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君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中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在补偿学生生理缺陷的同时,把他们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残而有为的劳动者。这就需要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尽量使学生掌握一到二门与健全人一样过硬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且实用的职业技术,还要教会学生怎样与健全人交往,学会融合,回归到主流社会中去。新时期,特校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眼盯市场,改革创新,探索和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自身育人能力,为聋生的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更新特教观念,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职业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把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能提高其劳动技能素质,还能大大促进他素质的提高,他们在参加劳动实际中会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能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在劳动中不但接触实际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促进智力创造性的发展,学生在劳动中接触社会,接触工农群众,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改变懒惰不良习惯。学生在实习中使用各种工具,生产、制作各种产品,缺陷代偿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参加适应的体力劳动,使全身受到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人体各系统的机能,从而增强体质和体力。可见,开展职业劳动的教育,有利于促进聋哑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我校的职业劳动教育必须符合现代建设的要求,必须与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相吻合。
二、开设职业教育课,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我校从2004年开办高中职业教育,十年来,我校开设了缝纫、丝网花、装裱、纬编、花泥画、刻瓷、等职业教育课,受师资力量、实习材料、场地等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始终没有得到高水平的发展。明确办学方向后,我校职业教育部通过外出考察、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市场调查、学生职业兴趣访谈等方式采集信息,结合聋人身心特点、社会就业形势和学校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论证,提出了学校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将花泥画、刻瓷、纬编等课程合并发展为工艺美术专业,停开缝纫课。明确了办学目标,制定了每个专业的课程计划,确定专业教材,打破原有班级界限,按专业编班,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并且把学生制作的花泥画、刻瓷、丝网花、纬编等产品进行销售。
我校效仿工厂流程,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施行按劳计酬,实行计件管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同时通过评比劳动标兵,促进学生争先创优、积极向上的热情。然后我们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展示他们的作品。通过活动,一方面让社会了解特殊教育,了解残疾人,从心理上去认同、接受他们;另一方面通过作品销售,让学生亲身体会社会对他们的认同,体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我校还与蓝海培训学校、东营技术学院合作,输送高年级的学生去学习烹饪、面点、汽车美容、电子商务等热门专业,成绩合格后颁发劳动局承认的结业证书,为以后学生就业、适应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每年我们学校还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省里组织的残疾人技能大赛,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为以后顺利就业打好了基础。
三、与校外企业合作,挺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在校外,我们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联合市内一些生产规模大、有发展潜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方圆铜业、东洲服装厂等企业,企业提供实习经费和场地供学生实习,积极尝试“以教促产、以产促教”的办学思路,强调在教学、实习中操练生产、经营,在生产、经营中深化教学与实习,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与适当介入生产、经营,灵活而有序的运行程序。我们每学期都组织高年级学生到相关基地进行两个月左右的实习锻炼,使学生全面介入社会、企业生产实践,感受社会、企业发展,与企业职工并肩生产和劳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优秀的劳动者
在职业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我校残疾学生暴露出了一些诸如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遵守纪律、缺乏劳动积极性、消极怠工等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对毕业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全面培养残疾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只有在思想上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职业生活中有所用为。
因此,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残疾学生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结合职业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积极探索教育创新之路,关注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