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晓夏
摘 要:钻研高考题是科学备考的前提。通过分析2014年历史高考全国卷(大纲版)的命题特点,并结合高三历史备考中的实战经验,力图探索更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关键词:历史高考;试题特点;备考策略
一、探析试题特点
(一)稳中求变
1.稳
就考查范围而言,纵向上,本卷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考分分别为30分、22分和28分,可见命题仍侧重近代史和中国古代史,且古代史的命题集中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四个时期。横向上,政治史的分值与2013年相同,均为40分。
2.变
考查范围上,专题史的分布变化较大,一方面经济史的分值跃居首位,另一方面弱化对思想文化史的考查。从题序上看,39题的变化最明显。长期以来,该综合题都保持“(1)(2)问地理,(3)(4)问历史,(5)(6)问政治”的设问顺序,而本卷变成史地交叉,即(1)(4)问历史,(2)(3)问地理。此外,就试题难度而言,本卷历史题的难度居文综之首,也异于往年。
(二)以旧立新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本卷是大纲版教材高考的收官之作。虽然命题未脱离旧教材,却凸显新课程精神。
1.体现新课标“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新课标规定,历史教学应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本卷考点,如重农抑商政策(12题)、新航路的开辟(20题)、法国大革命(37题)等,均属于上述“重大历史问题”的范畴,且更侧重于对阶段特征的考查。如16、18、19题,均需要学生借助题干的时间线索,结合阶段特征判断。
新课标还要求“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本卷选择题除13、20题外,均通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并且材料形式多样化,含文字史料(12、14-17、19、21、23题);统计表(18题)和地图(22题)。
2.体现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新课标规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7题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通过“史论结合”作答。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对所学内容进行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39题设问围绕“概括原因”“说明影响”展开,正是对此要求之落实。
3.体现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本卷中国史考点的分值共计60分(古代史30分,近代史22分,现代史8分),说明较之世界史,命题更侧重考查学生对国史的认知。
新课标还强调:“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39题考查棉花种植对中美的不同历史影响,恰反映这点。
4.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指出:“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这往往体现在高考命题与热点问题的契合上。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诺曼底登陆70周年,而16题涉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即甲午战后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2题眼于二战史命题,正暗合上述热点。另外,2014年是法国大革命结束210周年,37题则明确考查相关内容。
5.体现史观的更新
历史新课改的题中之义还包括史观的转变,即弱化以革命史观为代表的传统史观,彰显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新史观。本卷命题大多以新史观统领,如12至14题分别体现文明史观中的农业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39题的中西对比体现全球史观;16題体现现代化史观;17题以修族谱为切入点则反映社会史观。
二、反思备考策略
(一)抓准复习重点
高考命题虽范围全面但重点突出,教师若能帮学生筛选出重要知识点,将大大提高复习效率。由上文可知,教师应重视近代史和中国古代史;重视重要历史阶段及其特征;以及重视史学理论,尤其是引导学生运用新史观分析历史问题。
(二)加强解题指导
特别是总结不同题型的解题步骤。例如,笔者认为选择题可遵循“三步骤”:第一步“审题”(圈出教材结合点);第二步“排除”(明显不符合史实或材料指向的选项);第三步“斟酌”(从剩余选项中甄选最佳选项)。而主观题则按“五步骤”:第一步“概括主题”(把握命题方向);第二步“审准设问”(明确指示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第三步“提炼信息”(基本史实、观点、历史规律等);第四步“处理信息”(结合教材理解史料本质,或依设问概括);第五步“规范作答”(序号化、术语化、短句式等)。
(三)改进教学方法
高三历史复习可采用学案导学法:教师将知识框架、材料型探究题、相关高考真题等汇编成导学案,课前下发,学生自主预习,课上先由学生就学案中的问题讨论、展示,再由教师点拨深化。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内化所学知识。另外,高度浓缩复习要点的学案,也便于学生课后自主复习。
(四)端正备考心态
教师应引导学生领会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特点,即让学生明白,每年高考均可能出现新题型或新考法,这时需要“处变不惊”,冷静揣摩命题意图(找到与所学知识的关联),进而灵活运用教材知识或解题技巧作答,“以不变应万变”。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