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锐 邓小姝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教育以其跨越时空、丰富全面等优势席卷全球,传统课堂教育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鉴于专业课程教学所具有的特殊性,完全的线上教育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探索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教学模式
0引言
当今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是大势所趋。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多,传统的课堂不能固步自封,应该有效的利用网络的大信息,把传统意义的课堂走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网络。现有的基于传统教材的课堂教育对知识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现实新知的增长速度,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网络新鲜事物的吸引,兴趣很难停留在无法适应网络化知识的传统课堂。这就要求专业课程教育从单一面授模式向在线模式或混合模式转变,这也必将成为今后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1、互联网教学特点
互联网教育也叫线上教育,他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面对面教育,人们可以在喜欢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够有连上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就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他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互联网教育的第一大优势在于学习时间的可支配,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的好坏和实际需要,有选择的调整学习进程。同样的一门课,别人可能是上午八点学习的专业课程,而你可能早在六点就开始了,你留出了更多的时间来深入的思考问题。你在实践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大二学习大三的课程,这也完全没有问题,学习真正的成了一件自主的事情,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性的学习计划,个体需求得到满足,个性发展得得实现。
互联网教育的第二大优势在于学习空间的大跨度,互联网的开放意味全世界的大学课程资源在网上供大家学习,学生可以就具体问题比较各大知名院校的教学视频,在比较中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无论你在上专科院校想学本科内容,还是你在国内本科读书想要体会国外本科教育,互联网都能帮你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教育的平等化和国际化进程。这方面很多知名学府像哈佛、耶鲁都已经开设了很多网上公开课,人们可以方便的看到专家教授的亲自讲授。
互联网教育的第三大优势在于学习对象的转变,你不只是个学习者,而且随时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就像YouTube,你可以把自己拍的视频放到网上供大家欣赏,而在互联网教育中你可以将自己总结的系统知识和奇思妙想的设计放到互联网上让别人来学习。目前已有很多大型网站都在努力建设这种交互式学习的网络教育平台。
2、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和问题
理工科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目前高等院校理工科课程普遍具有专业术语繁多、知识点分散、理论体系庞杂等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理工科内容涉及范围广泛,课时相对少,课堂教学时间多被用作新内容的简单讲解,很难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应用。而更进一步的探讨才能体现能力的培养,相应理论的应用才能激发创新的热情。
(2)理工科内容枯燥,概念抽象,理论乏味,课堂教学气氛略显沉闷,教师限于自身能力的高低难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3)理工科内容普遍有深度,且逻辑性强,有一定的连贯性,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前面所学知识,但由于遗忘问题,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
互联网教育恰恰能作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我们从时间、空间上带来了切实的方便,解决好上述的几个问题。就像俞敏洪所说的那样“我认同在线教育对于传统面授是一种挑战,但我更认为是对传统教育的互补而不是取代。另外,做教育要把教育精神和互联网精神结合才能真正做好。”
3、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课前的互联网利用
授课前可将每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简单基础知识或是课前预习材料放置在互联网上。例如专业课程网页、QQ群等一对多的互联网平台。学生在课前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的分配学习时间。这样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生,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去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展眼界。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可以有时间去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夯实基础。这样就避免了课堂时间多用在讲解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上,还达到了因材施教,差异化教育的目的。在授课前可以设置小测评,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
(2)课堂的互联网利用
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互联网教育更能体现出大数据的优势。在单一板书的专业课堂上依靠教师手画图列举了一个实例,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限于教师的绘画功底,学生看起来比较抽象,而互联网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快速的展示两三个图文并茂的例子,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加之视频和照片的形象和生动,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如果在课前互联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课堂还有足够的时间从线上找寻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应用实际,进行分组讨论、角色体验、课题探究等更多种教学内容的安排。弥补互联网教育缺乏有效的互动参与问题,突出课堂的灵活性。
(3)课后的互联网利用
在课堂结束后,互联网更可以发挥巩固知识和拓展能力的作用。互联网可实现课堂重点难点的再呈现,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还原课堂知识。互联网教育下的作业形式可以更加开放,例如去现实生活中找寻课堂知识的应用实例。
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复习时间。先通过学习了解基本的知识点,整体把握课程内容,然后通过课堂集中讲解重点和难点;最后通过进行整理复习。
互联网可以使考核方式多样化,各知识点的能力测验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已达到学习的阶段小目标。
4、教学效果
以理论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例。我院开设的课程《工程热力学》是热能动力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以讲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主要内容。
根据数字化时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尝试,建设了基于web2.0的课程教学网站,制作了相应的课程安排。学生通过登录网站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相比较传统的单一课堂形式,学生期末成绩普遍提高10分,动手能力加强和思维活跃度增加。
【参考文献】
[1] 李翠屏,王明宇,曾碧翼.论“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的火花碰撞.电子商务,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