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传播如何“走心”

2015-05-30 20:07谈孙璐张丽
中国广播 2015年3期
关键词:节目创新走心

谈孙 璐张丽

【摘 要】对台传播不仅要努力“入岛”,更要求“走心”,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靠服务意识“走心”、典型报道靠深采入情“走心”、活动报道靠创新方式“走心”三个方面。

【关键词】对台传播 “走心” 节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在这样一个需要“走心”的时代,“无心便无真情,无心便无高效,无心便无稳健”,对台传播更是如此。作为两岸尚未完成统一的特殊历史情势下的一种特殊传播,对台传播的战略目标是为实现两岸统一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及进行充分的民意动员,传播对象是同属于一个中国但又处于政治对立状态下的台湾同胞。①由于两岸特殊的背景,目前,大陆方面的电视频道还不能直接在岛内落地②、报纸难以在岛内直接出版发行,因此,广播媒体在对台传播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对台传播媒体海峡之声从实践中推动节目创新,不仅努力“入岛”,更求对台传播“走心”。

一、新闻报道靠服务意识“走心”

“善传必达情,达情必近人。”海峡之声在新闻选择方面尤其侧重台海局势、两岸资讯、美日关系等。《666新闻特快》(7:00~7:55)是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旗舰节目,以直播形式,第一时间传递最新资讯,该节目是大陆第一个被台湾地区广播媒体长期固定转播的新闻节目。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力争第一时间派出记者为台湾地区的受众带来最新消息。比如:2014年8月3日下午发生的云南鲁甸地震,海峡之声连夜派出记者,第二天清晨发出鲁甸最新情况的报道。此外,早上8点、中午12点、下午2点、晚上7点各时间段推出5分钟《整点快报》。以中午12点《整点快报》为例,它以直播的形式、用最快的速度呈现上午的最新动态,截至每天11点45分的最新动态都可以第一时间囊括。《整点快报》虽然只有短短5分钟,但每条新闻要做到“小”而不失“精”,不是蜻蜓点水般带过,要尽量做到信息有效。

海峡之声在组稿阶段就从台湾受众心理出发,考虑他们需要哪些信息,传播力求“艺术”,并强化服务意识。例如:2014年7月29日正值海上军演,海峡之声《午间快报》节目在消息末尾加上“请渔民朋友注意避开演习区域,确保航行安全”,这一温馨提示,以“暖”走心。

同时,在军事报道等敏感的问题上,对台湾受众可能不知道的背景信息加以补充说明,使隔阂降到最低,为传播增效。比如:2014年7月底至8月初,解放军展开了大面积军演,如果不交代清楚背景,可能会造成台湾地区民众的恐慌,不利于两岸互信。海峡之声在消息处理上的做法值得借鉴:

按照年度军事训练计划,解放军将陆续在甘肃省等地举行10场陆军兵种部队跨区基地化实兵实弹演练,除此之外,还将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北部湾四大海域同期开展军演。然而有外媒对中国正常系列演习给予了过多的关注和猜测。

海峡之声在编辑消息时添加了“按照年度军事训练计划”“不刻意针对一时一事”“例行性训练活动”等国防部发言人的语句,打消了不必要的猜忌和顾虑。

此外,海峡之声还重视节目可听性处理,靠优化打磨“走心”。文字新闻的可听化处理是新闻编辑最后一步,也是考量是否“走心”的关键。因为文字新闻是基于视觉表达的,而声音表达是另一种符号系统,需要将两者进行转换。例如要将单音节词语改为双音节词语;书面语词汇改为口语词汇;句子简化,长句变为短句,修饰的定语、状语等置后;最重要信息反复和延后,满足收听习惯等。好的广播稿需要细细打磨,虽然在实际工作中时间紧迫,但也应当予以重视,“走心”之作才能悦耳动听。

作為对台媒体,在新闻编播中既要注意两岸用词的差异——让台湾同胞听懂、爱听,同时也要正确、清晰地传播大陆的方针、立场。避免将台湾与中国并列使用,避免出现“立法院”等词语(可在前面添加台湾当局等定语),避免出现“军队”(容易造成指代不明与紧张气氛)。这些字词虽然是很小的组成部分,但细究起来却是牵扯两岸关系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二、典型报道靠深采入情“走心”

典型报道在对台传播中重要性突出,特别是军事题材的典型报道,这是台湾受众了解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窗口。然而,军队典型报道如果不“走心”,往往会落入“空洞宣教”的窠臼,使节目生硬、没有人情味。因此,刚柔并济才能更好地塑造“最可爱的人”。此外,典型人物的表现如果过分追求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从细节故事入手,深采入情才能出“走心”之作。

2014年7月30日~8月1日,笔者跟随海峡之声记者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华东功勋部队巡礼”采访活动。这次系列活动要采访四个典型连队:鼓浪屿好八连、艰苦驻岛钢四连、军事过硬红四连、永不褪色尖刀连。四个连队都是优秀典型连队,抓住各自的“魂”是“走心”的关键。记者在采访时将每个连队最闪光的点放大,突出连队个性。这样一来,台湾地区的受众就更明晰了,每个连队都是独特的、有血有肉的。比如:鼓浪屿好八连突出一个“好”字,着重表现在军民鱼水情。如何让抽象的概念具有可听性呢?记者抓住细节,通过好八连三大宝(理发箱、医药箱、修补箱)、茶水站、《致继任者的一封信》、战士弹奏的钢琴曲等最有表现力的物品展开,报道充满了人情味。其中,与台湾地区相关的小故事对台湾听众来说十分亲切:一位台湾老人曾经在游览时昏倒,得到当时战士的帮助,几年后,他又专程来到鼓浪屿,就是看一看“好八连”茶水站和八连官兵。

记者在采访时特别注意深度挖掘八连官兵的感人故事,将闪光细节放大。比如:八连官兵帮助血友病患者长达20余年,记者专程收录了患者回报社会辅导学生的现场声,采访了患者的妈妈、连长、指导员、卫生员、居委会主任等,采访深入、丰满,挖掘出诸多感人细节。只有记者深入采访,才能有真情流露的好作品。

三、活动报道靠创新方式“走心”

对台传播中的大型活动报道要紧扣台湾受众心理,传递大陆声音的同时,更应当“雨润轻柔,真情入心”,切忌套路化、模式化。

2014年8月19日~24日海峡之声派出记者参加“畅行中国边疆·西藏边防行”大型联合采访活动。雪域高原奇谲神秘,对于台湾同胞而言更是如此,然而,西藏自然条件独特,单靠声音很难为台湾受众立体展现。记者创新报道方式,借助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主办的海峡之声网,以记者手记的形式呈现采访花絮,一篇篇小特写图文并茂、亲切清新。比如:为展现高海拔空气稀薄,记者在《畅行中国边疆》采访花絮“压力”篇中写道:

先说物理领域的,气压是随大气高度而变化的。由于大气的质量愈近地面愈密集,愈向高空愈稀薄,所以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值也是愈靠近地面愈大……以上说的可能太专业,我再举个例子,在海拔5300米喝了一半的矿泉水,在海拔2900米时被压扁就是压力变化的结果。

《畅行中国边疆》采访花絮“国旗”③篇中记者谈到:

所有藏族同胞的房子上只要有五星红旗,就说明这房子有人居住,甚至是牦牛屋也一样,国旗跟着人走,如果牧民放养的牦牛群换地方了,他们就会把国旗带走;相反,一旦迁移回来入住,马上就可以看到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在这家房顶。国旗对于西藏人的意义从这些细节中展现。

大型活动“闽台走亲乡镇行”是靠两岸合作“走心”的成功案例。该活动是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与台湾岛内媒体《台湾导报》合作的,让内容“落地”,同时也是广播媒体与报纸媒体的跨界合作。由于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宗、同祖。台湾地区和大陆同属于华夏文明,具有相同的根缘;同属于中华民族,具有相同的血缘;使用相同的语言文字,具有相同的文缘;同在经济交流中发挥重要角色,具有难得的商缘,因此“闽台走亲乡镇行”就突出一个“亲”字。

《台湾导报》报社社长林文雄提出在两岸分割60年后共同走访福建乡镇宏大的闽台乡亲寻根工程。“两岸经过60年的割舍分裂,任何一个流浪过的人,都有一个故事,只要有一口气在,再多的颠沛流离,沉淀在心底最深处的,总会有一股乡愁……”福建省有1104个乡镇,与台湾渊源密切,不少同名村镇。两家媒体决定选择其中的156个乡镇进行报道,每周推介一个乡镇,每年52个乡镇,持续报道3年。④“闽台走亲乡镇行”不用空洞的大道理,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游子故事更能串联起割舍不断的两岸亲情,更容易唤起台湾同胞的情感共鸣,报道方式的创新让两岸“走”得更近。

注 释

①杨胜云 《对台传播引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②2003年起,當时的台湾当局禁止了原本在岛内播出的CCTV-4,目前大陆相关对台等电视节目主要靠与台湾岛内媒体合作的方式实现“落地”。

③《畅行中国边疆》采访花絮,http://www.vos.com.cn/news/2014-08/28/cms831049article.shtml. 访问日期:2014年9月。

④相关活动介绍见海峡之声网,http://www.hxvos.com/news/2014-02/14/cms796588article.shtml. 访问日期:2014年9月1日。

(作者孙璐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丽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本文编辑:肖婧为)

猜你喜欢
节目创新走心
走心的小设计
走心的广汽Acura厚积薄发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李安:拍片靠科技更靠“走心”
广播音乐节目的创新探析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日的创新
户外竞技类节目的创新
《超级演说家》的节目创新探讨
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气象报道在城市应急广播平台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