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彤
摘 要:居住区公园具有营造绿意空间、景观元素和改善城市生态等功能,是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公共场所。现通过对构成居住区公园的种种景观要素的分析与思考,结合设计创作,探讨居住区公园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居住区公园 人性化
一、绪论
随着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不断增加,居住区公园作为人们对缺失自然景色的回归之地,成为居民公共交往、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在设计中寻求自然与艺术的统一,让人们在审美之余舒缓精神压力,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
二、关于公园布局的总体思考
全局的观念在任何一个设计中都应首要体现,因此合理的布局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把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相结合,加之地形的起伏、水面环境等因素进行适当的改造创新,按照不同功能用地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与板块衔接,既考虑到主景区、休闲娱乐区、主要出入口及主要干道的区分,又考虑到平面和立面的呼应关系,通过设计手法使整个设计中心突出、曲折变化,创造出一个能够满足功能性与景观性要求共存的统一体。
三、居住区公园的功能区域划分
居住区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些比如游览、健身、社交、娱乐等活动场所。在公园内部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如观赏游览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等。
四、交往空间的营造
居住区公园是最适合邻里间交往的场所,在促进邻里间交往的方向思考,应从提供公共场所的各个细部交往空间着手设计。
(一) 空间边界
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户外活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可用墙体、灌木、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空间,也可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小品及地面高差和铺装变化来作为分割。通过空间的分割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
(二) 休息平台布置
在对于居住区公园休息平台的设计中,首先应考虑人流问题,根据人流的舒缓来调整休息平台的疏密。休息平台的布置在错落有秩的同时,应禁忌面对面的布置,以免交流时产生局促感。
(三) 道路的引导
在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中道路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它是人们进行交往的起步空间,没有它的涉入,人们只能禁足观之。创造一个道路系统,可以引导人们经过潜在的交往区域,但不会强迫人们留下来。
五、自然要素的引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从城市中逃离出来,感受自然的气息。公园中种种自然景象的引入和选择,也需要我们的思考。
(一) 水体
居住区公园的设计中水体的设计应当表现出人们与水之间的感情:首先在尺度上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水体内各要素的关系要做到主次分明,同时要把握人的亲水程度。其次,平静的水给人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令人兴奋和激动;再次,在形式上又分为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种。
(二) 山石
山石在当下居住区公园中应用广泛,可与树木、溪流、驳岸、小品等配合使用,体现出不同形式的意境,主要依据造景要素的特征与组景的需要而定。
(三) 绿化
绿化是自然元素中的重中之重,有调节光、温度、湿度,改善气候,净化环境,益于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功能。首先,植物的配置应做到“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其二,树木的种植方式要按照场地规模及功能布局而定。其三,树种的选择上,我们应考虑到植物对当地环境和气候的适应度,做到“适地适树”。最后,在空间布局上应体现点、线、面相结合等等以创造鸟语花香的意境。
六、配置环境设施
居住区公园空间环境是人和物质环境的统一。在公园中设置运动场及活动场地来满足人们运动游戏的需求,为居民提供相应的休息场所及服务设施。例如廊、花架、座椅等休息场地,以及洗手间、垃圾箱、停车场等。
七、体现人文景观
居住区公园的人文环境应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去把握其内涵特征,从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宗教信仰入手,在空间形态、尺寸、色彩和符号中寻找其代表性元素,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使景观与文化有机统一、和谐共生。
八、“移动森林”——之我的创作理念
“移动森林”是一个居住区公园的概念设计。方案中注重景观的可参与性,讲述了居民与自然的交流,满足居民的游憩需要,公园的整体像一个游动的鱼形,设置活动中心及广场,视野开阔。人们可以进入活动中心内部,进行科普活动,文化交流等。西区做了一个观景湖,临水设升高的观景平台。整个公园设立三个出入口,方便人们游赏嬉戏。
(一)功能分区
老人活动区分动态、静态两类。动态区主要以锻炼和健身为主,有平坦的地势、简单的健身设施,满足老年人太极拳、健身操等动态健身活动。静态区供老人下棋、喝茶、晒太阳等,设有廊、花架、林荫等,保证足够的遮荫和阳光。
儿童的防护能力较差,场地的安全性是首要原则,其次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不同需求。再次考虑到周围的交通状况、光影、日晒、风吹雨雪等因素。最后考虑到场地的颜色对儿童的影响,地面铺装多样化、色彩鲜明,渲染儿童活动区域活泼、明快的气氛。
科普区是为居民提供活动项目的场所,是居民相对集中的空间,在此区域中我做了一个半开敞的活动中心及活动广场,设立于公园的中间部位,成为公园布局的构图中心。
湖区游憩区主要以参观游憩为主,在此区域内进行相对安静的活动,景观湖、木栈道、卵石湾,为了达到观赏游憩的效果,要求本区游人分布密度较小。
入口空间是沟通公园内部和外部的桥梁,同时又与道路,广场,街区等一起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对于入口空间的尺度、空间序列、功能设置、视觉效果都要有所考虑。
(二)交往空间
为促进邻里间交往,做了廊架与微地形,设立休息平台、观景平台,其中观景平台中运用临水木栈道,起到了良好观赏公园景色的效果,同时,也为公园景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营造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三)游走空间
居在绿地游走,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体验步移景异的感觉。同时,融入“移动森林”这一主题。
(四)自然要素
设计中,引入了水体(西区景观湖及入口喷泉),增加景观趣味,层次,同时利用水的柔性,柔化城市的硬质化特性,营造一种浪漫情怀。又引入了山石(卵石湾)及绿化,树种多样,有冬青、小叶黄杨、金边黄杨、丁香、海桐、广玉兰等,较好的展现出自然之美。
(五)配置环境设施
设置了休息场所及服务设施,如廊架、座椅,以及洗手间、垃圾箱等。
(六) 人文景观
人文环境的营造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延续。二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与保护。在设计中我采用写意的手法,通过艺术景墙、科技走廊以及一些雕塑小品传达出人文精神,营造文化氛围。
设计中通过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通过对不同性质空间的不同处理满足居民休闲、交往、活动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移动森林”的主题。
九、结 语
居住区公园是一个供人分享、同享乐趣的场所,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宿的地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城市居住区公园设计最值得思考和关注的要点。
参考文献:
[1] 苏晓毅.居住区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尹安石.现代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 郭淑芬,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6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