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别说自拍是病,谁没个自恋的时候

2015-05-30 10:48王钥娇
今日文摘 2015年20期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鲍曼

王钥娇

自拍历史有多长?和自恋历史一样长

别因为明星们每天喊着“take a selfie(发个自拍)”,就以为这是个新词,早在1984年,英文中就有了“self-timer(自动拍照器)”一词,不过当时这指的是照相机可以自行设定拍照时间的功能。

1838年,人类首次将影像投射到胶卷上。第二年,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在拍下历史上第一张相片时,采用的就是自拍模式。而普通人的自拍照是随着1900年柯达“盒子布朗尼”相机的问世才开始流行的。

但早在这之前,自恋的人类已经尝试过用各种摄影以外的方式“自拍”。

作为自拍队伍的主力军,艺术家们恒自恋。16世纪的达·芬奇,17世纪的伦勃朗,都有《自画像》的名作。伦勃朗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描画不同时期的自己,自画像数量之多在全世界画家中首屈一指。而从13岁开始描绘自己的德国画家丢勒则为自画像赋予了更为“高大上”的意义:揭露人不敢面对的部分,是自我审视的过程。

艺术家们总归没有皇帝会玩。乾隆皇帝热衷“角色扮演式自拍”,他把自己打扮成菩萨、文人、采药师,然后命令画师画下来自我欣赏。

被告“诈骗”也要拍

醒醒吧,自拍不是对着前置镜头傻笑就可以,想拍出在朋友圈“傲视群雄”的照片,得先把自拍当成一门手艺学习。

自拍最重要的永远是角度,镜头和脸成45度角是基本知识,如果你的脸半径长于一般人,最好准备一根自拍杆,摄影界那句“拍得不够好是你离得不够近”在自拍界完全不成立。

一定要懂得利用各类手机修图应用,“先天不够后天凑”,双下巴、黑眼圈、痘痘……一键美颜,哪里不美点哪里。不要不好意思,朋友圈哪里还有真实的照片?“坦诚相见”的结果大多惊悚,一定程度的修饰完全必要。

对手机效果不满意的人,可以选择层出不穷的各种“自拍神器”,以保证无论从哪个角度拍,都是肤白貌美零毛孔,弊端是如果用这样的照片相亲,可能会被告“诈骗”。

如果自拍是病,我宁愿病入膏肓

跟19岁的英国学生丹尼·鲍曼比起来,朋友圈里的刷屏狂人都只能算自拍界的无名氏。鲍曼每天花10小时自拍200多张照片,如此持续了4年,还因为拍不出满意的照片而吞药自杀,幸亏被母亲及时发现。

传言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将鲍曼这样的“自拍成瘾”行为认定为精神疾病,这种强迫症的特点是常常想自拍,并将照片上传社交网络,以弥补现实生活中自尊心的缺失。

不过,辟谣的消息紧随而来。只是朋友圈里源源不断的自拍照证明着一件事:如果自拍是病,我宁愿病入膏肓。

渴望被关注也好,用各种APP“P得妈妈都不认识”也好,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夸我,不想看就趁早拉黑我。

猜你喜欢
伦勃朗自画像鲍曼
五月·自画像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从伦勃朗到莫奈,跨越500年的艺术对话
我的自画像
自画像的内心独白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下期主题 和伦勃朗一起画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综述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