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记》:还原经典 致敬英雄

2015-05-30 10:48:04
综艺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刀题材抗战

1974年,献礼抗日战争胜利30周年的长篇小说《大刀记》诞生;2015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山东卫视自制剧《大刀记》登陆电视荧屏——1月17日,全国首播。

1月10日,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博物馆、山东卫视、武汉中山舰博物馆承办的“山东抗战文物展暨电视剧《大刀记》开播发布会”在山东博物馆举行。随着电视剧《大刀记》的热播和展览的举行,一段山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尘封历史重现世人面前。

爱国主义颂歌

作为2015年首场抗战主题纪念展,《大刀记》山东抗战文物展汇集上海、北京、武汉、石家庄、济南等民间收藏家和文博单位的文物珍品共四百余件。其中,红军刀、柴胡店砍刀、作家郭澄清《大刀记》手稿等多件文物珍品首次向公众展出。

看完展览,山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吕心情沉重。“仅仅从当时中日两国军队所使用的刀具这一细小环节,就可以看出当时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和军队的实力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前辈是在怎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大刀记》对此亦有真实记录:中国乡土民众用原始的大刀对抗日本侵略者先进的坦克。1937年9月30日,日军沿津浦路南侵进入山东境内,从此时起至1945年8月,日军侵占山东近8年,制造了无数针对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的惨案。鲁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八年间仅县团级干部就牺牲近百人。

导演赵浚凯表示《大刀记》填补了抗日题材电视剧的一项空白,此前一直缺乏表现冀鲁边区抗战和山东乡土抗战的作品。“《大刀记》所反映的那段历史以及那段历史中提炼出来的鲜活人物,让我发现它是一个创作素材的聚宝盆。”

为了忠实展现历史环境,在前期策划阶段,导演组前往鲁北地区采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剧组甚至完全比照老照片制作服装。赵浚凯表示《大刀记》所描绘的历史、呈现的故事、表达的一组组血肉人物都是有“根”的。

无论是锈迹斑斑的文物还是记忆中的传奇故事、乡土人文,在吕看来,培养爱国主义需要这些细节。“我们坚信电视剧《大刀记》、文物展《大刀记》一定会和小说《大刀记》一样,成为一曲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

经典原著创新改编

作为表现抗日战争的经典文本,《大刀记》的故事对于成长于建国时期的观众来说耳熟能详,但对于今天的年轻观众却距离有些遥远。童年时期的赵浚凯曾听父母讲述过这个故事,自己也翻看过《大刀记》的连环画,当其接手这个项目查阅资料时,还翻出了一个老版电影。但受宥于时代,当时的影视作品过于“高大全”,对当下观众而言存在隔阂。

此次将《大刀记》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屏,主创团队把握两条原则:一是小说中的经典桥段全部保留,二是冀鲁边区重大抗战事件得到充分体现。剧中的很多人物和战斗都有历史原型,例如剧中八路军边区支队政委庄华,汲取了英雄烈士、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的一部分人生经历。

在忠实呈现历史、传承小说精神的同时,赵浚凯在创作电视剧过程中也加入了现代视角。“我们对原小说在精神层面和人物类别划分上有更为细腻的描摹,同时电视剧融合了当代观众对那场战争的反思——普通老百姓如何守土有责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该剧主演谷智鑫力求真实演绎出那个时代的军人硬汉形象。“梁永生(《大刀记》主角)虽然是一个英雄,但他首先是一个人。我尽量给他添加一些喜剧元素,个性化色彩,希望把戏演得不是那么刻板。”

《大刀记》是谷智鑫与赵浚凯的第五次合作,他坦言拍摄《大刀记》最大的感受是一个字——累。“不管是冷兵器,还是枪炮的使用,《大刀记》表现的量都特别大,演员需要见真招,真抡、真打、真砍、真跳。”但汗水也带来收获,武打设计和特效场面成为《大刀记》的一大亮点和突破。

除了演员的艰辛付出,《大刀记》剧组还花费了不少工夫邀请了众多硬功夫人士,并请专家设计武打动作。山东卫视工作人员曾去探班,惊讶地发现打斗演员个个武艺高强——原来剧组竟“请了22个全国武术冠军。”

虽然对硬功夫颇多着墨,侠义精神点缀其间,但赵浚凯一再强调《大刀记》绝对不是武侠戏。在武打场面的具体落实上,剧组一直秉持两项原则:第一,所有的打斗设计必须符合生理定律和物理定律,正常人的体力能够完成的动作才可能在镜头中展现;第二,绝对不允许演员吊威亚。

雷剧泛滥是观众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主要诟病。对于武打设计的严格要求,正是基于“抗日神剧”的经验教训。抗战戏从2005年成为电视剧主流题材后,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大变化。“这个题材太特殊,我们谁也不敢拿民族情感开玩笑。因此,当有一部戏打了头炮,大家觉得可以武侠一些,收视率不错,观众反应也不错,便有从业者开始探索。”但在探索过程中有人踩了雷,赵浚凯反思,抗日题材由于其主题的沉重、严肃,在技法探索上不可能走得太远。

电视剧《大刀记》正是一部经过反思后的作品。“若把习武之人能够做到的打斗动作,经过镜头剪接以符合现代人欣赏习惯的节奏呈现,会增强抗日题材的可看性,也能够让观众更易于接受;反之,如果该类题材的电视剧拍得过于说教和教科书式,容易将观众阻隔在作品之外。赵浚凯总结,“民族情感、民族立场不能出问题,在方法上可以适度创新,靠近市场,不失为一条路径。”

(陈丹)

猜你喜欢
大刀题材抗战
健身百态
金秋(2022年2期)2022-06-02 10:04:12
关公面前耍大刀
我们家的抗战
湘潮(2018年8期)2018-12-04 18:08:12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 22:10:38
忆·抗战
连环画报(2015年10期)2015-12-24 08:52:04
抗战音画
连环画报(2015年8期)2015-12-04 11:27:31
听爷爷讲述大刀的故事
扬子江诗刊(2015年4期)2015-11-14 06:59:46
听爷爷讲述大刀的故事
扬子江(2015年4期)2015-09-01 22:56:29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齐鲁周刊(2015年31期)2015-08-19 09:42:18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电视指南(2015年10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