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爱国
[摘 要] 南瓜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不仅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全株可供药用,藤具有清热作用,瓜蒂具有安胎作用,根具有去除牙痛作用,南瓜种子具有清热除湿、驱虫作用,真可谓是“南瓜虽小、全身是宝”。南瓜栽培过程中,有效防治一些常见病虫害是获得产量稳定的关键,是植株及果实正常生长的保证。
[关键词] 南瓜 主要病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057-01
1 南瓜主要病虫害
危害南瓜生长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白粉病、病毒病、霜霉病等,本文主要介绍枯萎病、白粉病。
1.1 枯萎病。枯萎病也称萎蔫病,属真菌性病害,是一种世界性瓜类病害,是危害瓜类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国内瓜类作物产地均有发生。发病后会出现全株萎蔫,病害高发时可造成全田植株萎蔫,导致绝产。
1.1.1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致病菌在种子、土壤、病残体及未腐熟或腐熟不彻底的肥料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开始活跃侵染。病菌通过植株根部的气孔、伤口侵入,也可通过地下害虫进行传播,虫害高发时发病率高且发病重。致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长达5~6年的时间。枯萎病多发生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偏酸,土质黏重,连茬连作,浇水过多过猛,大雨过后或阴雨连绵时排水不及时,日照不足,氮肥过量或肥料腐熟不彻底,地下害虫多发等情况下,均会造成病害的高发蔓延。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3~26℃。
1.1.2发病症状。枯萎病在苗期、伸蔓期至结果期均会发生,尤其是果实近成熟期阶段更易染病。苗期发病时,会出现子叶变黄、萎蔫现象,全株逐渐枯萎,并呈立枯状;花期后发病时,部分叶片萎蔫似缺水状,中午阶段萎蔫现象严重,早晚时段尚能恢复。发展后,全株叶片萎蔫、早晚也无法恢复,叶片稍缢缩,呈褐色腐烂状,从茎基部纵裂口处会有琥珀色胶状物溢出,导致全株枯死。湿度较大时,病部生出白色或粉色霉状物;果实发病,多发生在近成熟的果实上。有伤口的果实更易发病,发病果肉初期呈黄色,后期呈紫红色,发病的果实迅速腐烂,导致减产。
1.1.3防治措施。优选抗病品种,做好播种计划,要与非瓜类作物实行4~5年的轮作。选择地势较高或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日照充足、病虫害发病率低、中性或微碱性的沙壤土地块种植。播种前将种子放入55~60℃温水中进行浸种,浸种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为宜。药物浸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浸种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待播。整地翻耕要彻底,将作物残枝彻底清除带出田外,并要充分晒田。枯萎病发病较高地块,可用多菌灵、敌克松杀菌剂等施入播种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均匀施足底肥,避免偏施、漏施,有机肥要腐熟腐透。
抓住农时适时播种,根据不同生长期合理浇水追肥,避免大水漫灌,雨水较多或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水。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长势健壮,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叶面适量喷施微肥,也可促进植株长势,提高抗病性。中耕除草、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时,要尽量避免伤其根部,及给藤蔓造成伤口。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对病株穴立即进行药物杀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混合喷灌。
发病初期,可用10%双效灵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瓜枯宁10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灌根处理,7天灌1次,连用2~3次。对病株病部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g,加20g面粉,对水调成糊状后涂抹病部,能有效防止病茎开裂。
1.2 白粉病。白粉病属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南瓜生长、造成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具有发病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重、损失大等发病特点,无论南方北方均可发病,若防治不及时,会造成植株早衰,严重影响南瓜的产量和品质,导致减产。
1.2.1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形式在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气候条件时侵染危害。可通过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病菌从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吸取营养,危害植株生长。白粉病的主要发病条件有气温偏高、空气潮湿,或干湿交替,光照不足,栽培密度较大、植株间距不合理,氮肥过量,浇水过急过猛,排水不畅,田间常有积水,湿度较大等情况下易发病,且病害重损失大。
1.2.2发病症状。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蔓也会发病受害,果实发病率较低,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以中后期受害最为重。发病后,叶片正、背面出现白色近圆形粉状霉点,发展后逐渐扩大,变成白色粉状霉斑,进一步发展后,霉斑迅速扩大连片,全叶布满白色粉状物,叶片逐渐退绿变为淡黄色至褐色,叶片黄枯变脆,但不脱落,茎部和叶柄发病后,症状与叶片发病症状相似。
1.2.3防治方法。防治白粉病最重要的是要提前预防,结合南瓜的生长习性及生长特点,以及白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综合性的农业防治,才能取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首先选用适宜本地特点的抗病优良品种,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深耕深翻,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播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1~2天,可有效杀菌灭菌,提高发芽率。然后温汤消毒,将晾晒过的种子放在50~55℃温水中搅拌均匀,浸种8~9小时,捞出。再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浸种20~30分钟,捞出。用清水冲洗1~2次,放在干净平整地方催芽,催芽温度28℃~30℃,80%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后,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前期控水,小浇慢浇。结合天气、土壤墒情及降水情况,科学浇水,雨季要提高田间排水能力,提高土壤及植株间的通风透气性。合理整枝留蔓,及时摘除基部病、老黄叶,及时中耕除草,加强肥水管理,根据植株长势合理均衡追肥,及时追施座果肥,追肥以氮磷钾多元复合肥为主。连日阴雨后遇到高温高热天气要及时查田观察,发现病株立即将整株挖除,带离田外集中处理。对病穴可用10%世高1500倍液等喷施杀菌。
发病初期,可用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45%硫磺胶悬剂500倍液,或10%世高1000倍液,或40%多硫胶悬剂1000倍液等喷施防治,7天喷一次,连喷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