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兵
【摘要】竞技体育是以人为主体的身体活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都是参与竞技运动的主体。竞技体育是指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去挖掘与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能,将征服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成绩作为主要目的一种活动过程。
1.1相互依存的关系
以往在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二者的关系上,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把二者看成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事物,不主张学校体育引进竞技体育。此种观点认为,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竞技体育则是搞训练,为竞赛、争冠军、拿奖牌,是少数竞技精英从事的运动,所以不宜把竞技运动引入到学校体育中来;第二种倾向是认为学校体育要尽量多地采用竞技运动技术,甚至认为学校体育改革要以竞技体育为导向,把学校搞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进而在把竞技体育导入学校体育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不折不扣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在身体能力、心理和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潜力,使体育课变成了专项运动训练课。其实,以上两种看法都带有偏激。
竞技体育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每项新的运动成绩、新的纪录,都标志着人类运动能力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竞技体育是一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竞技体育中树立的公正、公平、民主、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成长都具有教育意义。竞技体育不只是高水平竞技运动。
如果我们把竞技体育只规定为高水平的竞技运动,那么,社会体育中的大众竞技体育和学校中的竞技体育等,也就势必会失去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而实际生活中大众性、学校性、业余性的竞赛是大量存在的并受到群众的欢迎。在学校大张旗鼓地开展竞技运动,在社区甚至在家庭都应该鼓励开展那种普及性、趣味性强的竞技运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体力、运动能力,对于人们增进健康、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大
1.2竞技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20多年来尽管对学校体育思想有种种解释,但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指导思想是大家达成共识的。这种共识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体育社会功能的反映,也是百年来民族体质衰弱屈辱地位形成的一种自强意识的反映。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健康第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是人权思想、人道主义精神和未成年人保护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操作层面上,它是学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应答,当学生的学业、社会工作与他们的健康
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服从健康。在学校体育内部各种关系发生矛盾时,也要以健康为第一。
1.3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上传授技术就是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我们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运动员,但是要提高他们身体活动的技能,使他们具备更高的掌握各种技术(包括生活技术、劳动技术和军事技术)的能力。一些简单的身体素质练习固然可以迅速地增加运动负荷,但是把掌握技术的过程忽略了,而学生恰恰可以从这过程中得到极其宝贵的东西技能。而且学生并不欢迎那些过于简单的练习,不少教学实验证明缺乏娱乐性、竞技性的练习,是难以持久的。
1.4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类赋予体育的理想:和平、进步、团结、友谊,以及相互尊重和了解,对人的正直和尊严的充分尊重等等,这都集中表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民主愿望,充分反映出体育的民主目标。而竞技体育参与的大众性,和比赛结果评定的公开性,在程序上决定了体育比赛必定是个民主过程。体育规则的制定,竞赛的组织、胜负的判断、人才的选拔都有充分的民主性。但体育比赛的民主不是无限度的,它是在规则严格控制下发展的竞赛规则和其它文件,使人们形成一種契约关系,即力争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战胜对手,同时又要承担义务允许对手在平等地位上与自己竞争,这一点恰是对学生培养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1.5竞技体育可以激发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竞技体育是一种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它可以净化社会情感,提高社会的审美情趣,陶冶社会心理;竞技运动是一种观念文化,它所负载的价值,在深层结构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竞技运动对人的教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对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可见,竞技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竞技体育是唤醒、激励、振奋民族意识的重要文化手段,它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直观作用,就在于它树立了民族形象。
1.6竞技体育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团队意识
竞技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是相互依存而不可或缺。学校体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同时,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在大力提倡和推动学校体育国际化的同时,
我们应有意识地注重学校体育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即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如果我们不加区别与分析地借鉴与移植国外教育思想和模式,往往很难学习到其中的真谛,容易在理论上造成误导,在实践中出现偏差。学校体育的中国化就是要对东西方体育文化、传统体育思想和现代体育思想进行科学总结,批判地进行选择,大胆地加以创新,使之适合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如有识之士所说:“我们需要走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之路,本着既要以宽广的胸怀学习和借鉴国外学校体育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在我国国情这个根本上,总结自己的东西”。走借鉴与融合的道路,才是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我国借鉴国外学校体育的思考。谭次平,马卫平
[2]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盛晓明
[3]体育强国视阈下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探。董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