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俄罗斯的NGO暗战

2015-05-30 10:48刘怡然
今日文摘 2015年19期
关键词:非政府抗议苏联

刘怡然

二十世纪下半叶,非政府组织(NGO)在苏联的政治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西方实施“和平演变”的工具,“代理”其政治利益的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间,“颜色革命”在后苏联空间相继上演,俄罗斯也一度爆发“反普京”抗议活动,这背后,仍然有非政府组织的影子。

“和平演变”:埋葬苏联

外国非政府组织在俄罗斯的发迹史要追溯至冷战时期。

二战结束后,西方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视为战略遏制对象,企图利用一切手段达到削弱社会主义政权、瓦解社会主义阵营的目的。为此,西方还推出“和平演变”战略,希冀通过内部渗透的方式动摇苏共统治。

非政府组织是“和平演变”战略的“突击先锋”。他们以人员接触推动演变,通过传媒扩散、学术交流、文化活动、人权行动、经济援助等看似合法的途径,灌输西方意识形态,动摇民众对苏共统治的信心。

上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力推行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新思维”、推动“自由化”。这一时期,苏联意识形态管控的松动,为非政府组织急速发展、传播西式“自由”“民主”、推进“和平演变”提供了契机,也导致苏联社会舆论一度失控。

据苏共前莫斯科市委第一副书记尤里·普罗科菲耶夫回忆,戈尔巴乔夫时期,西方情报机构利用各种非政府组织,在苏联成功组建了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第五纵队”。一时间,“改革斗士”的言论充斥报端,反苏反共成为社会思潮。

当时,很多苏联民众对所发生的一切盲目欢迎,全然不知其实质,也没有意识到严重后果,这正是非政府组织想要达到的目的和多年经营的结果。在其大力推动下,苏联民众,成了苏联的掘墓人。

“颜色革命”:牵制俄罗斯

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曾与西方度过一段“蜜月期”。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实力增强,更有资本实施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对待西方的态度逐渐强硬。于是,“遏制俄罗斯”再次成为西方的战略需要。

西方的新遏制政策先从俄罗斯周边开始: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挑起“颜色革命”,扶植亲西方政权上台,从而对俄罗斯进行战略牵制。

美国前驻俄大使麦克福尔曾公开承认,在2004年的乌克兰总统选举中,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为扶持尤先科上台总共耗资1830万美元。这笔资金主要通过美国国际发展局的渠道投入,用于选举期间的信息宣传工作。

在新一轮乌克兰危机中,西方非政府组织也为推翻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2013年底至2014年初,在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的暴力示威活动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影子随处可见,他们策划示威活动,为抗议者发放“报酬”,还提供食品和帐篷。

乌克兰执法机构的消息人士曾披露,基辅抗议活动期间,美国政府每周通过外交途径向美国驻乌使馆账户打入2000万美元,这些资金由使馆分配给各个组织,最终发放到受雇示威者手中。

此間,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也来到独立广场,为抗议者鼓劲,美国国会参议员麦凯恩甚至在独立广场发表煽动性的演说,支持他们继续抗议甚至推翻亚努科维奇政府。

由此,一出“非政府组织搭台、外国政府唱戏”的闹剧完整呈现。这与冷战时期的“和平演变”战略一脉相承,最终目的是推翻亲俄政权。

“反普京”:未竟的事业

尽管西方势力在东欧、中亚、外高加索闹得热火朝天,但其更重要的目标是推翻普京政权,为此,非政府组织也不遗余力。

2011年底,俄罗斯举行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当时,一些反对派声称杜马第一大党统一俄罗斯党选举舞弊。他们与非政府组织一唱一和、推波助澜,共同策划了几场有数十万人参加的抗议活动,“俄罗斯不需要普京”成为抗议活动的主题。

其间,监督贪污腐败的“透明国际”、选举监督机构“声音”协会、人权团体“纪念”协会、维权团体“争取人权”运动、“大赦国际”俄罗斯分部等非政府组织发挥了骨干作用,他们资助学者、作家、媒体人、博客写手等意见领袖,勾结反对派,通过社交网络和亲西方媒体大肆渲染反普京情绪。

为应对“反普”风波,普京一边在主流媒体上发表灵活、务实的施政纲要,一边放低身段表示愿意与反对派对话。普京的一系列积极举措赢得了选民好感,最终拿到六成选票,在首轮选举中即一举获胜。

2012年3月4日晚,普京在简短的胜选演说中直指西方势力。他说,大选结果表明,俄罗斯人在政治上成熟了,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俄罗斯强加任何东西;俄罗斯人民能够明辨“改革”与“政治离间”的区别,能够认识到“政治离间”的唯一目的就是摧毁俄罗斯。

非政府组织通过网络串联,在传播的广度、深度与互动性上更胜一筹,更易于挑起群体性事件,威胁普京政权。而国际互联网域名和IP地址,也是由美国几家非政府组织管理着,它们的背后,则是美国政府参与建立的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当前,值得俄罗斯警惕的是,西方制裁的负面影响正在传导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西方非政府组织是否会通过新形式,利用民众的情绪制造“反普京”抗议活动,值得进一步观察。

(冷自强荐自《环球》)

责编:天翼

猜你喜欢
非政府抗议苏联
“艺”心抗议
抗议之歌
缝线抗议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初探
论民主党派在推进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