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壶揭盖”法在慢性肾衰中的应用

2015-05-30 10:48刘羽飞宋立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2期

刘羽飞 宋立群

【摘要】慢性肾衰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然气机升降失调贯穿始终,恢复气机升降则为治疗的关键,以“提壶揭盖”之法,从肺论治,升清降浊并施,使精气得以布散,而浊毒得以排除,不失为一个良径。

【关键词】提壶揭盖;慢性肾衰;气机升降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3-0043-02

慢性肾衰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情发展规律,可归属于中医学“虚劳”、“关格”、“癃闭”、“肾风”、“溺毒”等范畴。在慢性肾病阶段,虽然其临床表现特点不尽相同,但就其病机来看,本虚标实、五脏亏虚是其特征。根据其疾病演变过程分析,其病因主要以肺、脾、肾功能失调与浊毒内蕴、三焦气化不利为主,故另辟蹊径以恢复肺之宣发肃降之法而调理一身之气、血、水的运行,使三焦通利,邪去则正安。

1提壶揭盖法的含义

“提壶揭盖”原指盛满水的茶壶,要想顺利的把水倒出来,就需要在壶盖上做个洞或是把壶盖揭开,使气体流通,水才能顺利的流下去。此法多用于水肿、小便不通等疾病。笔者认为此为狭义的“提壶揭盖”之法,而广义的“提壶揭盖”讲的是治病之法:宣上焦,而通下焦。慢性肾衰患者多以本虚标实常见,本虚以肺脾肾虚损为主,而标实则多为痰湿互结、浊毒内蕴、瘀血内停。《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体内浊毒不能及时得到清除,则脏腑功能不能正常运行,此时清除体内邪毒,恢复气机升降则为关键。

2气机升降理论的内涵

中医学的理论本之于阴阳学说,阴阳之对立统一、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于人的机体。而气机升降理论则为阴阳学说的升华和表现。气者,被概括为人体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即为气之运动,气的运动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可见气机升降对人体的重要性,而恰恰是气机的这种运动,发挥着升清与降浊的功能,维持着正常的生理代谢。

一般而言,五脏贮藏精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然五脏六腑又各有升降,如:心阳之推动作用,主升;心阴之宁静,主降;肺之宣发,主升;其肃降作用,主降;小肠之泌别清浊,清者上升,浊者下降;膀胱之气化,主升,而尿液的排出,则为降。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然而在这其中则又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笔者认为,气之升降功能的关键在于肺。气机升降运动的正常与否取决于“通道”是否畅通,而临床上阻滞气机升降的原因大多为:痰湿互结,浊毒内蕴,瘀血内停。对于邪实的概括即为气、水、血的运行失调,导致其不能行使濡养机体的作用,反而形成邪毒而阻滞气机升降和精微物质的输布。然肺脏的“主治节”作用对于气、水、血运行的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肺主治节,即为肺气具有治理调节全身之气、血、水的功能。肺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有“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五藏生成》)与“肺者,气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之说;肺又为“水之上源”,而主行水,故津液的运行全赖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肺同时又有“朝百脉”的作用,《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血液的运行又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即肺气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可见,肺气对于全身之气、水、血的治理调节作用正常则能 “邪不可干”。

3应用提壶揭盖之法治疗慢性肾衰

以提壶揭盖之法治疗慢性肾衰寓有双重意义。第一,恢复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慢性肾衰患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气机失调病机贯穿始终,患者临床表现如中医症状学所描述的倦怠乏力、口唇苍白、消瘦和西医临床所看到的理化指标如:贫血、血尿、蛋白尿等表现皆为机体不能正常升清,精微物质不能正常濡养机体而使机体失荣,则脏腑功能即会逐渐衰败;然而,在营养物质不能被吸收的同时,体内产生的废物不能被及时清除而导致患者面色晦暗、黧黑、腹胀、便秘、皮肤瘙痒、水肿等,此为降浊功能的失调,可见恢复气机升降的重要性。第二,从肺入手,治疗其根源。中医素有治病求本之说,《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此时,从肺而论气机升降变成了关键所在。肺者主司诸气;肺又为“华盖”,能行水,故为“水之上源”;肺朝百脉,血液的运行又赖于肺气的推动。肺对于气、血、水的调节,恰可针对慢性肾衰患者之临床表现而辨证施治。临床中,慢性肾衰患者多见呼吸表浅、胸闷气短、腹胀、便秘、水肿、肌肤甲错、舌暗并伴有瘀斑。以宣肺之法调节肺之呼出浊气与布散精气的功能,恢复呼吸的节律,有一升则必有一降,在宣肺的同时,肃降功能也得到了改善,使呼吸不至于表浅,清气得以入里而充养机体。气不行则为滞,气滞则多表现为腹胀、便秘。而这种临床表现在慢性肾衰患者当中尤为常见,肺与大肠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得到了中医与西医的广泛认同,唐容川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脏腑之官》中就有:“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之说。而现代医学也研究得出:肺与大肠拥有相同的组织结构基础,肺、气管由原肠的前肠发展而成,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1];肺与大肠在内分泌方面也有紧密的联系,神经肽素物质如VIP、CCK、P物质等存在于肠胃神经系统和脑内,其受体及免疫阳性纤维广泛分布于气道、肺血管及肺泡上,它们通过相应受体介导调整胃肠运动[2]。上述研究证实:肺与大肠相表里,在功能上相互影响,在经脉上相互络属,在疾病上互为因果。可见,以“提壶揭盖”之法治疗慢性肾衰,恢复机体气机升降功能,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衰患者体内有毒物质蓄积状态。

4小结

慢性肾衰患者病因病机多本虚标实俱在,本虚多以肺、脾、肾虚损为主,标实则主要表现在痰湿互结、浊毒内蕴、瘀血内停等方面。本虚应用以补法,然补而不行则为滞,也就是说只注重补,而不注重行其精气,则使精气滞而为邪,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应用滋补之品后都会有不欲饮食、腹胀、头昏、耳鸣的症状,这就是补而不行的结果。以宣肺气的方法,恢复升降功能,使精微物质得以布散,枯而复荣,本虚之证得解。邪实的产生不外乎气、血、水的运行失常,宣肺而行一身之气,利肺气而行水,复治节而行血,气、血、水运行正常则三焦通利,浊毒得排,邪实自除。可见,以“提壶揭盖”之法,恢复机体气机升降,可以从慢性肾衰的病因病机着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精微物质布散而濡养脏腑与形体使其功能正常,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机之升降功能的正常,保证气、血、水的正常输布与运行,则三焦通利,邪无留处。

参考文献

[1]周吕.胃肠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726-728.

[2]刘文导,向伟能,鲁尧.“肺合大肠”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医研究,2005,18(8):5-6.

(收稿日期:201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