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周
摘要:新常态下,区域竞争越来越需要软环境强有力的支撑,而作为软环境供给主体的地方政府,其政务环境是制约软环境建设的关键因素。当前地方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政务环境建设不平衡,缺乏有机结合;二是政府角色错位,政务环境欠佳;三是干部思想意识不到位,服务意识淡漠。对此应采取的对策是:一要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二要强化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三要转变和创新执政理念,强化服务。
关键词:地方政府;软环境;政务环境;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各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配合下,政务环境建设工作在有序、有力、有效中全面推进,并且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证难办、不给钱不办事”的不良工作作风得到转变,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得到提升,政府形象和政务环境也因此得到很大改观。这对投资者而言,不仅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而且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对社会而言,提高了资源的边际使用价值,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软环境理论和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政务环境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扯着地方政府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腾飞的“后腿”,因此,必须正视并加以解决。
一、地方政府与政务环境建设
软环境是在经济发展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环境而言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各种无形资源要素的集合。同硬环境相比,软环境也是重要的生产力,优越的软环境,是吸引投资的声誉磁场、约束社会主体经济行为的有力保障、营造优质人文环境的推手,而且软环境建设成本较低,后期收益大,受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条件约束小,即便是在硬环境缺乏优势的地区仍然可以创造出一流的软环境。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软环境更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规范社会经济主体行为的内在力量。尤其是我国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结构再平衡的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资源、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制约,虽然区位不能移,但完全可以提升,现阶段的区域竞争越来越需要软环境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指挥官”的地方政府,当务之急是优化软环境建设。更重要的是政府本身就是经济发展软环境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要想搞好区域软环境建设,地方政府必须先从自身做起,抓住主要矛盾,着力强化政务环境建设,发挥地方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和带动示范效应。
二、地方政府政务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务环境建设不平衡,缺乏有机结合
所谓政务环境是指政府依法行政过程中所形成的政务氛围,主要由透明度、效能、服务水平等要素构成,并且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往往是存在抓东放西、时紧时松的现象,加之各部门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相互之间扯皮推诿,使各部门之间难以形成有机配合。
(二)政府角色错位,政务环境欠佳
1. 行政审批繁琐,环节何其多。2013年调查显示,1539家受调查企业每家每年平均向政府申报审批项目17.67个,单个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平均为5.67个、审批程序平均为9.4道,受调查企业审批时间最长项目的平均值为171.35天,其中审批时间耗费最长的约为1500天。由此可以看出行政审批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1)一些部门和地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含金量”不足,有的领域存在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等现象,缺少公开透明度。(2)各部门各地方简政放权缺乏配合协调,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有的部门取消或下放了审批权,但其他部门相关联的审批权没有取消或下放。(3)行政审批流程繁琐,缺少“一站式服务”,所需审批周期长。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政务环境的改善,经常使企业无所适从,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轻则致使企业增加交易成本,重则降低企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
2. 政务公开不到位,缺少阳光政务。2013年某调查小组对某省政府政务公开情况进行了调研,据抽样调查显示,政务公开中领导活动类信息占信息总量的29%,个别地方甚至高达75.3%,而民生类、办事程序类信息所占比重仅为2.7%和6.8%。还有的地方政府网站成了“僵尸”网站,一年只有几十条更新。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政务信息公开还存在许多不足,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网站成了政府形象的“装饰品”,不少地方政府敷衍应付,形象展示多于公众的知情权保障,事关公众和企业切身利益的信息公开不足。这不但降低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3. 政府效能偏低,服务型政府尚未建立。政府效能指的是公众或企业在获取政府服务过程中,对政府提供所需服务能力和效能的认知和满意度。一个地方政府效能的高低,发言权掌握在公众和企业手里。2012-2013年的连氏中国服务型政府调查报告分别从“服务型政府公众视角”、“服务型政府企业视角”两大视角对政府效能进行了满意度调查。2012年公众和企业评价最低的子维度都是“政府效能”,即使位列第一的城市,得分也仅有4.47分,在0-10分的11级量表中实际上属于负面评价。2013年公众和企业对“政府效能”的评价则有所提高,但评分仍然较低。由此可见,“政府效能”偏低使政府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且也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4. 政府监管不到位,执法监督弱化。2013年企业对政府监督满意度调查显示,近90%的企业认为政府监管对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其中有35%认为监管严重不到位。由于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不强,一些部门在贯彻执行中央政策法规的过程中力度不严、查处不严、责任追究不严,对政策精神和内容“选择性”执行,使得一些部门和单位的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得不到制止,使得一些不符合政策法规的企业扰乱市场秩序。这严重干扰了合法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扰乱了市场环境,不仅损害了投资商利益,也损害了群众利益。
(三)干部思想意识不到位,服务意识淡漠
干部思想意识解放不彻底,“官本位”意识严重。部分官员台上讲为民服务,台下以追求仕途为重心,知行不一,只求官位,不讲官德,工作作风不扎实,个人得失计较多,服务意识淡漠,责任意识不到位,办事效率不高,动嘴能力远远高于动手能力,长期脱离实际、远离群众,对群众诉求漠然处之,甚至是敷衍塞责,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三、促进地方政府政务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诺斯悖论”提醒我们,政府既可以是经济发展的扶持之手,也可以是经济发展的掠夺之手,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面对地方政府政务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意识到自身不足,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做到既不越位,也不错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快和提升政务环境建设的质量,进而提升本地区的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为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必须加强政府各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促进政务环境建设上新台阶
古人云:“二人齐心,其利断金”。只有各部门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才能劲往一处使,不断把软环境建设推向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从而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1. 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审批制度创新的力度,严格规范审批依据,明确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审批监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杜绝权力“寻租”和以权谋私行为。
2. 是继续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政务公开保障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关心、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必须通过政府官网、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并且及时更新,突出重点,并且加强行政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切实保障群众、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政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 是严格执法,监管并重。只有加强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有效防止权钱交易和腐败,让更过生产要素转化为“生产力”。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纵横协管机制,发挥好网络在监督中的作用,规范权力透明运行,防范腐败,堵住各种漏洞。其次是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公正执法,体现法律权威性。凡是违反制度规章、损害群众利益、政府形象的行为,经查属实,必须不能纵容,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义无反顾的破除“重建设轻民生”的旧观念,确立“重服务民众”的执政理念,切实深入群众和企业之间体察民情,扎扎实实为公众解难事、办实事。
(三)必须转变和创新执政理念,着力强化服务意识
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着手。各部门应积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及时开展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查找、总结自身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不足,做到自我转变、自我革新,自觉的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总之,优化政务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要不断与时俱进,以更高更远视野,科学规划地方经济结构和转型发展,克服优化软环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只有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有根可植、有机可固。
参考文献:
[1]宋贤卓.中国经济发展软环境理论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陈清泰,张永伟.行政审批何其多[N].人民日报,2013-06-17.
[3]杨亚佳.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人民论坛,2013(08).
[4]李枢川,吴波.“诺斯悖论”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2(28).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