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威
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虫害和某些不良外界条件影响,或者管理措施不当,都会产生生理障碍,影响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时造成水稻生产损失。秧田期水稻秧苗时常发生生理障碍,轻则影响生长,重则秧苗死亡。因此,了解水稻秧田期秧苗生理障碍发生种类,并进行正确诊断,分析发生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对打好水稻高产稳产基础十分重要。
一、发生种类及症状表现
1.烂种。种谷尚未发芽或刚发芽就腐烂,谷壳颜色常转为深黑至暗红色。
2.烂芽不扎根。早田芽谷生长停顿,长期不能扎根或扎根入土,时间太长,逐渐死亡;迟田芽谷不能扎根,或在扎根中途死亡,种芽不伸长。
3.绵腐病烂芽。芽基部稻壳裂开处长出棉絮状菌丝并发霉,有时菌丝上粘附土粒、氧化铁或藻类,呈泥土色、锈褐色或污绿色。
4.翻根倒芽。芽鞘伸长但根不入土,有时横向或倒长,头重脚轻,种芽向下弯曲或斜着倒向秧根。
5.白化苗。有2种情况,第1种是零星散发,开始就发生全叶白化或部分叶长条形白色,其中全白的苗大都三叶期枯死;第2种是叶色从黄到白,常自叶尖开始,当采取灌水、施肥等措施或天气转暖后,仍能恢复生长。
6.青枯死苗(枯心死、卷叶死)。在二叶至三叶期间,从心叶开始卷起呈污绿色,然后扩展全株,萎缩枯死,拔起秧苗,基部未断裂。
7.黄枯死苗(剥皮死)。在一叶一心至三叶期间,从脚叶向心叶,从叶尖到叶基,逐渐黄萎枯死。拔起秧苗,基部易断离。
二、发生条件及原因分析
1.烂种。因晒种不透,种子贮藏不当,损伤了发芽力;浸种不透、换水不勤或种子消毒措施不当,使种谷在催芽时生活力消弱;催芽时发生过烂芽、发粘等事故,损伤了种子生活力以及未出芽的“盲籽”落田;谷壳破损,米粒裸露,病菌侵染;秧田泥浆过烂,塌谷过深,谷种深陷窒息;秧板表层施肥过多、肥料过浓等都可引起烂种。
2.烂芽不扎根。播种过早,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在遭受冷害情况下,再加上秧板过硬、过烂,长期淹水或高低不平积水所致;或者播种过晚,遇高温强日照天气,秧板不平积水,局部水温过高,烫伤或秧苗缺水晒干所致。
3.绵腐病烂芽。低于15℃,秧苗遭受冷害,抵抗力削弱,绵腐菌乘虚侵染。
4.翻根倒芽。一是在扎根未稳时淹水,种谷下陷或土壤通气不良而缺氧引起;二是鳃蚯蚓、稻摇蚁幼虫及藻菌类危害引起;三是灌排水时冲击引起。
5.白化苗。第1种零星散发属遗传性性状;第2种是受低温伤害,引起叶绿素分解。
6.青枯死苗。低温冷害和昼夜温差剧变、病害或土壤毒害、秧苗素质差等综合原因。黑根烂芽。土壤内有机酸过多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过多,在淹水缺氧条件下产生硫化氢有毒物质,使秧苗中毒。
7.黄枯死苗。秧苗生长不良、长期低温阴雨、病菌侵染等综合原因。
三、预防与补救措施
1.烂种。一是精选种子:浸种前做好选种、晒种,使种子纯、净、健,以提高种子活力;二是浸种消毒:浸种时要吸足水分,消毒时要掌握好药液浓度、药液温度及浸泡时间,及时清水漂洗,以免影响出芽;三是掌握好催芽温度:催芽温度35℃左右,并及时翻堆,以免烧芽或出现“盲子”;四是下种:秧田稍晾,以落谷不陷为准;塌谷时以泥浆粘住种谷为宜,不能过深。
2.烂芽不扎根。应及时发现,盖1层细土,使根芽与土壤结合,不外露,保持秧板表面潮湿。
3.绵腐病烂芽。发现绵腐病烂芽应换清水灌溉2~3次,同时用5 000倍敌克松或2 000倍硫酸铜喷施,喷施前秧田排水落干,并用适量草木灰或稀薄人粪尿施1次。
4.翻根倒芽。同“烂芽不扎根”。如有鳃蚯蚓、稻摇蚁幼虫及藻菌危害,可退水晒田,或撒施石灰,防止危害。
5.白化苗。首先是科学管水。播种后至现芽前以通气供氧为主,秧田畦面应保持湿润,以利长根扎根;二至三叶期,以保温防冻为主,可浅水勤灌,防止死苗;三叶期以后,可寸水护苗,根据情况管好水。其次是及时追肥。齐苗后施“扎根肥”,二叶期早施“断奶肥”,可用稀薄人粪尿或淡尿素液洒施,促进发根和长叶。
6.黄枯死苗。如连续阴雨、气温较低时,应浅水勤灌,做到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保持秧板湿润,增强土壤通透性,并及时追施“扎根肥”、“断奶肥”,促發根长叶。
7.青枯死苗。如低温袭击、冷后骤睛或温差过大,应精心管理,可浅水勤灌或及时洒水,保持秧板湿润,防止卷叶;并及时补充养分,可用稀薄人粪尿或磷酸二氢钾1 000倍液浇洒。
(作者单位:158322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