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目标】
1.明确什么叫作托物言志法,并学会运用托物言志法行文。
2.能区分托物言志、借物(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
【技法指津】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作者的志向和意愿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法可分为咏物言志和缘物言志两种。1.咏物言志,即描绘物象、咏唱事物,其目的是借用其象征意义,含蓄地抒发作者的情感。2.缘物言志,这种方法中的感情常常是和一定的事物相联系的。特殊的经历、特殊的事物总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一旦重睹旧物,当年的情景又会栩栩如生地重现在眼前,感情的潮水就会凭借着这一独特的物象宣泄出来。但需要注意的是,缘物言志中的“物”对于作者来说是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的,而对其他人来说,则不存在这种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托物是手段,言志是目的。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托物达到言志的目的呢?同学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立意要明确
同学们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捕捉与之有相似点的寓情物,并以此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形象。把握好“物”与“意”之间的对应点,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捕捉不到准确的寓情物,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白杨礼赞》就是由白杨树引出其所象征的北方农民。抓住物的特征,通过联想,由物及人,引出赞颂的对象,这是立意的步骤,也是基本的思路。
二、描写要具体
同学们对所捕捉的寓情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时,既要写出其外部形态,又要写出其内在特征,使读者通过寓情物这一艺术形象自然联想到某种可贵的精神或品质,做到“物”和“情”之间既“形似”,又“神似”,从而为抒发感情作好铺垫。
【牛刀小试】
那一抹妩媚的红
□蒋百合
生活相伴着磨难,也相伴着美丽。
——题记
天空灰暗一片,亦如我失意的心,无法排遣一腔郁闷,于是决定出门去寻找一份美丽。雨“吧嗒”“吧嗒”地打在蜿蜒山道的石阶上,打在碧绿的竹叶上。我融入这细雨中,听着雨的旋律,淹没在竹海里,嗅着清淡的竹香,心里便溢出了一丝惬意。
忽然,我在路旁的石缝间发现了一抹妩媚的红。真美啊!是什么力量让它在这阴暗的林间绽放美丽呢?我弯下腰,却没有半点的喜悦:红色虽然妩媚,但带着些许凄凉;嫩嫩的花瓣虽滑润但无力,那瘦弱的花蕊上还顶着一滴雨化作的泪。我的心中又现阴霾,无端地联系起自己的境遇。我怜悯它,这里没有沃土,没有暖阳,能开出一朵花已是不易,却还要受着雨的欺凌。我轻轻地捧着它,却找不到拯救它的法子。哎,这真是“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我开始抱怨,抱怨这小雨,是它灰暗了这小花的生活,也灰暗了我心里的天地。
该下山了。当走出那片竹林时,我才发现山谷中已是山风劲吹,竹浪奔涌,整座山因风而活跃着,彰显着一种无可抗衡又令人神往的力量。好美的竹海碧涛,这满眼壮美皆因风而起。不知不觉中,我又想起那带雨的一抺红色,我对它又有了一些新的解读:我意识到那林间的花儿虽没有遇到沃土与暖阳,但那风侵雨袭都是它生命历程的必需,也是它生命价值体现的必需。我怜爱那一抹妩媚,但那不正是风雨所造就的魅力吗?正如那万壑竹浪,只因那山风的劲吹才有了惊人的壮观景象。我要为风霜平反,为雨雪鸣冤,与其说是它们带给万物磨难,倒不如说是它们造就了一切的美丽。
自然如此,人亦如此。
【指导教师:周丕星】
点评: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法行文,将“磨难成就人生”的道理呈现在读者面前。全文既有对竹林中的那朵红花外形特征的细致描写,又有点到为止的议论抒情,使全文显得丰盈且充实。
【误区警示】
一、写作时,要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不能一看到景物的特点,就信手而作,否则,就可能顾此失彼。
二、托物言志的文章的重头戏在于描写,而非抒情,二者的尺度要掌握好。
【延伸训练】
请以“__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写作这个题目,同学们可在横线上填写生活中的物品或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但一定要找准它身上最令你感受深刻的一点入文。因此,同学们可以借用托物言志法写作,但要注意你所托之物与所抒之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