

博物馆的解说达人

除了研读考古书籍,孙晓彤特别喜欢去博物馆。与其他人雁过无痕式地游览博物馆不同,孙晓彤打的是持久战。一次她和小伙伴计划去湖北旅行,她却“一个不小心”把湖北之行的四天都奉献在了博物馆。她告诉我们:“比起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馆藏的文物带着历史的风尘仆仆和温度,更加鲜活动人。”

孙晓彤爱逛博物馆,就像那些动漫迷逢漫展必去,或者集邮发烧友看见一枚好的邮票就恨不得收藏一样。而看博物馆的展览时,她也有自己的一套。一般一次展她会看两遍,第一趟是大体观摩,了解馆里文物的概况,并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湖北省博里,孙晓彤看到了曾侯乙墓的展厅,以前只在教科书上看到的辉煌的编钟,如今就在眼前,泛着青铜斑驳的光泽。她仔细应对着脑海里关于它的每一个细节,光是看那排列整齐凸出的圆点就入了迷,整个人像长在了玻璃上,“这对于一个文物谜的我来说简直就是饕餮盛宴”。第二趟去就是内行看门道了。第二天,孙晓彤去湖北省博时带上了连夜上网搜集的曾侯乙墓发掘简报和论文。“一直以来,学界对历史记载中的曾国和随国可能是同一个国家都没有定论,我也很关注这个问题。在亲览曾侯乙墓的一系列文物,感受到曾国发展的文物序列后,我的心里似乎有了答案。”

边看展边思考是孙晓彤的习惯。在湖北时,孙晓彤遇到了“拿破仑:飞越欧洲的雄鹰”巡回展览,因为拿破仑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后来她到南京又看了一遍。这两次看展又刷新了她对拿破仑的认识。“以前我看拿破仑的传记,以为约瑟夫才是拿破仑一生的真爱,第二任皇后玛丽和他只是政治婚姻,但是看到拿破仑为玛丽准备的珍奇礼物,还有两人的儿子罗马王一出生就冠上了拿破仑二世的姓,这让我不禁怀疑:拿破仑对玛丽母子的宠爱仅仅停留在敷衍之上吗?”从这些留下的画像、华丽的器具中不难看出,他同样爱着玛丽。

就这样,孙晓彤借出游的机会走遍了全国三十多家大型博物馆。由于家住郑州,河南博物馆更成了她的主场,她经常有事没事就泡在那里。孙晓彤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来参观的学生指着文物铭牌上的“商代”问父母“商代是什么年代啊?”有的父母眼轱辘一转,说:“商代啊,大概距今六百多年吧。”一旁的孙晓彤听了简直要喷出一口血来,便忍不住插嘴说:“小朋友啊,商代呢,是中国的第二个朝代,它的岁数可大了,距今约3700年呢……”一谈到历史,她的话匣子便打开了,可这么做往往会引来家长们狐疑的眼神,骗子吗?收钱吗?“我想跟大家分享有趣的历史知识,却不想被误会,所以决定干脆做个持证上岗的博物馆讲解志愿者。”通过考核后,她开始了每周从学校所在地开封奔赴郑州,跨越一百三十公里的志愿者工作。为此,她提前将三个展厅的资料全查了一遍,还不停地琢磨怎样才能让参观者感受历史的魅力。她说:“我的讲解方法就是看人下菜,比如来参观的是妇女,我就着重给她们讲讲炊器;为了给小朋友们讲好,我还蹲着将文物都看了一遍。”她也不喜欢以往那种灌输式的讲法,便经常设计一些与参观者的互动,比如在讲到半地穴式住宅时,她会向游人发问:“如果当时给您这些材料,没有现代的工艺,您会怎么盖房子?”大家往往会抓耳挠腮,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但总觉得不妥。等他们说完,她才会笑着公布答案:“古人的智慧我们可不能小瞧,其实他们是这样做的……”

河南博物院还会组织许多临时展览,孙晓彤也几乎一次没有落下。虽然她不得不为此突击准备很多资料:比如徐悲鸿大师的展,她不仅在几天内阅读了四五本人物传纪,还将大师130多副作品的背景知识悉数记忆,甚至顺带将外国美术史也重温了一遍。还有一次,河南博物馆办了一个百年风尚旗袍展,一直钟爱并试图还原民国风韵的孙晓彤,趁此机会重温了很多鸳鸯蝴蝶派的小说,还坚持每天穿旗袍去做讲解。就这样,从大一开始,孙晓彤每周六都从博物馆开馆讲到闭馆,至今累计了250多小时的志愿时长。

灰头土脸的工地小跟班

书读了不少,全国的博物馆也走了无数,接下来呢?当然是去考古发现第一线啦!尽管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要求是在大三,孙晓彤却早就按捺不住亲自下工地的心了,大一就自告奋勇要跟着老师去。暑假期间来到河南新砦遗址发掘现场后,她自告奋勇给技工师傅打下手,学习如何勘探,发掘和修复文物。从此,她住着乡下的民房,穿得灰头土脸,技工师傅在发掘时旁边常常蹲着同样灰扑扑的她,要么拿着洛阳铲在土地上勘探,要么蹲在土坑里细细清扫遗迹。文物发掘讲究连续性,虽然她明知一个月的时间根本无法参与完整发掘一个坍方,却依旧按捺不住那颗想亲身参与的心。

有一阵他们发掘了大量碎陶器,每一片都沾着厚厚的泥,收拾出来有一千三百多麻袋。刷洗泥层的工作自然就交给了她和小伙伴们,大伙儿每天吭哧吭哧地刷,一人一天能刷出八袋来呢!当我们问及这些数量庞大的陶片有什么奥秘吗,需要费那么大劲去修复时,孙晓彤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不同时期的陶片就好比不同时期的苹果手机,当你把它按照iPhone4到iPhone6 Plus排列组合出来后,就能从中分析出生产力状况,甚至中美双边关系等变化。”

然而,这千百万片陶片拼合的过程让孙晓彤叫苦不迭:“一个灰坑里最起码得有五六十件随陶器,我得将它们一一分类,通常先按质地分,有泥质的,夹砂的,然后按纹饰分,再按陶色分。”有时遇上被火烧过的陶器,不同部位陶色不一,这就更考验她的火眼金睛了,后来她找到了一个小技巧,先寻找一些口沿特征比较明显,或者块大的,再将估计属于同一个陶器的几十块陶片选出来,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但是器物的立体拼合难度也很大,所以每找到对上的部分都要用粉笔标一下才行。”有一次,她抱着从一个灰坑里挑拣出来的一百多块碎片,在角落里埋头三天,终于拼出了个大概,“原来这是一个深腹陶罐,那一刻我心里的激动简直难以言说。”

发掘出涵盖历史信息比较丰富的文物后,还需要对它绘图,包括器物图、坍方图、墓葬图等等,这些绘图都是需要通过定点测量获得数据的。孙晓彤误以为定的点越多就会越精确,可每次绘出来的器物尺寸和原物总是有偏颇,描绘出来的纹饰也不像样。幸好她的老师将孙晓彤的努力都看在眼里,亲手一点一点地帮她修改绘图,并告诉她手工测绘都会出现误差,有时候定点越多,反而会增加误差,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定那么多点,至于纹饰就需要继续扎实的素描功底啦。老师的话让她茅塞顿开,也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考古专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用双手触摸泥土、和文物亲密接触、站在遗迹之上的感觉都让孙晓彤非常享受。从考古工地上回来后,她一有机会就会去拜访各地的考古遗址。一次在浙江旅游时,她听说正在发掘中的双墩遗址就在附近,便决定去看看。尽管朋友告诉她那个地方连公交车都不通,她还是想办法借了辆自行车。五十多公里的山路上,她一路歪歪扭扭,几次掉到泥里。终于到了双墩遗址,看到正在挖掘中的遗迹,按耐不住的她又特地联系文管所请求实地参观,终于如愿看到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明交汇遗留下的物质痕迹。对考古不可言说的痴迷就这样一直驱使着孙晓彤去寻觅远古足迹。有一次她顶着烈日去看安徽蚌埠的禹会遗址,尽管到达时发现遗址已经回填了,“但远望涂山,我的心里就勾勒出了大禹带领先民,在夕阳下躬耕的身影。即使仅仅是那么一暼,我就心满意足了。”

试做考古广播剧

国人对考古的认识不深,常常停留在鉴宝节目或盗墓等猎奇小说上,“这当然是一种误解,考古与收藏,盗墓不是同一个概念。”前不久网上大热的《盗墓笔记》更名为《考古笔记》,更加深了孙晓彤的担忧:“盗墓对考古遗迹的后果是破坏性的,却通过文学影视作品等广为传播,使盗墓成了传奇,考古反而被束之高阁。”孙晓彤觉得有必要让考古走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体。这个念头一直在她心里打转,直到她结识了一个爱好做广播剧的中文系同学。两人一拍即合,觉得广播剧的形式不错。“所谓考古的公众号太多,做视频工程又太庞大,用广播剧的形式既新颖又在操作上可行,而且我还有在广播站工作的经历。”然而,广播剧本身是一个小众圈子,考古更是,两个小众的圈子在一起能碰撞出火花吗?孙晓彤觉得这是一条新思路,值得尝试。

于是二人立刻召集人马,在全国文博专业的群里一声高呼,没想到响应四起,香港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很多所学校的学生都表示愿意参加,更让孙晓彤惊喜的是,这个圈子里有不少人就是写手,编剧。大家在讨论后达成一个共识,要做以一个遗址为主题,结合还原历史史实和考古发掘故事的广播剧。就这样,一个广播剧制作团队——“北山小分队”成立了。

广播剧的第一幕用“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殷墟打头阵,“因为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开始的地方,相比之下,曾侯乙墓等单独的墓葬遗址显得单薄,二里头遗址又存在争议,殷墟既典型又资料齐全。”说做就做,孙晓彤又成为团队里连接考古系学生和广播剧小能手的桥梁,仅一周之内就组织大家收集了关于殷墟的相关史料、甲骨文的发现过程、殷墟的历次发掘、妇好墓以及殷墟现状等相关资料。因为不允许涉及到的历史题材有差错,孙晓彤希望大家对剧本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把关。在武丁妇好的故事里,仅仅是对一个侍卫角色称呼的考证,成员们就查阅了甲骨卜辞,陈梦家先生的《殷墟甲骨卜辞综述》等资料,终于在“小臣”“少臣”“亚”三个称呼中确认了“亚”是最合适的。

剧本完成后,孙晓彤还亲自披挂上阵为帝喾的妻子简狄配音。熬了三个晚上的通宵,甚至连支气管炎都不争气地犯了,她终于在两周之内完成了第一幕。随后,她将广播剧第一幕《殷墟》上传了荔枝等网络电台,还联系了“上下探方五千年”这个业内比较有影响的考古公众号,对方也表示很乐意帮他们宣传并播出这幕剧。如今,凝结着团队心血的广播剧已经正式开播了,虽然收听效果还有待检验,对此孙晓彤表示:“后期我们会结合听众的反馈适当调整广播剧的内容,但我们会为了这份坚持继续做下去,把它做到最好。”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广播剧殷墟拿破仑
下期预告 拿破仑:折腾的前半生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当代陕西(2020年13期)2020-08-24 08:21:58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传媒评论(2019年2期)2019-05-20 09:44:28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中国广播(2018年10期)2018-12-22 07:12:08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音乐研究(2018年5期)2018-11-22 06:43:44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音乐研究(2018年5期)2018-11-22 06:43:42
拿破仑美言惑敌
快乐语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8:40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传媒评论(2017年10期)2017-03-01 07:43:3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