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明
为了研究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为今后工作大面积的实施与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特做此试验。
1 试验概况
试验落实在方正县水稻研究院试验田中。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单排单灌,井水灌溉。土壤类型是白浆土,耕层厚度为0~16cm。试验主要内容是将整田稻草粉碎还田,利用804大型农机具深翻25cm翻埋到垡下即完成(注:每还田500kg水稻秸杆增施尿素0.5kg)。试验共设2个区,试验区面积是3亩,对照区面积为1亩。区内水稻品种是选择当地中晚熟水稻品种阳光4号,活动积温2500℃,生育期135天。5月25日插秧,每穴7~8株,行穴距9×5寸。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土壤状况影响
今年,6、7、8月份气温比较高,在气温持续影响下,农田地温也比较高。还田的秸秆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被微生物快速分解,形成腐殖质存留在土壤里。分解程度高于常年。8月10日的田间调查:农田露水的突起处,土壤含水量相对低,土壤中的秸秆清晰可见茎秆的外壳,呈现中空状,中间物质成为土壤组成部分。长期水淹的田面,多数秸秆已经无法辨清轮廓,软化呈溃烂状,颜色近黑色,个别与土壤很难区分,腐烂的程度比较高。秸秆还田当年的利用越高,土壤的理化性状改善就越明显。从试验前和试验后土测值数值的差异上,能反映出这一点。试验后比试验前碱解氮含量增加了9.7 mg/kg,速效磷增加了1.1 mg/kg,速效钾增加了5.1 mg/kg,有机质增加了0.07 mg/kg,PH值增加了0.02 mg/kg。土壤理化性状的几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说明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在高温的条件下,当年的利用率比较高。
2.2 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处理区的稻株整体上长势良好,植株分蘖发生快,数量多,植株高大,叶片长,叶色浓绿,绿叶时间长。而对照田稻株分蘖发生慢,数量较少,长势平淡,封行程度差,植株略矮,功能叶片退绿时间早。从各个物候期发生的时间上看:处理比对照返青期早1天,孕穗期晚2天,始花期和成熟期均晚2天左右。说明处理区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间长,养分供应充足,土壤中的秸秆发挥出了作用。
2.3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2.3.1对平方米穗数的影响
处理区的平方米穗数是430.7穗,比对照多17.6个,差异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处理区连年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渐渐提高,加之6月份高温,土壤中潜在肥力得到迅速发挥,使处理区的分蘖数量明显增多。
2.3.2对株高和穗长的影响
处理区株高是110cm,比对照高4cm,说明在水稻拔节期间,处理区土壤氮肥供应充足,稻株伸长节变长,导致植株比对照明显偏高。处理区的穗长是20.4cm, 比对照长1.9cm。说明在孕穗期处理区的肥效好,满足了水稻在此时期的养分需求。从这二点可以看出,稻草还田在水稻中后期作用较明显。
2.3.3对粒数的影响
处理区的粒数是91.5粒,比对照高8.1粒。粒数差异比较明显,但是实粒差异较小,仅为2.8粒。处理区在稻株的粒数多于对照区,说明孕穗期处理区的养分供应较好,在土壤中腐烂的秸秆发挥了作用。实粒数差异较小的原因是灌浆期农田温度过高,影响了水稻灌浆的质量,造成普遍性的实粒数少,千粒重低的现象。
2.3.4对产量结果的影响
处理區的产量高于对照。处理的产量是526.5kg/亩,对照的产量是483.9kg/亩,增产率为8.1%。
2.4对根系的影响
从形状上看,处理区的根系呈直立的梭形;对照则呈倒叩的盘形。从根系长度来看,处理区比对照平均长10cm。
3效益分析
按照每亩翻地雇佣费用多加20元,还田稻草费300元,每kg水稻3.2元计算,处理的费用成本320元,增产增收136.1元,纯增收负184元。
4结论
4.1还田的稻草当年秸秆内部腐烂,外壳完好。
4.2稻草还田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
4.3稻草还田对分蘖数量没有影响,对穗的发育影响较大。
4.4稻草还田后劲较大,实施中应注意控制水稻生育后期的长势。
4.5 稻草还田当年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作者单位:1508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