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蒲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意见和建议

2015-05-30 05:01张斌虎尚县红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2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农业

张斌虎 尚县红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217-03

近年来,蒲城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全县农业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实施品牌战略,优化果业结构,壮大畜牧产业,扩张设施规模,稳定粮食生产”的产业思路,通过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推动了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步入“快车道”,全县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1 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粮食生产稳中有升。我县围绕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通过开展高产创建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实施粮食增产工程,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64万亩,总产5.3亿公斤,较上年增长3.5%,实现了“十一连丰”。今年我县夏粮播种面积92万亩,总产3.39亿公斤,较上年增长24%;秋粮播种面积67万亩,预计总产2.3亿公斤。

1.2 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围绕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按照“发展数量、优化质量、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思路,突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全县猪、牛、羊、鸡存栏分别为24.1万头、5.5万头、15.9万只、640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为6.85万吨、5.28万吨、6.9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3.05亿元。截至今年6月份,全县猪、牛、羊、鸡存栏分别为22.6万头、5.35万头、15.9万只、550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81万吨、2.33万吨、3.52万吨,畜牧业产值6.98亿元。

1.3 果业结构逐步优化。围绕“北部优质苹果、中部特色水果、中南部优质酥梨”三大优生区,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果品。截至2014年底,全县先后建成酥梨示范园2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8个,市级及县级17个,无公害果品基地22万亩,绿色果品基地7.5万亩,有机果品基地1600亩。全县果业总面积达60万亩,总产85万吨,产值18亿元。

1.4 设施农业不断扩张。自2009年全省设施瓜菜工程实施以来,我县以龙池、龙阳两镇为重点,通过加大技术服务、规划引领,形成了 “三纵两横”(三纵即原钤路、西禹路、五陵路,两横即渭清路、蒲大路)的产业发展布局。2014年,全县设施农业生产总面积27.1万亩,总产84.49万吨,产值14.61亿元,其中设施西甜瓜生产面积16.5万亩,总产52.95万吨,产值8.89亿元;设施蔬菜10.25万亩,总产31.24万吨,产值5.57亿元;设施时令水果3500亩,总产3000吨,产值1500万元。

1.5 园区建设强势推进。近年来,我县以园区建设年为契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引导、精准服务,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了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了全县主导产业集聚的先行区和示范样板。截至2014底,累计创建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2个,面积54598亩,产值3.72亿元,带动农户11428户。其中省级园区6个,面积44700亩,产值28875万元,带动农户7719户。市级农业园区3个,面积6400亩,产值5200万元,带动农户2495户;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3个,面积3498亩,产值3080万元,带动农户1214户。园区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园区人均纯收入较非园区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余元。

1.6 品牌战略彰显有力。2013年以来,我县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先后与西安厚土城市规划设计公司、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合作,编制完成了《蒲城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0)和《蒲城酥梨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已通过省农业厅专家评审;蒲城酥梨、蒲城西瓜分别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4年,我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和“品牌农业示范县”,“蒲城酥梨”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9.87亿元。同时以合作社为载体,注册农产品商标35个,成功创建省级著名商标15个,逐步实现了基地培育品牌、品牌带动基地的良性发展。

1.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我县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拥有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42家;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百强社12个;共认定家庭农场58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1.8 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按照全面深化农业改革的战略部署,2014年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印发了《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奖补政策》,明确了扶持方向和建设标准。共列支专项资金796万元对命名的县级现代农业园区、畜牧、设施、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开拓等六大类90个实施主体分别给予了政策扶持,有效调动了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积极性,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化经营水平欠佳。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生产经营规模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同时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仅处于初加工阶段。

2.2 生产要素支撑力欠强。一是农技人员和农民素质不高。全县农业科技人才格局以初级人才居多、中高级人才偏少,老、少、妇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严重缺乏专业技能。加之受传统经营习惯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务工、轻农耕”的思想,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土地出现粗放经营、甚至抛荒,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一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无法普及和推广。二是农业投入不足。近年来,县级财政投入数量虽然有所增长,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与农业的高需求、大投入相比还远远不够。

2.3 园区发展水平不高。近年来,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大多科技水平不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基地生产规模仍然很小,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

2.4 品牌知名度不高。我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初见成效,但由于对品牌的宣传不够,保护不力,导致这些品牌所产生的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2.5 产业风险机制不健全。农业属弱势产业,市场、疫病、自然灾害等风险大,加之不可预见。且风险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涉农政策性保险覆盖率偏低,商业性保险尚未实施,严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2.6 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农业长期以来未能引起现代金融行业的足够关注与支持,成为其有意无意被冷落的一个行业。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农业急需金融业的支持,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金融支持力度与农业发展现状存在严重不匹配,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几点建议

3.1 找准发展定位,做大农业规划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力实现蒲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两大转变”。围绕“稳定粮食调结构、优化产业扩规模、树立品牌创市场、提升品质增效益”的总目标,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总产达到50万吨以上;果业面积稳定在60万亩;畜牧业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25万头、5.5万头、16万只、650万羽;设施面积达到32万亩。

3.2 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大特色品牌农业

突出抓好生产投入环节“五治”。率先在农业园区搞好生产环境和投入品使用治理,着力搞好土壤、水质、化肥、农药、饲料兽药添加剂五个环节的保护、治理和监管,为品牌打造提供质量安全保障。

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贯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产地环境标准、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生产质量实行全程监控,从源头上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因地制宜、梯度推进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风险评估作用,年抽检样品不少于2000批次。

力争到2020年,全县新创建国家地里标志保护产品3个;省级著名商标达到3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基地12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5个,基地3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3个,基地1万亩。

3.3 依托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依托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总要求,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导向,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环节,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重点培训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农机农艺融合、储藏保鲜、市场营销等现代农业知识技能,以及现代农业管理和经营理念。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力争到2020年,培养农产品职业经纪人100人、职业农民1000人。

3.4 坚持政策引导为支撑,树立大农业服务新意识

3.4.1 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中、省、市现代农业扶持政策,加强财政“三农”投入和补贴力度。县财政每年要列支专项资金对现代农业进行扶持,并逐年增加。全力抓好抽黄田间配套工程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监管,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提高农田灌溉能力。稳步提高农机装备总量,优化装备结构,加快农机化水平,提升农机服务化效率。同时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将农业投入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品牌推广、试验示范和经营主体集中,形成以中、省、市级财政为主、县级财政为辅的支农投入保障机制。

3.4.2 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予以整合,统筹安排。将各部门间性质相似、功能相近的支农惠农资金按类别进行归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引导有关部门实现涉农资金项目相互衔接、匹配投入、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形成分类科学、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管理规范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解决涉农资金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分散使用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充分发挥农业投入的齐聚效益和规模效益。

3.4.3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打造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鼓励信用联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拓展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与应用的支持力度。着力发展探索采取财政贴息、业务奖励、风险补偿、费用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

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运作方式,探索建立涉农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因地制宜选择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开发多元化的农业保险品种,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不同经营主体对农业差异化的需求,以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体制来提供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产品。同时发挥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作用,扩大涉农保险范围,增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3.4.4加快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一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健全土地流转中心职能,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综合信息平台和县镇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及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实现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三是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管理办法》,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逐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资本化。

3.4.5扎实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3.4.5.1稳定粮食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以荆姚镇现代粮食生产基地为依托,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生产总量,加强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积极推广各项粮食增产技术,主攻单产和节本增效。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着力打造百万亩绿色优质现代粮食基地,大幅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生产水平。

重点抓好酥梨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大标准园创建力度,加强果农技术培训力度,优化酥梨品种结构,逐步扩大生产面积向优生区集中。苹果产业通过加大老园改造力度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稳定栽植面积、推进“升级换代”步伐。同时,优化杂果产业布局,适度规模经营,建成一批特色杂果产业基地,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积极引进、推广设施瓜菜新品种、新技术,逐步扩大设施瓜菜面积,不断加大设施棚体改造力度,提升设施水肥条件,提高设施瓜菜的产量、品质、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每年新增瓜菜面积达到万亩以上。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打造 “渭北中药材基地”为目标,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中北部农民致富增收的新突破口,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规划,合理发展以金银花、黄芩、油用牡丹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力争发展中药材面积达到5万亩,逐步形成旱塬特色产业新格局。

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的原则,采取企业带小区,小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办法,实施规模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畜牧业由分散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传统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粗放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增强示范带动和资源集聚效应,以创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抓手,全力推进以肉鸡、奶牛、生猪、奶山羊、蛋鸡产业为主的畜牧业“五大产业示范区”建设。

3.4.5.2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思路,培植发展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为主体的农业新型主体,引导新型主体进行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标准化和社会化水平,逐步解决农业生产小而散、小而全的问题。

鼓励社会资本创建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增值水平高、行业位次领先的龙头企业;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培育扶持一批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指导、扶持和服务,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3.4.5.3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推动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以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按照“板块发展、梯次推进、园区引领、整县创建”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粮、畜、瓜(菜)、果”四大主导产业,依托“一区、四带、八园(基地)”的空间布局,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物质装备水平、科技推广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财政金融支持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水平。全力抓好蒲城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

以现有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通过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扩大园区发展规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精神,持续抓好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结合“一村一品”发展,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路径,建设一批规模大、示范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以蒲城人文历史、唐陵文化旅游、卤阳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洛河沿岸自然资源为基础,按照“中心带动、板块推进、特色鲜明、城乡互动”的要求,依托“城—湖—陵”交通连线,全力打造卤阳湖现代农业休闲区、五陵沿线现代农业休闲区、县城近郊现代农业休闲区和洛河沿岸现代农业休闲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休闲农业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园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