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子艳
【摘要】在普及高等教育的影响下,高校教育业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本文阐述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汉语言文学;应用型;问题;对策
1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比较模糊
近些年以来,在普及高等教育的影响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丧失了以往的文化地位和专业优势,学生毕业之后难以在学校、文化部门、政府部门就业,而绝大部分变成了企业的文员。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结构出现了比较大的改变,然而,不少的高校仍旧未能够摆脱传统专业观念的束缚,没有实时性地调整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因而难以跟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因为太过注重专业教学以及学生的知识视野比较窄,学生会逐步地产生厌学的心理,最终也丧失了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信心。
1.2不合理地设计教学知识
第一,教学知识缺少时代性。因为太过注重应用价值,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重复、繁杂、缺少时代性的教学知识,所设置的教学知识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相悖。实施教学规划与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事项是教学知识,需要使其具备合理与科学的特性。第二,设置的教学知识过于专业性。跟其它有着较强应用性的课程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具备自身的特殊性,除一少部分想在这方面发展或者是深造的学生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够在有关的行业就业。为此,在工作实际中基本不会牵涉到一些专业知识和能力,绝大部分仅仅是充当了文化背景。可是,不少高校的汉语言文学太过专业性,尽管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人才,可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拓展学生的视野,也阻碍了学生在多个领域中的发展。
1.3实践教学比较弱,学生缺少一定的实践技能
传统意义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课程内容和理论的教授,而不注重課程的应用价值,实践教学比较弱,在如此的教学影响之下,学生自主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比较低,因而较难跟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合。
2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2.1科学与准确地定位培养目标
任何学校教育的落脚点与立足点是培养目标,而是不是准确与科学地定位培养目标,会对培养人才的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并非研究性与学术型的人才,而是实现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摆脱忽视实践、重视理论、轻视探究、轻视能力、重视知识的人才培养观念的束缚,需要立足于就业,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凸显学生熟练地掌握与灵活地应用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注重培养有着深刻人文内涵、深厚人文知识、加强写作与组织语言技能、丰富想象力、敏锐审美能力、较强的教学管理和组织能力、可以在基础教学时期自主进行教研、语文教学的人员,而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尤为重视学生通过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技能的提高,让学生有着强能力、好品德、厚基础,会应用的特点。
2.2优化课程的结构
一是专业基础课程的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十多门,涵盖我国当代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等,主要是为了 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整体而言,不需要过大地调整专业学科的框架,然而,务必对固有的教学知识进行优化,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知识的精简。结合所有课程的最新知识结构对教学知识与课程体系进行设置,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强化核心知识。第二,课堂结构的优化。结合课程目前的发展并非课程的发展过程对课程体系以及基础知识进行思考,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尽可能地体现课程的应用价值。第三,教学知识的整合。在教学中,我们能够发现不少课程中牵涉到的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碰到过。这种教学知识重复交叉的情况非常多见,在设计课程的时候,需要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在前面课程牵涉到的教学知识,就不需要再出现在后面的课程中,应当确保专业课程结构的严密性和紧凑感。二是专业方向的设置。为了让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更广的使用范围,能够划分汉语言文学为三个方向,即文化产业管理、涉外文秘、师范类,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让他们学好专业基础课程,从而实现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让他们有重点地学习某个方向的课程,且激励学生兼修,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2.3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整体性地分析实践教学,创建系统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实践教学,有目的性地统一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个人实践、集体实践、毕业实习、学科实习、课外实践、实践教学,且有效地整合为一个统一、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高校教学的整个过程切实变成一个持续实践的过程。第一,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确保设计的课程体系更加科学与合理地跟汉语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第二,强化教学实践性的知识。所有的课程都应当注重实践性知识的教授,增加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整合实践教学环节为一个统一体,转变之前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三,课外实践活动的广泛进行。引导学生参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活动,启发与激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文体比赛、征文比赛、文学评论、新闻编辑等,引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辟学校文艺文化阵地。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与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项工程是系统化和复杂化的,教师需要重视科学与准确地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的结构,以及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只有如此,才可以切实使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由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学转变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石青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
[2]丁颖.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2(20)
[3]谭秀中.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
[4]李国英.关于高职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