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东
摘 要: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高校校报受到极大冲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危机。实事求是辩证分析形成困局的主客观因素,系统求解目前的破局之道,在强化权威主导性、增强服务意识和坚持引导性原则方面积极创新,方能在前进路上发挥作用,戮力前行。
关键词:高校校报;新媒体时代;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130-02
从19世纪末大学校刊这一文化现象横空出世以来,中国高校校报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迄今全国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在学校办学实践和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作为高校党政机关报、校园主流媒体的校报当前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危机。
一、高校校报现实困局解读
高校校报遭遇影响力下降、地位边缘化的困局,究其原因,不外乎在主观内容形式的因循和对客观传播渠道的固守。
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但长期以来在传统模式下,校报多是简单地使师生读者依其设置的路径来了解事件及信息。宣传报道存在表面化的倾向,缺少文化深度。而报道领导、报道会议多,报道方式模式化,空话、套话盛行,八股之风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少读者对校报机关报属性的误读。长此以往,校报逐渐失去读者的关注,影响力的下降随之便成为一种必然。影响力是时代某因素或诸因素决定人们意识改变大小的力度,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发出者对收受者的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和目的性的控制作用。没有了影响力,校报就失去安身立命的基础。
高校校报大都是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正式出版物,但管理上长期因循行政化运作模式。出版经费、人员由学校统一调配。出版周期相对较长导致时效性较差。而相对固定的工作程序以及进修学习机会的匮乏,容易使办报人员产生惰性,缺乏工作创新的动因和活力。加之一些办报人员本身思维僵化,不思进取,不善于积极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那么其提供的信息产品势必在内容和形式上陈旧落伍,难以让读者满意。
在前网络时代,由于信息渠道较少,校报虽然总以一张面孔示人,仍可“一家独大”,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校报和其他纸质媒体遇到了真正的挑战。近年来,由于受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介的吸引,读者对报刊的信息依赖性减弱,大量读者特别是学生为主体的青年读者向更为便捷的新媒体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网络传播理念對传统宣传模式的冲击也相伴同行。网络时代海量的信息使得传统纸质媒体宣传模式原有信息垄断地位逐渐发生动摇。
综上所述,高校校报之所以陷入困境,既有主观自身的原因,也客观传播趋势变迁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辩证分析。
二、高校校报的系统求解
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阵地。2006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更对高校校报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明确和肯定。高校校报应该也必须对自身角色和责任有所担当。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发挥自身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党的教育事业发展。
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高校校园传播特点的传播方式。突破瓶颈,打破桎梏,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笔者认为高校校报应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要积极强化权威主导性
“居高声自远”,权威性不言而喻是高校校报的核心利器,这是其自身定位使然。高校是校报的载体,校报是高校的“喉舌”。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作为兴校办学的重要资源的校报也应有所担当。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校报要正视来自新媒体的冲击和竞争,甚至有义务大力宣传由于科学进步为人们带来的信息交流便利。但从理论上讲,校报是属于人文科学领域的校园文化产品,这种属性决定了校报无法而且不能直接参与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竞争,换言之,校报不能市场化、商品化。以服务性、无功利性为本质的校报如果不得已进入市场,只能要么自然淘汰,要么失去自我。
在这里,高校校报要坚守自己的权威主导性。通常说的政治家办报,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校报要切实落实;通常说的舆论引导引领,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校报要勇于担当;通常说的社会效益优先,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校报要率先垂范;通常说的校园生活多元多样,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校报更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对得起师生读者的信任。校报的报道,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这是校报等主流媒体的发展所向。
(二)要认真坚持办报宗旨,强化服务意识
校报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党的高等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及其贯彻落实是师生读者最为关注的大事要事。不折不扣地将这些大事要事透过文字、图片传达给每一个读者,是校报党性原则和办报宗旨的直接体现,也是对读者的最好服务。与此同时,校报应从学校实际出发,着力反映本校在改革、教学、科研、管理、思想工作等方面的历史进程、创新成果、办学理念、新闻事件、典型人物、先进团队等,为学校的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当然,这种信息的传递不是简单的图解政策,不是空洞的枯燥说教,而是考虑广大读者的心态、需求,抓好内容策划、表达技巧、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技术环节上的构思和表现,在形式上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应当改变先前机关报高高在上的形象,使报纸以更为温馨、平和的面容成为师生读者真诚的对话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服务理念不是一个单纯的业务问题,而是群众路线问题。校报报人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读者当做报纸真正的主人,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三)要坚持引导性原则,充分发挥校报舆论先行、舆论导向作用
引导性原则是办报活动的一条贯穿线。高校校报作为定向师生的分众媒体,理应以校园区域化定位使“大综合新闻”形态尽可能地向“窄众化”过渡。价值定位确立在师生的基本诉求和自身关切,体现和谐校园对校报公共责任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尽可能满足校内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要。但在这个过程中校报要对师生员工体现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各式各样,千差万别的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励他们为学校的安定和谐、改革发展、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及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这是校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通过强化精品意识,推出既导向正确,又可读性强,见功底、亮水平的精品佳作,方能唤回日渐流失的读者群。
三、结 语
高校校报宣传存在表面化的倾向,缺少人文关怀元素,缺少应有的文化深度,导致宣传效果弱化,在全媒体时代冲击下甚至已经成为一定程度上的痼疾。在坚持正确的办报宗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重新认识和把握、分析新的形势,强化队伍建设,按照新闻规律办报,进一步挖掘校园新闻资源,与时俱进地创新和改善表现形式,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进而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6-06.
[2]人民日报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M].北京:三联书店,2013.
[3]房书芬.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校报困境及破局之路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
[4]苏学文.关于办好高校校报的思考[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