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词化”传播,是指借用单词或词化短语概括其被传播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它系公共表达中简化言语、活跃交流的传播取向,它比新闻导读和标题新闻更简单,具有广阔的新闻符号消费市场。
1.提高信息的社会关注度。在网络海量信息传播中,使用简洁凝练、充满新鲜奇异效果的词语新闻更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在增强新闻传播速度、广度的同时,也方便和加快了其再传播过程。
2.增强信息的有效到达率。近年社会上逐渐形成一些常见的语言模式,如“门”“被xx”“最美xx”,等。当遇到相似事件,公众或媒体便倾向于用熟悉的词语将其归类,造成信息形式上的同质化,创造一目了然的感觉,使受众瞬间便知信息内容,极易调动记忆和传播情绪。
3.发挥生成舆论、聚敛舆情的作用。每一条“词化”新闻都是社会热点事件的高度浓缩和对公众态度的折射。这些娱乐的“词化”传播方式,催生了舆论的形成和社会舆情的聚敛——负面新闻形成一定的社会压力,正面的则可以产生引领社会前进的正能量。
4.实时记录社会现状。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新闻“词化”传播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实时记录社会生活的功能。它们中的大多数变成了某个时代和年份的一种记忆节点和符号。互动百科2010年提出“词媒体”概念,通过词立方、冷知识、微百科、《锐词报》等词条展现形式,连续推出本日、本周、本月和年度“十大热词”;百度百科也以词条聚合形式每日发布20条热搜词,用“词化”推送当日重要新闻;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主页都设有热词版块;年末各家媒体更是借助“词化”新闻,盘点一年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
5.活跃民间语文生活。信息时代传播个性化使语言的经济性和娱乐化特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随着“词化”新闻增多,网络和传统媒体逐渐认同并采用此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官方机构的使用和收编也表明了对其认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语文生活的活跃与发展。
(陈雪莉文,摘自2014年第5期《当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