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此次代表团访华暖意浓浓,但日本国内并没有因此而兴起中日关系将迅速改善的乐观论,由于受到历史认识问题、南海问题等制约,中日关系仍面临不确定性。
31年后重现日本三千人交流团访华
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5月22日至24日率领约3000人“日中观光文化交流团”访华。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日本访华代表团。31年前的1984年,亦有一个同等规模的日本代表团访华,获胡耀邦接见。彼时亦被认为是中日关系的蜜月期。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中日邦交正常化不过十几年。那个年代,中日两国处在友好合作的气氛之下,中国需要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对日本人很欢迎。1983年11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问日本时,在东京的NHK大礼堂对日本青年发表演讲,正式提出中国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到中国参观访问。
当年的日本代表团来到中国后,与中国青年友好联欢了十几天。时值新中國成立35周年国庆,日本青年还参加了国庆阅兵仪式,甚至受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这是非常罕见的。”作为回报,日本也邀请中国青年分批访问日本。
时过境迁,中日经济实力出现逆转,政治局势也发生变化。
31年后的此次访华,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日在历史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是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学者王新生表示,目前来看,安倍的讲话仍然不能达到大家的一种期望。此外日本正在修改安保政策,想要解禁集体自卫权。近年来,中日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也多有纠纷。在历史问题上,日本政府步步倒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含糊其辞,“中日双方政府间关系处在冰点。”
习近平的五次表态
有观点认为,三千人代表团对中国的访问,是中日关系逐渐转暖的重要标志。就中日关系的相关问题,习近平任总书记以来在历次会见日本政要时都做了阐明并重申中方主张和立场。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强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习近平指出,“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
同年4月22日,习近平在雅加达会见安倍晋三时指出,历史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希望日方认真对待亚洲邻国的关切,对外发出正视历史的积极信息。
而去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应约会见安倍晋三时说,这两年,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是非曲直是清楚的。双方已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发表四点原则共识,希望日方切实按照共识精神妥善处理好有关问题。习近平强调,历史问题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感情,关系到本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大局,日本只有信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和“村山谈话”等历届政府作出的承诺,才能同亚洲邻国发展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
2013年9月5日和1月25日,习近平分别会见了安倍晋三和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习近平强调日方应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处理钓鱼岛、历史等敏感问题,寻求妥善管控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表达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事实证明,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应坚持遵守。
解读习近平的对日新思维
对于此次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专家认为,一段时间以来,日本民众在政府和舆论的误导下,出现了一些对中国的误解。习近平主席亲自出面开展公共外交,告诉日方“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这能够为两国关系改善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从根本上讲,国家关系的改善,两大民族之间的和解,取决于草根层面。这么多的日本民众,尤其是在旅游界、经济界有影响力的人来到中国,亲眼看一看中国,亲身体验一下中国,亲耳听一听中国领导人对发展两国关系的友好愿望,有利于改善日本民意,尤其是修正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负面印象。
但另一方面,日本媒体普遍注意到,中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仍在敲打安倍。《产经新闻》报道称,中方称赞访华团成员是“有正义和良识的日本人”,将日本政府和普通公众区别对待,以分化日本舆论。报道还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指出,习主席到场演讲是为了直接强调中日关系恶化完全是由安倍政府造成的,“目的在于分化日本舆论,对安倍战后70周年讲话和修宪等进行牵制”。学者认为,对于日本的交往,中国可以沿用把日本当局和普通民众区分开来的“两分法”。一方面要表现我们的诚意,来推动两国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毕竟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还很嚣张,实力也较为强大,时不时地兴风作浪,对他们的翻案及挑衅,必须予以坚决回击。
(《国际先驱导报》2015.5.28 黄莹莹/文、人民网201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