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苏中地域特色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总结目前苏中民居存在的几点问题,并解析了苏中传统民居的生态设计,提出了未来苏中民居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苏中;传统民居;生态设计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国家对生态设计技术的研究愈发深入。但目前我国住宅建筑绿色设计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探索地域性绿色生态小住宅的设计具有战略性意义。
1 苏中民居发展背景
1.1 苏中地理气候条件分析
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大。苏中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0.1℃,典型夏热冬暖气候,年降水量961~1048毫米,光、热、水三要素时空配置较为协调,生态环境较好,适宜人居环境优良。
1.2 苏中民居的特点
苏中地区水乡河渠密布,传统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照水网形成系统,在建筑单体上,考虑遮阳通风问题。苏中民居一方面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如多在南部设院落用作农忙晒谷,另一方面,平面布局随意,将功能和环境放在首位。
2 苏中民居现状分析
作者通过走访苏中的几个乡村,实地调研及查询文献,将苏中地区乡村建筑的现状归结以下几方面。
2.1 乡村建筑两极化严重
随着苏中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于住房的要求也相应有所提高,因而出现了盲目跟风城市别墅设计,室内布置高档,但此类住宅仅适用于经济丰厚家庭。同时也有民居一味沿袭传统设计,导致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功能分区上出现适用不便之处。
2.2 建筑平面剖面设计不合理
乡村建筑大多盲目攀比,讲究“大”,产生了住房面积与人口的比例不协调,浪费土地资源。此外,民居大多单独建造,公共部分少,而且大多民居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不能做到合理联系,房间布局松散,交通面积大,不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同时,民居层高过高,易增加冬季采暖、夏季降温的能耗,造成能源浪费。
2.3 传统风貌不复存在
现在苏中地区多流行钢筋混凝土房屋,到处可见瓷砖贴面的“小洋房”。但是在色彩、体型上的千篇一律,一方面与环境不协调造成金钱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使乡村的传统特色逐步消失。
2.4小结
根据苏中现代民居的现状,其问题主要为:一方面,盲目跟攀比,造成土地资源额浪费,另一方面,民居不合理的建筑和生态设计使得建筑舒适度降低同时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必须从传统民居出发,探索合理的苏中绿色住宅设计策略。
3苏中传统民居生态设计解析
3.1 村落规划
苏中民居以组团布局为主,以公路、河流为纽带,采用联排式或平行、或错开、或成行式布置,通过坡屋顶,创造节奏韵律的美感。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利于节地,而且对于夏热冬冷地区,更加有利结合河流改变微气候。组团式民居,密集排列,既有利于营造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且建筑间的互相遮挡利于避免阳光直射,产生群体优化效应。苏中村落中,交通巷道多为高且窄,易于产生“凉巷”,起到拔风的作用。同时,密集式布使得单体建筑中的天井热压通风效果明显。
3.2 单体建筑
苏中传统民居一般只保留最基本的交通空间,将更多的空间放在建筑内部,形成半室外的天井或边庭,不仅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还使得被动式节能得到应用。(1)建筑平面。苏中中传统民居在平面上,布局比较随意,大多住宅不重视中轴线布置。a.围合天井,组织通风。建筑在平面上,多采用围合“天井”的组织方式,天井周围的空气温度低于上空的空气温度,利用温差,进行热压通风,进而改善建筑室内的微气候。b.“竹筒屋”布局,节约土地。“竹筒屋”即一落几进,是苏中民居的传统组织形式,有的沿街、有的沿河,面宽较窄,进深较大,里面有堂屋、卧室、天井、厨房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c.二层挑出,增加使用面积。苏中民居中的楼房多采用上层出挑的方式,一方面扩大了上层的空间,增加了使用面积,另一方面,挑层对底层起着雨棚和遮阳的作用,且建筑外观也显得丰富多彩。(2)微气候院落营造。苏中民居中的内向型庭院不单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半室外的活动空间,而是根据苏中气候特征营造良好微气候的载体。苏中民居中的庭院尺度不大,南北进深短,东西宽,利于通风和夏季阳光遮挡。庭院四周多有围廊,使民居内交通面积减少,也避免夏季太阳光直射。此外,庭院四周的挑檐多向内倾斜,一方面营造了内向安定之感,另一方面,夏季雨水将顺屋面流进庭院,形成“四水归一”。
3.3 生态材料的运用
苏中传统民居在建造的过程中就地取材,所采用的的木材、石材、竹子等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大自然。这些材料对环境的负荷小,基本可再生,且这类材料拉结性强,有利于增强结构稳固,秸秆中的空气层还大大增加了墙体的储热性能。尤其竹子、秸秆、草这类材料可以真正的源于自然,归于自然。此外,土砖、夯土墙,不仅成本低,建造技术简单,而且生土材料的储热能力和传热性能都很优异,对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有很大的益处。另外,生土材料能完全还原到自然做到能污染。
3.4 小结
从以上几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苏中传统民居一直都在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尽可能少的破坏环境,这一点在我们未来的民居设计中值得提倡。然而这些建造措施、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在建筑供暖降温方面,依然沿袭烧柴或秸秆等,或是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空调等手段,这些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因而,我们应进一步与现代技术结合,引入主被动太阳能设计等。
4 苏中现代民居设计的建议
对于未来苏中民居的设计,我们应吸取传统民居的优点,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4.1 新型材料的使用
苏中传统民居多采用木框架结构,木材的过多使用会对植被造成破坏。乡土建材和农业剩余建材将会是不错的选择,例如,麦秸板、秸秆瓦、稻壳砖、稻壳轻质混凝土、生态水泥等,能耗小,结构稳定。
4.2 能源的运用
(1)太阳能资源的主被动应用。对于苏中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在屋顶安置太阳能板实现光伏发电或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达到太阳能主动运用,也可以在民居南向设立阳光房,被动式的调节室内热环境。(2)中水系统的运用。苏中地区年降水量在1063mm以上,因此需对地表雨水径流,屋顶雨水,和其他非渗透性地表径流进行统一的收集和利用。中水系统收集到良好的雨水,进行净化后用于冲厕、洗车等。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新农村社区的生态设计越发重要。因而,苏中民居的生态设计和风貌设计也将成为日后农村建设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应从传统民居出发,沿用传统民居在平面、造型、建造技术上生态的手段,同时对传统建造技艺进行改进,并结合现代化设施,从而达到建筑生态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陶宁杰.苏南新农村社区生态整合设计技术措施研究—以上汤新农村居住区规划为例[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2]王晶.我国现代乡村绿色住区规划与设计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作者簡介:韩平(1992-),女,汉,江苏扬州人,长安大学本科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