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创新法

2015-05-30 11:55:45张义泉初曦
科技资讯 2015年27期
关键词:技法事物思维

张义泉 初曦

摘 要:人类因创新而进步,社会因创新而发展,国家因创新而强大,创新为世界更加美好提供着不竭的动力。因此,研究创新方法,助力创新事业,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论语》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文从“树立创新意识—明确创新路径—掌握创新技法”这三大与创新的始终密切相关联的重要的创新步骤出发,并借鉴融合当今世界创新方法的理论,对创新从“有想法到有成果”的全过程进行方法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创新 创新方法 创新的三个步骤 创新的思维路径模式 创新人人可为人人应该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c)-0190-02

创新就是利用一定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并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的行为。创新一词的拉丁语有三层含义,更新、改变和创造新的东西。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要有方法的引导,这样才能在创新的实践中,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该文围绕树立创新意识、明确创新路径、掌握创新技法等践行创新的三个步骤,并就每个步骤的三个方面展开创新问题思维路径模式等方法的探讨,亦简称为“三步创新法。”

1 树立创新意识

1.1 认识创新理性感知

创新保障人类的生存。人类在童年时期,生存能力与环境十分脆弱和恶劣,食物短缺,体能低下,毒蛇猛兽时时觊觎,自然灾害处处伴其左右。后来人类的三大创新,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就是火的发现与利用、工具的制造与使用以及野兽的圈养和谷物的种植。火的发现与利用提高了身体素质,工具的制造与使用使生产能力产生了飞跃,野兽的圈养和谷物的种植大大增加了食物的供给,这三大创新,保证了人类居于当今所知有生物区域的宇宙中的统领地位。

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失去了创新,社会将停滞不前。众所周知, 科技革命是更深层次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人类自18世纪以来,经历了三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技革命,即蒸汽机、电气、原子和计算机的创造与使用,这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与合作,使地球真正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1.2 重视创新固化理念

重视创新,就要唤醒生命基因中的革故鼎新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优秀民族,祖先并不缺乏创新意识,代表中华文化源头的《周易》就提出了“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的“革故鼎新”的概念,这所指的就是对事物的破旧立新,亦即创新意识。由此有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对世界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四大发明。但后来由于清朝晚期统治者的傲慢与偏见,使创新意识渐渐昏睡过去,现在到了必须唤醒和激活创新意识与创新基因的时候了。

重视创新,就要构建起使创新意愿物化为创新成果的有效机制。要固化创新理念,拓展创新思维,张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保护创新产权,用好创新成果。特别是要发挥好各级各类不同层次与方式的教育对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让创新思维与技能的培养贯穿终身教育与学习的始终。

1.3 勇于创新躬身实践

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并不是一件神秘的事,他是人人可为的,正如《周易》所说的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而已。从创新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更新、改变和创造新的东西”角度来讲,就能领会到创新是每个人都能做都在做的事情了。如家里的酒瓶插上花,酒瓶变成了花瓶,这就是创新;再比如在腰带上标上尺度,就变成了随时携带的腰带尺,既可以用于量其它物件的长度,亦可以随时监测自己腰围的变化,这也是创新等等。

创新人人应为。歌德曾经说过,“你若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给世界创造价值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为这个世界多创新一些有益的事物,以给这个世界的发展多提供一些动力。这是使命,也是应该担当的历史的责任。

2 明确创新路径

2.1 提出原景务实选题

创新的第一步,就是根据需要选好题目。常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创新的选题对于创新者来说极其重要。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创新的选题因人而异,重点是要和社会需要工作岗位需求以及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可利用的其他人力物力资源和自身的经济状况相结合,一般人创新选题的一般的原则是由小及大,由浅及深,由易及难,由急及缓。先“短平快,”后“高精尖。”

2.2 开放构思全息想象

选定创新项目后,就要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开放性的构思与全息化的想象,这是创新操作方面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开放构思,就是不受一切约束地构思,要打破常规,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转化思维系统思维等创新思维,使思路天马行空任来任往,既可以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之路,也可以走“冥思苦想异想天开”的顿悟之路,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合乎逻辑可操作的思路。全息想象是开放构思后期更深层意义上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创新项目的整体构思通过具象思维的加工,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化多维度全方位的具体的实物影像,这一影像就是在创新的追求过程中所要得到的目标初期的预期结果。

2.3 系统设计精心加工

经过对所选题项的全面构思形成全新思维形象后,就要把头脑中全息的构思图像,移位到图纸上,这就是系统设计。要想把一个创新事物达到具体化,只有通过图纸的设计才能够完成。通过图纸设计,才可以对构思中所要表达的各种原理、结构、形态、尺寸以及所用材料等进行进一步的审视查验和修正,最终对创新构思的事物达到定性与定量的目的。图纸设计要赋予所创新事物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物美价廉和社会效益高等等。

图纸设计完成后,就要对创新的事物进行物化,这是加工环节,也是创新过程的质的飞跃。加工过程中务必要严格按照图纸操作,这样对加工出来的事物在进行实验所采集到的数据才具有可靠性和可参考性。也才对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具有价值。

3 掌握创新技法

3.1 同类事物调整变化

这一技法也叫主体变化法。事物是分类别的,对同类事物的主体做些适当的调整变化,是创新的最基本的技法,也是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最常应用的创新技法。如:手机的大小、厚薄、轻重、外壳材质及颜色、由单一通话功能增至有收音照明音乐播放拍照等功能的变化,就是这一创新技法的应用。再比如汽车发动机由单缸到多缸的变化;剃须刀由一个刀片增至多个刀片的变化;女性上衣与裙子由分开式向连衣裙的变化等等。

这一技法的特点,是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当中的调整变化。在奥斯本检核表法中,诸如: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改变、能否调整、能否颠倒等表述,在和田十二法中,诸如: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反一反等表述,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中,诸如:分割原理、抽取原理、不对称原理、反向原理等表述,讲的都是这一创新技法的应用。

3.2 异类事物嫁接组合

这一技法也叫异类组合法,它是依靠人的联想,利用相关知识与技术将两种或更多的异物组合在一起,将不同的事物“同化”为一个新的具有实用性的整体,亦即变成一个有用的新的事物。这种技法是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综合就是创新创造的原理。

众所周知,铅笔是写字用的,橡皮是擦字用的,二者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事物,但把二者组合到一起,就变成了“带有橡皮的铅笔”,其创新发明者美国青年画家海曼,仅凭这一专利,就一次性获得55万美元的转让费。再比如计算机和X射线机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的CT扫描仪,就可以通过X射线对脑内分层扫描拍照,诊断脑内疾病,具有了二者原来所不具备的新的功能。

3.3 无中生有发明创造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地球刚产生时,是没有植物的,后来在没有植物的状态下衍生出了植物,有在无中产生了,人类出现后是没有锯木头的锯子的,后来鲁班的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受野草叶子两侧齿状形态的启发创新发明了锯子,新事物在老事物的有中产生了。这就是无中生有的发明创造。

理论界将通过这一技法所产生的重要的带有领域性的创新发明,称其为“主干创新发明,”亦即这一创新发明如同一棵大树的主干那样重要,它往往在原理上有重大的突破,在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应用,并常常引起社会各方面产生质变或飞跃。如莱特兄弟在20世纪初对飞机的创新发明,为人类交通运输开辟了一个新坐标,催生了航空运输业,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增进了世界性的资源交流,并进一步诱发了人们对探索宇宙空间的热情,是人类生产生活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又如计算机的创新发明,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驱动力。

纵观世界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部人类创新史。因为创新,人们摆脱了饮血茹毛的原始生活状态,因为创新,人们改变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因为创新,人们得以实现全球性的物质与精神交流,因为创新,人们已经开始向外太空挺进,去探究从哪里来又到那里去这一哲学的重大命题。因此,研究创新方法,从事创新实践,丰硕创新成果,就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愿该文对创新方法的探讨,能够给大家带来些许的诱导与启发。

参考文献

[1] 谭贞,薛凡.创新创意基础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 王思悦,张庆跃,王群.发明创造应用学[M].济南出版社,2014.

[3] 王首勋,刘光涛,马小丽.中学生发明创造学基本原理[M].青岛出版社,2015.

[4] 张义泉.三元工作法[M].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技法事物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美好的事物
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 08:18:12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奇妙事物用心看
快乐语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0:53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