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讲评课案例

2015-05-30 12:49宁芹
新课程·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答题审题角度

宁芹

2015年1月4日至5日,我校高三年级进行了山东省19所名校2015届第一次调研考试。通过这次考试,我对学生在非选择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下面以失分率最高的28题为例,分析如下。

例题原文:

文明的交流贯穿了整个人類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大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了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4分)

(2)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6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4分)

失分原因一:审题不透彻,答题不全面

第一问实质是考查中国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即“中国的发达”是如何阻碍中国近代化的。然而由于学生审题不透彻,思考问题不全面,没有注意到“中国的发达”这一关键词,导致在答题时出现以下失误:

1.80%的学生都答上了“天朝上国”、闭关锁国、海禁等要点,这些确实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原因,但不是中国发达的表现,导致答非所问从而不得分。

2.很多学生只回答出: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居于正统地位,而不说明其如何阻碍其近代化的,缺少得分关键词,故也不会得全分。

3.学生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考虑问题,而忽略科技这一角度,思考问题不全面,这也是学生此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失分原因二:语言表述无关键词

第二问实质是考查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即中国是如何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此,答题时就要回答出具体的转型表现。而学生在作答时语言比较笼统。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兴起了救亡图存的变革;如何变革的却没有说明。思想上兴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政治事件不是社会思潮,应转化为“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等。所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有理有据,抓关键词。

失分原因三:审不出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题的第二、三问都是考查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内容。既然考查的是同一材料,那么就要有意识地去思考这两问之间有无内在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中国最大的时代特征就是列强侵华。其带来的后果一是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第二问无疑考查的是后者。第三问考查的是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要“真正实现近代化”就是要让中国逐渐走向富强,要富强就必须先独立,那么这个最主要的因素就应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就是列强侵华带来的第一个后果。如果学生能有意识地去思考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问失分就不会那么严重。

失分原因四:不看分值

第一问共4分,没给提示答题角度,那么我们答题时就要至少答出四个方面。而多数学生都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答,从而导致失分。

第二问共6分,设问要求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角度答,那么每个角度值2分,并且答题时每个角度至少要答出两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

除了上述失分原因之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模糊、基础知识不扎实等也是学生经常失分的重要原因。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今后的做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审题。(1)先读题头了解考查主题;(2)通读设问,了解问题之间的关联,即找准问题的关键词;(3)带着问题去读材料。

2.读材料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一个标点符号有可能是一层意思,尤其是转折词前后。

3.链接所学。将材料与课本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据此建立答题的大方向。

4.组织答案。问什么答什么。一般有四种问法:(1)“据材料回答”;(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3)“结合所学”;(4)“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认识或启示”。

5.语言表达要“四化一全一精炼”。“四化”,即规范化、提示化、段落化、序号化。“一全”,即要点要全。“一精炼”,即语言要精练。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答题审题角度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神奇的角度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三招”学会审题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七分审题三分做
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