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下的中职金融事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5-05-30 12:08王秀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

快递: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桃源路134号 吉林工业经济学校 财经教研室 王秀娟收,电话 13180839065

摘要:中职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在国家建设第一线上的蓝领阶层,这一阶层的职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相关领域的基础发展,他们的劳动成果具备着很大的创造性,不仅需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还要投入很大程度的脑力劳动。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程度的动手操作能力。本文通过对金融专业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调查,结合学生的具体就业需求,根据金融学科的专业特点,为提升学生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就业能力,针对当下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对这一专业的实训体系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金融教学;实训体系

前言:我国整体教育结构和教育系统的基础就是中职教育,中职教育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无法取代,在教育部所颁发的相关文件中对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和定位。中职教育的职责就是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能够在国家建设第一线中承担起相应责任的技术型操作人才,因此,中职教育的结构体系就应该区别于高校教育,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调整教育教学体系。

构建金融专业实训体系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市场已经快速的与世界完成了接轨,并在整个世界的经济往来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这一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各种与金融有关的部门和机构层出叠现、络绎不绝,这样一来,就催生了这一行业中巨大的人才需求,尤其是专业技能极强的基础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就成了中职教学机构的责任,不仅能够缓解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巨大压力,同时也使得广大中职学生能够有一个好的就业发展前景。

金融事务专业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的情况不同于高校高深的金融理论教学,而是更注重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这一领域中的专业技术实操能力,娴熟的应对与这一专业相关的各种业务类型,对相关的行业事务能够从容的应对和处理。总而言之,中职教育培养出的金融领域中的专业人才,不是从事于高深的理论研究和创造,而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应对和处理。想要达到这一标准,单纯的理论学习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使两者有效合理的对接才是达到这一标准的有效途径。

然而当下的中职教育中对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开展并没有预想的那样顺利,在这一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门学科主要是由专业的理论知识组成,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论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但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相应的基础素质和能力,不仅难以理解艰深的金融理论知识,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厌学、逃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对这一学科知识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建立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就有了很强烈的现实意义[1]。

建设的基础理论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取教师在其中只起到极小的作用,关键是学生通过将知识和特定情境的有机融合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这样看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个人心理上的生长发育,只有通过主观能动性才能从心理上达到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做的就是通过其主导地位来进行整体上的统筹规划,通过特定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吸收[2]。

从整个世界的职业教育发展来看,最为普遍的教学模式就是工学结合,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在这一模式上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成功。工学结合还能够细化成几种不同的模式,首先是工学同行,就是学生在完成正常的课业任务后,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本专业的兼职实习工作,这样可以让理论和实践并行不悖的发展;其次就是工学的交替进行,这种方式是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分阶段的交替进行,在一个阶段中只进行一种方式的学习,通过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对每个阶段的学习周期做出合理安排。在开始相应的实践学习之前,打好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然后进入到对口的专业岗位,开始阶段性的实践学习。尽管这一模式的应用十分成功,但是针对金融事务专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学结合体系,至少就目前来看,这一模式还无法针对金融事务专业正常的运转起来,因此必须要构建起一套针对金融事务专业的培养人才的系统模式[3]。

构建金融专业实训课程体系

金融专业在中职教育中开展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金融事务中的实践能力,坚持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为根本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从整体上对现有的教育进行改革。作为教学内容的媒介和载体,课程是其中最为关键和根本的环节,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革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基于课程构建出一个系统的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体系,才能完成金融专业在中职机构中的教学任务[4]。

3.1金融实训体系构建原则

①以拓展专业空间,提升实践能力为原则:以这一原则为基础,强化课程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增加课程的实际价值,使其能够产生影响学生终身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发展意愿来调配相关的课程,灵活的选择课程内容。

②坚持以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原则:将整个的专业教学过程分解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对知识做到内容上的了解、道理上的理解以及功能上的应用;第二阶段就是对技能做到方式上的模仿、独立自主的操作以及方式方法的迁移;第三阶段就是通过参与技能的实践达到对专业技能的认同,最终领悟到专业技能的核心思想。只有完成这三个阶段的目标,才能够从根本上使这一原则得到贯彻和落实[5]。

③坚持以基础教育与时俱进的实用性为原则:在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时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价值,不仅如此,还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随时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可持續发展。

④坚持课程适应最前沿的市场实际需求的原则: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能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实用性专业实践产生具有实效性的价值,使得学校与市场实现从容平稳的对接。

⑤坚持灵活的课程设置原则: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做出不同形式的课程组合及调整,使得不同的细化专业方向的学生都能够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组合,使得学生能够与市场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不仅如此,还能够通过这种组合的方式,使得有限的课程发挥无限的作用。

3.2实训体系的构建内容

首先应该构建起金融领域基础知识的课程,使得中职机构中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得到提升,不至于因理论的艰涩难懂而厌学,并为接下来的高深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就是在公共知识的基础上细化金融专业以及专业的知识结构,使得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总整体上让学生能够适应金融领域的各个岗位,比如证券、投资、银行业、会电等等,从各个角度和层次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吻合。

结语:在教学中融入实践性的理念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增强专业素质的同时,职业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根据目标来选择手段才能更有效率。因此通过调配课程内容和形式,来达到实训体系的构建目标,可以有效地实现金融事务专业的学生从容地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郑文红.就业导向下中职金融事务专业实训教育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4(05):28.

[2]闫涵.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25.

[3]彭巧静.中职金融事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J].才智,2011(12):15.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就业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