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5-05-30 10:48高琳琳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克莱特梅森理查德

高琳琳

梅森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美国德州,但是有一天,烦恼来了。梅森在睡梦中突然被父母的争吵声惊醒,后来父母离异,母亲再嫁。当外表温文尔雅的继父原形毕露——酗酒并喜怒无常时,母亲不得不带着梅森逃离了那个乌烟瘴气的家。褪去幼时稚气的梅森渐渐进入了青春期,像所有叛逆期的青少年一样,他留着几乎遮住脸的长发,会偷偷的和朋友吸烟,沉默寡言而略带不羁。后来,长大的梅森日趋稳重,经历了交女朋友、失恋、上大学等种种事情……时间缓缓地流动向前,影片最终定格在梅森和大学同学坐在山顶看日落,女孩说:“有时,我觉得不是我们把握了时间,而是时间掌控了我们。”

《少年时代》是理查德·林克莱特自编自导的一部作品。影片自2002年在休斯敦开拍,历经12年杀青,2014年在圣丹斯影展首映,并入围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导演林克莱特赢得了最佳导演银熊奖。影片完整而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普通男孩的成长历程,没有玄妙的叙事,没有离奇的情节,就像一部长长的纪录片一样,只是平缓的记录、逐年的过渡。但其可贵之处在于,它让观众细致入微地体会到了岁月的痕迹,让人们在平淡中更清醒地去感受一个人成长的真实模样,并开始思考何谓成长、如何成长、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哲学命题。

【成长素材】

关键词:爱的教育

台词重现:“生活不会给你球道护栏的。”

影片中,当梅森的父母离异后,每逢探望时间,父亲都会带着一双儿女去打保龄球,有一次儿子梅森一连投了好几个球却一个也没打中,他懊恼地抱怨:“早知道应该用球道护栏。”这时,平常看上去总是玩世不恭的父亲很严肃地教育儿子:“不需要,孩子,生活不会给你球道护栏的。”在接下来的观影中,观众会经常看到类似的画面,父亲会见缝插针地教育孩子。在跟儿子的野外旅行中讲道理;在自己谱曲唱给孩子听时,真情流露;在车上表达与孩子倾心交流的渴望;在餐厅教女儿生理及避孕知识;在总统大选中向孩子们灌输反战的思想;在儿子失恋后加以悉心开导等等。看似潦倒的父亲,对于生活却有着如此多的智慧,而这智慧的来源,则是人间最朴实而天然的情感——爱。

微评论:纪伯伦说:“父亲是弓,儿女是箭,弓为了把箭射的更远,把腰弯了又弯。”电影中梅森的父亲或许不是一个好丈夫,但足称得上是一位好父亲。他会认真地把孩子当成朋友,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平等地谈心交流。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爱,如果我们抛弃了这一本质核心而仅仅重视形式,如果我们只在乎孩子的成绩而不关注他们的内心,那么这样的成长教育无疑会失败。

适用话题:父爱如山;最好的导师;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勇于逐梦

台词重现:“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可以,我还是会选择这样活。”

梅森的母亲奥利维亚的经历令人唏嘘。她虽然拥有着自己求学的梦想,但因为生活,她过早地离开学校做了母亲,嫁给了一位玩音乐、似乎永远也长不大的男人。她整日忙碌在儿女身旁,没有自己的生活,和没有工作的丈夫为家庭琐事争吵。终于有一天,奥利维亚在饭桌上对儿女正式宣布,“我必须回到大学。”虽然儿女们都不赞成,但奥利维亚还是带着一双小儿女搬家,离婚,然后在别人惊讶的目光中考上大学,获得学位。尽管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但奥利维亚有学历、有工作、有收入,她完全有能力抚养儿女长大成人,并为他们的前途提供最好的精神与物质保障。

微评论:一个单身母亲既要照顾孩子,又要以破釜沉舟的勇气考大学,期间她所承担的压力和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追寻梦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在这些阻力面前,你还有没有追梦的勇气,你还敢不敢去面对你曾经的梦想并毅然决然地实现它们。

适用话题:最初的梦想;付出与回报;活出真我……

关键词:学会接受

台词重现:“呱呱坠地的婴孩经历时间的洗礼成就了今天的青年、中年,亦或者是老年。”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影片中的梅森也不例外。但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他张开双臂,迎接一切到来的新鲜事物,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体验“中。他经历着各种挫折,儿时父母的离异、新家庭的不和、校园爱情的失败……但不论面对什么,梅森的态度总是那么坦然。这份坦然来自于梅森良好的心态,更来自于时间的洗礼让他学会成长,学会面对生活。

微评论:时间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老师,它总是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学到很多。它不仅让我们慢慢长大,更让我们在它的洗礼下变得日益成熟与理性。面对生活中种种的喜或悲,我们要学会在快乐中积攒经验,在悲伤中总结教训,我们的心灵也会变得越来越从容与平和。

适用话题:面对生活;时间的礼物;学会长大……

【人物素材】

理查德·林克莱特:保持自己的本色

理查德·林克莱特是一位慢工出细活的导演,他曾凭借《日出》《日落》《午夜》三部曲打出了一片天地。这三部影片占用了他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每一部影片的时间差距都是九年。而《少年时代》这部关于成长的电影,是他耗时12年的又一结晶之作。

在12年的长时间拍摄中,理查德·林克莱特每年都找同样的一班人马。2002年,电影的主角艾拉尔·科特林才6岁,为了不耽误他的学习,整部影片的拍摄时间都安排在暑期进行。林克莱特说:“即使只拍三天,你也要选角、斟景、召集人员、准备胶片,这就像拍摄十二部单独的电影。”当这部电影在2013年完成的时候,主角科特林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

在好莱坞电影被批量生产的今天,理查德·林特莱特仍然保持着他独立的“导演个性”:没有大投资的商业制作,没有时尚的主题和风格,甚至也没有大牌的演员,他拍摄的始终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爱恨情愁、幸福悲伤……正是在这种简单自然的拍摄主题下,林克莱特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并在一部部影片中讲述着我们的生活。

微评论:在如今电影都在拼命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林克莱特像一个深山的隐士一样,倔强地保持着自己的创作特色——用十几年的时间去推出一部影片,去一次次关注最平淡的生活溪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林克莱特无疑是最本色的导演,也是最懂人心的导演。他的耐心与勇气、真诚与坚持,值得我们去尊敬与学习。

适用话题: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慢工出细活;保持本色……

猜你喜欢
克莱特梅森理查德
用蛋管住鸡
松鼠、坚果和时间机器
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阿柚
迄今最大的素数被刷新了,长约2233万位
学会聆听
我还要回来
善于倾听
英国雕塑家理查德.狄肯访谈
理查德.狄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