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生辉玉润心脾

2015-05-30 10:48司马川
收藏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玉器

司马川

春天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美好,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千山滴翠,阳光明媚,合肥的春天亦是格外的美丽,润心如玉。一场大型传世古玉器展销,自春节即在安徽省文物总店二楼大厅举办,数百件传世古玉器琳琅满目,绚丽多彩,也似与这春之美景琴瑟相和,醉人心脾。据考古资料所知,所谓“传世古玉器”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古墓葬和古遗址出土。即使是时代较晚的明清时期的玉器,也有一部分出土于墓葬之中。在这次展销中,有200余件玉器精品,都是经过多位专家鉴定,年代自新石器至清代各个时期,有的属国宝级文物。这里选拍部分古玉精品供读者鉴赏。

战国·双孔玉璜 长10.2厘米 宽2.5厘米 厚0.4厘米

璜,古玉石器名,形状像璧的一半。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也作装饰用,商周墓葬中常有发现。这件战国时代的玉璜,系用优质青白玉雕琢,质地坚硬,温润光泽。半圆形,扁平体,通体光素无纹,两端平直,各钻有一圆孔,有黄土沁色。从古代墓葬中出土的玉器,表面多带沁色,那是因为长期埋于土中受腐蚀所致。此件两千年前玉璜,打磨光亮,形制古朴,品相完好,十分难得。

汉代·玉兽面纹剑 长9.6厘米 宽2.6厘米 厚1.3厘米

古玉中,有一种专用来装饰在铜剑或铁剑上的器物,名叫玉剑饰。用玉所饰之剑,称为玉具剑。一套完整的玉具剑,一般由玉剑首、玉剑格、玉、玉四件器物组成。玉饰于剑鞘之上,有直接起到保护鞘和剑的作用。这件黄色玉兽面纹剑成长方形,一端长伸下垂,另一端较短。长方形穿孔,上厚下薄,面饰勾连云纹,正反组成兽面纹,勾连线细若游丝,古朴神韵。用玉装饰后的玉具剑,一般不作临阵之用,而是一种仪仗器,是显示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标志之一。玉常出土贵族墓中,该玉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汉代·玉蝉

长4.4厘米 宽2厘米 厚0.6厘米

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和陈设玉四大类,而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这件玉蝉就是汉代葬玉,是填塞死者口中的一种玉。为什么古人将玉制造成蝉形呢?因为在我国古代人们心目中,蝉性高洁,“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汉代以来,皆以蝉的幻化比喻人的重生,逝者口含玉蝉随葬,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该玉蝉线条挺劲,干净利落,刀法简练,粗犷有力,虽寥寥数刀,但形象逼直,素有“汉八刀”之称。

唐·玉兽钮印章

长3.9厘米 宽3厘米 厚0.6厘米

资料表明,唐代玉器数量虽然不多,但所见玉器皆是珍品,此件玉兽钮印章系用和田白玉雕琢,温润细腻,半透明,带有铜沁。钮雕伏兽形,头部略仰,抿嘴,橄榄眼,一双小耳贴于脑后,神态安详。印体温润浑厚,底部素面无纹,当是主人一件心爱的把玩陈设品,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唐·玉胡人击鼓饰

长3.9厘米 宽3厘米 厚0.6厘米

玉质青色,略白,有松香沁。大半圆形,扁平体较厚。外廓一圈凸起棱线,自外向内刻画,缓缓凹下,形似浅盘。“盘”内浅浮雕一胡人盘腿而坐,长发披肩,大眼睛,高鼻梁,击鼓娱乐,全神贯注。玉“盘”柔和的光泽,温润的质地,使它显得晶莹典雅,成为唐代玉器的重要作表作品。

宋·玉鹅

长3.3厘米 宽3.1厘米 厚0.4厘米

宋代制玉有个特点,就是“礼”性大减,“玩”性大增。由于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这件青白圆雕鹅,圆圆胖胖,形象可爱。它四平八稳伏在地上,悠闲安详自在。不难想象,它走起路来摇晃之丰满身躯的神态,会更招人喜爱。

宋·玉斧佩

长4.5厘米 宽3.2厘米 厚0.4厘米

佩,人们身上佩带的饰物,如佩剑、佩刀、佩玉等。佩玉也叫玉佩,是古时贵族身上所佩带的玉器。《礼记·玉藻》:“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我国古代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之说,所以古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都会随身携带一两件佩玉。这件玉斧佩呈片状,形体别致,打磨抛光,温润闪亮,色偏黄,有石灰沁。刃部呈弧圆形,无锋口,把玩痕迹明显。外廓两侧琢三个凹口,上部钻有圆形和蝌蚪形两个穿孔。两面深刻三组卷云纹,另有双勾丝纹、回纹、三角纹。线条多样,刀法有力,反映宋玉雕的造型特色和别具一格的营造匠意。

宋·青白玉鱼形饰 长7.5厘米 宽2.5厘米 厚0.8厘米

此玉饰为青白色,宋代挂件,细密光洁,呈石灰沁。扁平体,略弧形,嘴略张,尾分叉,鱼身刻回纹,嘴琢有一穿孔,两面纹饰相同,刀法娴熟,构思巧妙。鱼和“余”同音,鱼为“富裕”、“年年有余”等吉祥语的象征。用鱼作装饰,在我国各种工艺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宋·谷纹玉璧

直径7.4厘米 内径2.5厘米 厚0.6厘米

众所周知,我国有个千古传诵的和氏璧故事: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厉王叫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之罪,施以刖刑,断卞和左足。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罪,断其右足。又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玉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问他为何哭,他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而成为天下“共传之宝”。该件宋代青白玉雕琢的谷纹璧,玉料上乘,刀工细腻,谷芽密集匀称闪亮,形态古朴,完好无损,属“共传之宝”,当之无愧。

元·青玉大雁带饰板

高4.5厘米 宽5.3厘米 厚1.8厘米

此玉带板,系元代官吏品佚服饰系腰用物。色泽青白,长方形,委角,镂雕大雁展翅飞穿于花朵之中。阴线刻雁纹,花朵用斜削和打挖手法表现,刀工粗犷有力,颇具元人雄健豪迈气魄。

元·白玉镂雕圆形花鸟镶件

直径5.2厘米 厚0.9厘米

这件系用和田仔玉雕琢而成的花鸟镶件,晶莹透亮,立体感强。镂雕技法正凸、背凹,正面为多层次透雕,一鸟回首展翅欲飞,另一鸟登枝转头而视,左右呼应,亲密相间。四周雕琢花瓣、叶脉,多姿多彩,层次清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元·玉双鹿带饰

长6.9厘米 宽5.6厘米 厚0.7厘米

玉质青白,外框为正方形,扁平体,边缘琢两道凹槽,上端镂雕圆框内“福”字,左右各浮雕一灵芝。下部浮雕两只站鹿,一昂首,另一回头,对含灵芝,喜庆相映,整个画面寓含“福禄寿”吉祥之意。

元·玉勒

高4.2厘米 直径2.3厘米

勒,套在马头上带嚼的笼头。该勒青白色,有松香沁、牛毛沁,圆筒形柱体,上下贯穿一孔。通体浅浮雕螭龙,眼侧视,体呈“S”形,尾分叉,缠绕周身。螭,表现传说中的一种张嘴、卷尾、无角的蛇状之物(龙)。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器和建筑上常用螭的图案作装饰,寓有除恶辟邪之意。

明·玉凤

长3.7厘米 高1.7厘米 厚0.6厘米

凤和龙一样,都是古人想象中的祥瑞动物,凤象征着喜庆、安宁和高贵,并喻为纯洁、美满的爱情。这件美妙动人的凤鸟,刻划生动,杏眼、秀颈、细羽,美丽长尾,口衔灵芝。整身作回首飞动,呈现出无限的曲线美和动态感,人见人爱。

明·玉辟邪

长6.1厘米 宽4.8厘米 高4.9厘米

辟邪是可以祓除不祥的神兽,古人常将其置于门旁,取其去邪而吉祥意思。这件辟邪体形较小,可能为陈设的工艺品,把玩之物,同时也含有主人祈求吉祥的心愿。该白玉辟邪呈爬伏状,面目凶恶,张口露齿,瞪目前视,似乎发现了什么猎物。造型雄悍强健,雕琢十分成功,为一件明际珍贵的工艺品。

明·白玉连珠花卉牌

直径5.5厘米 厚0.4厘米

此白玉牌为圆形,双面镂雕,外缘为一圈20只连珠,晶莹剔透。中部牡丹花,怒放夺目,下部是菊花、兰草,灿烂迎空,形态各异,自然逼真,花开富贵,美不胜收。

明·银镶玉镂雕人物件

长6厘米 宽4.7厘米 厚0.8厘米

玉质洁白,秋叶形,扁平体,多层雕。中部雕高士骑马上路,童子提篮前指。阴线勾饰细眉、小眼、长鼻。四周为花草相伴。底部镂雕几何网状纹,层次丰富,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秋叶”背部和四周镶银,并饰四个银环,刻有“温和玉”三字。中国人喜欢金玉并论,如“金玉满堂”、“金枝玉叶”等。而在古文物中金或银与玉同为一器却是比较少见。此件银玉结合成一器,确实另有一番情趣。

清·玉雕兽纹瑗

外径8厘米 内径2.5厘米 厚0.5厘米

玉瑗为清代礼器,装饰品,形状像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意思是说,瑗是大孔的璧。该玉瑗为青色,细密光洁,有黄土沁、松香沁、水银沁,出土文物。双面雕琢,外缘周边镂雕两条正面龙,首尾相随,雕刻技法粗细线交错,行云流水,华丽生辉。

清·青玉耳杯 长12厘米 宽10.6厘米 高3.3厘米

此玉杯为清代饮酒器。椭圆形,大口、圆唇、浅腹,腹两侧各置一月牙形耳,耳上浅浮雕回纹,耳低于口沿。假圈足,内篆刻阳文“建光司”三字。该耳杯用一块玉雕琢,工艺高超,精致美观。耳杯又叫羽觞,胎质有铜、陶瓷、漆木、玉等。玉制的耳杯较为少见。

清·玉磬 长25.5厘米 高15.8厘米 厚1.5厘米

玉磬呈灰褐色,细密坚实,有黄土沁,两面雕琢,形似蝴蝶。正面中部浅浮雕圆形“寿”字。一只蝙蝠在上,四只蝙蝠在下,都作飞回“寿”字状,凤尾纹展翅相伴左右,周身为卷云纹,纹饰锦秀,造型独特。“蝠”与福谐音,该玉磬图案寓意为“五福捧寿”,象征着幸福降临。

明清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玉质美、雕琢精、作品多、使用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责编:禹默)

猜你喜欢
玉器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七十四)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七十五)
齐家文化玉器赏鉴
西汉玉器的鉴定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五十三)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五十二)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