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圣 刘昌炽 童晓军 阮志琼 李安华
[摘 要] “3414”方案是国际通用的最优试验回归设计,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田间试验方案。利用“3414”实施方案可以得出适用于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通过对该区域田块土壤养分的测试,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
[关键词] 施肥 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160-02
为了摸索水稻最佳施肥配方和施肥数量,以便正确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能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2014年我们开展了晚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本试验安排在横江镇富田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百亩核心区进行。
1.2 试验材料 晚稻品种选择优质、高产、多抗、国审稻丰源优272,肥料应用:46%尿素,12%过钙,60%氯化钾。
1.3 “3414”设计 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进行设计,“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本试验中当地推荐施肥量为亩产500kg稻谷,每亩施用纯氮(N)10kg、磷(P2O5)5kg、钾(K2O)10kg(即表1中序号6);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每个小区面积24 m2,亩施养分量、小区施肥量见表1。
1.4 田间排列 本试验将14个处理排列成两排,每排7个处理,小区筑30cm宽、20cm高的田埂,并用薄膜封实,严防小区之间肥水渗漏。试验区四周设1m宽的保护行。
1.5 农事操作 实行湿润育秧,插植规格为17cm×20cm,即每亩插2万蔸。插秧由1人在1d内完成。小区之间灌排水做到不串灌。其它农事操作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在收获前1-2d,每个小区取5株室内考种,收获时各小区单打单晒,晒干后称取实际产量,并折算成亩产量。表2是晚稻丰源优272组合小区考种经济性状和实际亩产的数值。
2.1 土壤贡献率
本试验中无肥区产量(处理1,也称基础地力产量)为268.7kg/亩,NPK区产量(处理6,当地推荐施肥量产量)为513.3kg,土壤贡献率可用下式求得:
土壤贡献率=无肥区产量/NPK区产量×100%=268.7/513.3×100%=52.3%。
2.2 肥料利用率
选择处理1、2、4、8、6组成表3。根据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手册》资料,形成1kg稻谷所吸收的养分量:N为0.0225kg,P2O5为0.011kg,K2O为0.027kg,利用下列公式,即可求出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NPK区亩产量-缺素区亩产量)×形成1kg稻谷所吸收该素养分量/NPK区该素施用量×100%。
N肥利用率:=(NPK区亩产量-缺氮区亩产量)×形成1kg稻谷所吸收的N养分量/NPK区氮素施用量×100%=(513.3-328.9)×0.0225/10×100%=41.5%,同理,P肥利用率:=(513.3-428.9)×0.011/5×100%=18.6%,同理,K肥利用率:=(513.3-423.6)×0.027/10×100%=24.2%。
2.3 土壤供肥量
根据表3,应用下列公式可求出缺素区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缺素区亩产量×形成1kg稻谷所吸收该素养分量。
土壤供N量=328.9×0.0225=7.4(kg/亩);
土壤供P量=428.9×0.011=4.7(kg/亩);
土壤供K量=423.6×0.027=11.4(kg/亩)。
2.4 最高产量时的施肥量
2.4.1 P2K2施肥水平下N肥效应
选择处理2、3、6、11组成表4,应用回归分析法,可求得在以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一元二次回归方程: Y= 329+30.3x - 1.2x2
上式中y对x的一阶导数为dy/dx=30.3-2×1.2x
二阶导数d2y/dx2=-2×1.2﹤0,此函数y有一极大值(最高产量),当dy/dx=0,即30.3-2×1.2x=0,解得(最佳施N量)x=12.6,代入回归方程中求得极大值(最高产量)y=520。
2.4.2 N2K2施肥水平下P肥效应
选择处理4、5、6、7组成表5,用上述同样的的方法,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P肥效应一元二次回归方程: Y= 424+28.5x -2.7x2同理,解得最佳施P量x=5.3,代入回归方程中求得极大值(最高产量)y=499。
2.4.3 N2P2施肥水平下K肥效应
同理,选择处理8、9、6、10组成表6,按上述方法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K肥效应一元二次回归方程:Y= 422+15.6x-0.7x2
同理,解得最佳施K量x=11.1,代入回归方程中求得极大值(最高产量)y=509。
2.5 二元一次方程在生产中的意义
2.5.1 以K为基础的NP效应二元一次方程
以施肥量x为自变量,亩产量y为依变量, 设亩施N量为x1,亩施P量为x2,选择处理2~7、11、12组成表7,可求得在以K亩施10kg为基础时的NP效应二元一次方程 :y=340+11.2x1+5.7x2
上述方程的意义为:以K2O亩施10kg为基础,当两个自变数均取平均水平时,X1(亩施N量)每增加1kg,亩产量可提高11.2kg;X2(亩施P2O5量)每增加1kg,亩产量可提高5.7kg。
2.5.2以N为基础的PK效应二元一次方程
以施肥量x为自变量,亩产量y为依变量, 设亩施P量为x1,亩施K量为x2,选择处理4~10、14组成表8,可求得以N(10kg)为基础的PK效应方程y=405+7.4x1+4.1x2
上述方程的意义为:以N亩施10kg为基础,当两个自变数均取平均水平时,X1(亩施P量)每增加1kg,亩产量可提高7.4kg;X2(亩施K2O量)每增加1kg,亩产量可提高4.1kg。
2.5.3以P为基础的NK效应二元一次方程
以施肥量x为自变量,亩产量y为依变量, 设亩施N量为x1,亩施K量为x2,选择处理2、3、6、8~11、13组成表9,可求得以P(5kg)为基础的NK效应方程y=335+11.5x1+3.4x2
上述方程的意义为:以P亩施5kg为基础,当两个自变数均取平均水平时,X1(亩施N量)每增加1kg,亩产量可提高11.5kg;X2(亩施K2O量)每增加1kg,亩产量可提高3.4kg。
2.6 NPK效应三元一次方程在生产中的意义
以施肥量为自变量x,亩产量为依变量y,设亩施N量为x1,亩施P量为x2,亩施K量为x3, 14个处理的亩施养分量与亩产量组成表10,可求得NPK三元一次方程:y=287.4+11.4x1+8.4x2+4.2x3
上述方程的意义为:当三个自变量均取0水平时,地力空白亩产为287.4kg;当N、K的取值范围在[0,15]内,P的取值范围在[0,7.5]内,在三个自变量均取平均水平时,x1(N)每增施1kg时,产量可提高11.4kg;x2(P2O5)每增施1kg时,产量可提高8.4kg;x3(K2O)每增施1kg时,产量可提高4.2kg。
2.7 主要经济性状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缺N区株高较矮,株有效穗较少,每穗实粒数偏低;缺P、K区,千粒重偏低;N、P、K在2水平或以上,株高较高,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较多,千粒重偏高,从而产量也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