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2015-05-30 10:48孙德兴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21期
关键词:乳猪母源轮状病毒

孙德兴

猪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仔猪,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下痢;种猪和大猪以隐形感染为特点。

1.流行特点

本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感染率最高达90%~100%、但在流行地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豆已感染而获得免疫。因此,发病猪多使2~8周龄的仔猪,病的严重程度与死亡率与猪的发病年龄有关,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发病率一般为50%~80%,病死率一般为1%~10%。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但人和其他动物也可散播本病。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后,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及土壤等,经消化道途径使易感猪感染。本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呈地方性流行。据报道,轮状病毒感染是断奶前后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如与其他病原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冠状病毒混合感染时,病的严重性明显增加。

2.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24小时。病初,病猪的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乳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猪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生后几天的乳猪,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严重,病死率增高。一般常规饲养的乳猪出生头几天,由于缺乏母源抗体的保护,感染发病后,死亡率可高达100%;如果有母源性抗体保护,则1周龄的乳猪一般不易感染发病;1~21日龄乳猪感染后的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病死率很低;3~8周龄或断乳2天的仔猪,病死率一般为10%~20%,严重时可达50%。

3.病理特征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位于胃肠道,其中以小肠的变化最明显,而胃的变化多是由小肠病变所累。眼观,胃壁迟缓,扩张,膨大,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这是胃内容物后送障碍所引起的。肠道臌气,肠内容物呈棕黄色水样液及黄色凝乳样物质,肠壁菲薄半透明;有时见小肠发生弥漫性出血,肠内容物淡红色或灰黑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多呈浆液性淋巴结的变化。其他器官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变化。镜检,以空肠及回肠的病变最为明显。其特征为绒毛萎缩而隐窝伸长。健康乳猪的肠绒毛细长,有力端钝圆,上皮完整呈柱状。而病猪感染后24~27小时,绒毛明显缩短、变钝,常有融合,粘膜皱襞顶端绒毛萎缩更为严重,上皮由柱状变为立方形或扁平状、胞浆中出现小空泡变性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绒毛吸收上皮变性、坏死,被覆在粘膜成为黏液成分;部分脱落的上皮被增值的立方上上皮取代,粘膜固有层中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增多;48小时后见隐窝增生而肥厚、伸长;感染96小时,小肠绒毛又开始增生、伸长,168小时基本恢复正常。

4.诊断要点

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如发生在寒冷季节,病猪多位幼龄仔猪,主要症状为腹泻,剖检以小肠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等,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但是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在自然病例中,既有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的感染,又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从而使诊断工作复杂化。因此,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是:采取仔猪发病后24小时内在粪便,装入青霉素瓶,送实验室做电镜检查或免疫电镜检查。由于它可迅速得出结果,所以成为检查轮状病毒最常用的方法。另外,也可采用取小肠前、中、后各一段,冷冻,供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检查。

5.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和乳猪的抵抗力;在本病流行的地区,母猪多曾被感染而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因此,药尽快令新生猪早吃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发病和减轻病症。据报道,一定量的母源抗体只能防止乳猪腹泻的发生,不能消除感染及其以后的排毒。因此,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通风饱暖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6.治疗方法

目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辅以对症治疗。通常的方法是:发现病猪后立即停止喂乳,以葡萄糖盐水或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3.2克、氯化钠9.2克,甘氨酸6.6克、柠檬酸0.52克,枸橼酸钾0.13克,无水磷酸钾4.35克,溶于2升水中即成)给病猪自由饮用,借以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同时,服用收敛止泻剂,防止过度的腹泻引起脱水;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尽早、尽快使用此法,一般都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157212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镇畜牧兽医站)

猜你喜欢
乳猪母源轮状病毒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乳猪疫病防治效果分析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提高乳猪成活率六要素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浅淡乳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