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摘要:东北亚地区在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民族结构、地域经济还是民间往来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合作。在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如何发挥高校作用,为自由贸易区打造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一个课题。而这一平台的搭建应该是双向的,既要发挥我国的人口优势,做好人员输出的工作,还要区别于传统的劳务输出,要做好输出人员回国后的安置工作,从而为区域提供高水平的劳动力,提升区域的生产技术水平。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 服务 平台 人才交流
一、构建东北亚地区人才交流服务平台的可能性
提出这一构想的原因主要在于,我省与东北亚各国的现实情况和需求。就日本和韩国而言,由于其面临老龄化引起的勞动力短缺,加之生产技术水平较高,需要引进具备较高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高质量的劳务人员;俄罗斯由于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农林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而这两个领域恰恰是我省产业的强项,在人力资源和技术设备上都具有比较优势;反观我省,作为振兴东北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两大任务都需要有着坚实的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储备作为后盾。
我校与黑龙江省祥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开始海外实习技能鉴定项目的合作,经过考察、探讨、推介等前期工作,于2014年3月份以派遣8名学生赴日本富士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海外实习工作,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并于2014年3月报省教育厅,在今年的招生计划中开设食品加工技术(海外定向班),先期招收60名定向赴日、韩相关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满后回国学习并安置就业,受到了学生及社会的认可,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果。为此,我们认为打造一个区别于传统的以生产管理为主的,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应用型人才交流服务平台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如果基于以一所高校来完成这项工作力有未逮,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我们认为,要想尽快、更好的构建这一平台,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二、“政、校、企、学”分工负责,实施东北亚地区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工程。
目前我省及我市的东北亚人员流动还是主要以低年龄留学、中年人低层次海外劳务派遣为主,总体质量不高,特别是该部分人员回国后基本流散,对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未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对国家政策的不了解加上海外派遣市场的混乱,对这一工作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借助东亚学会成立之际,打造一个“政府主导、校企共建、学会扶持”四位一体的才交流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上,政府出台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遴选企业进入平台和海外实习回国人员的就业推荐;校企共同配合实施海外实习鉴定工作,学校组织生源,开展针对性教学,派遣企业负责派遣手续和海外及归国管理;学会负责国内外企业协调和促进国外企业提高海外实习鉴定生待遇等工作。
三、东北亚地区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主要工作内容。
1、积极开展海外实习鉴定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培养基地。
我市高校资源丰富,门类设置齐全,专业涉及农、林、医、师、工、商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现有在校生近八万人,是非常良好地人才储备库,但是每年留存的能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数量比例不高,特别是掌握世界领先的生产、管理技术的人才更为匮乏。同时,由于地处我省东南,信息较为闭塞,所以对于海外实习总是心存疑虑,所以,通过政府平台,在各高校开展推介活动,解放思想,鼓励更多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向国际,通过日、韩等国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我市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培养基地。
2、建立归国人才库,构建出国、归国、就业一条龙服务体系。
为了能够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平台在做好人员输出的同时,建立人才库和人才跟踪体系,待人员回国后,经考核评定后,推荐在平台参与企业就业,从而提高我市工业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市工商业的发展。
3、鼓励平台参与企业,给予海外实习鉴定归国人员相应待遇。
通过政府主导,积极吸引我市优质企业和重点发展的行业参与到平台当中,有指导、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海外实习工作,培养一线管理人才,并鼓励平台企业给予海外实习鉴定归国人员中的优秀人员给予相应待遇,从而吸引优质人才落户丹江,服务丹江。
三、学会服务,打造属于丹江特色的新型经济发动机。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和国内消费人群日益的增长,将这一产业优势规模化、精细化,做好电商和物流配送的融合,建设面向国内国外双方面的专属贸易模式,打造具有丹江特色的新型经济发动机,为我市经济新领域的开发做好引导、培育和服务工作。
总结:东亚学会的成立,搭建了内外合作的立交桥,即可解决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需求,又可以通过委托培养为我市各行业提供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同时,通过青年一代的交流,加强国家之间的了解,打造专属于面向东北亚的,具有丹江特色的新型贸易模式,从而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