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游学,行走中成长

2015-05-30 22:48李一慢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5年2期
关键词:游学恐龙亲子

李一慢

在孩子幼时,家长从亲子共读开始,逐步引入亲子共玩、亲子游学等,以建立适合各自家庭的教育环境。人们在读书之余,必然伴随求知的其他方式,体验,思考,互动。其中的遍游各地,亲见亲历,或者带着问题上路,体验和思考找寻答案的学习方式,方可称之为“游学”。

1

游学不外乎在游中学、在学中游。许多家长以为出游就是去很远的地方,其实,增长见识并不是只有“行万里路”这一种途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植物园等,也有把远方的世界微缩到眼前的作用,何必一窝蜂去舍近求远呢?

现在爱好旅游的家庭越来越多,会旅游的爸爸妈妈不少,新鲜有趣刺激的亲子旅行层出不穷。但我发现,很多是父母对子女平日陪伴较少的“补偿性”旅游,或者是简单参团、没有周密思考、没有“学习”目标的一场说走就走的“自由行”。这种旅游,只有“游”,没有“学”。

我家阅读习惯的建立小有成效,同时我也很注重带着孩子到处游学,我们自称为“读行侠”,“游中学,学中游”的阅读、博览和游历、体验,让孩子们有一种崭新的亲子、交互、提升的成长过程。我根据两娃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立了符合儿童成长阶段的进阶式游学项目。所有的游学项目都有特定的主题,同一个主题下的课程会有进阶的安排。

游学主题中兼顾感受自然、审美培养、情商熏陶、动手实操和学科体验,涉及人文、科学和审美三大方向。

游学目的地可以按距离远近做些区分,以我家所在的北京举例,第一环包括北京及周边(天津、河北、辽宁、山西、山东等),大概1天到1天半的时间;第二环为国内其他省份,利用好3天的小长假;第三环为境外,好好规划寒暑假和春节、国庆的假期。

课题中根据孩子年龄和阅历、知识面等是有所区分的,比如黄河万里行就被分散在许多的旅行中:第一站是黄河入海口,儿子5岁时,我们去东营,孩子知道了黄河是在此流入渤海,还顺带观看了胜利油田到处都有的被称为“磕头机”的采油机;在济南和开封,我们感受了黄河大桥的壮丽,以及河水颜色与河道的不同;在儿子的小学期间,我们还去了壶口瀑布、三门峡和青海,领略黄河的不同风采。

2

恐龙是孩子都喜欢的动物,对恐龙的喜爱或许会萌发孩子对天文、地质、生物起源等方面的学习兴趣,哪怕将来看《侏罗纪公园》这样的大片也会有独到的认识和回忆。

当儿子对恐龙表现出好感和爱意后,按照综合阅读维护阅读兴趣的法则,我们给他选了包括恐龙主题图画书、原版书、桥梁书、科普书、画册等数十本童书,从不间断,但也不是集中供应。北京几个相关的博物馆——古动物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地质博物馆等,我们都去参观过,隔三岔五在景山公园举办的恐龙展我们也去。放眼国内,江苏常州的中华恐龙园,四川自贡的恐龙博物馆和云南禄丰侏罗纪遗址恐龙公园是我们接下来的游学目标。

3

在旅行的各种经历、观察,以及力所能及的规划线路图、购票、结账、列购物清单的分工中,孩子们可以学习成人的待人处事之道,可以学习陌生人之间建立关联沟通之道,看到不同的人,学着包容与尊重;偶遇毛毛虫、蝾螈、松鼠、老鹰等各种生物,学会尊重生命。在一个行走的课堂中,不用我们再多说教,真实的体验会给他们带来深深的影响。

有些特别有趣好玩的内容,我会拉着孩子们一起做计划,增加游中有学的乐趣,有些计划是我潜伏,或者说植入进去的,特别是一些人文内容。这样,在计划和实现的过程中,旅行不仅仅是享受,也多了一种感受;既是阅读的考验,更是人生的体验;有时候还带有生活的磨练,也是独立自主能力的锻炼;更难得的是,游学可以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睦共处的无尽乐趣,更为家庭多一段难忘的共同记忆。

家里有幅大大的中国地图,儿子和女儿在上面用透明即时贴写着哪些是他们去过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是满满的回忆,都有孩子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重逢,也会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底色。现在已经有36个历史文化名城被儿子行走过,女儿也去过了其中的19个城市。儿子也会问起,我们什么时候去国外的城市啊,我们是想等孩子积累了很多的独自远行的经验后再去,因为境外是需要他们自己游历的。而且,所谓华夏文明、炎黄子孙,是要他们在感知深刻后的自我体认,在他们童年时应该走近历史,走近文明。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反对到了一个景点只为证明我来过了,也反对来到一个景点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些什么,收获了什么。如果孩子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居所之外的广阔世界,人群之外的自然万物,那就够了。

孩子正是从这个体验中,熟悉自己的周遭,认识更广阔的大自然,然后再去观察人和社会,思考自己的人生。

(作者系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游学恐龙亲子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