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负责“鞭尸”?这说法有点轻浮

2015-05-30 10:48杨三喜
蓝盾 2015年3期
关键词:示众扒皮中纪委

杨三喜

“每人都有15分钟站在道德高地上骂媒体”,这段时间,好多人或许都体验了这15分钟。从外滩踩踏事故后对复旦女生的报道,到《人物》杂志的《惊惶庞麦郎》,再到姚贝娜逝世后的报道争议,对媒体的谴责一波接一波。在职业和人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确实是媒体人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上述争议属于采访和报道伦理方面的问题的话,那另外一种批评则算是直接骂媒体没骨气了。

这些批评者来自新闻界,自是比普通公众更了解媒体舆论监督的环境以及受到的各种阻力。这种明知其不可为而责之的做法,很快意恩仇。但大家同在一个圈子里混,看着自己的同事戴着镣铐艰难地跳舞,却喊道,“你怎么不来个一字马?”实在不是很厚道。

中纪委的通告往往很吝惜笔墨,也就几句话、几十个字。媒体报道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料放出来,向公众展示贪官的违法违纪事实,是对之前“不能为”进行的努力弥补。只要不是蓄意消费公众的猎奇心理,不是对贪官搞媒介审判,又有何不可?况且,如果这个时候媒体还不能有所作为,不能及时为公众厘清事实,媒体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揭露,还原了贪官的贪腐事实,证明了中纪委打虎的正确性,也有利于消除社會对反腐的各种阴谋论猜测,难道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如果那些贪官确实为害一方,已然是天怒人怨,媒体的报道让公众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的渠道,不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这种事后的监督,虽然没有事前监督的作用大,但它对官员来说也是一种警醒。被示众也就成为了腐败所要付出的代价之一,官员可能会明白,伸手必留痕,自己的行为其实没有那么隐秘。如果视媒体的“扒皮”为一种耻辱,那么,官员也就得更谨慎、规矩,因为有一天那些丑事将被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我想,这种被“扒皮”示众的滋味,估计没有谁愿意轻易尝试。

认为媒体揭露贪官不能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反而会让公众不再相信官员中也有好人的观点,好像也似曾相识。这不是与反腐会让公众对政府失去信心的观点如出一辙吗?我想,就算没有这些“扒皮”报道,公众也不一定会相信媒体对官员的正面宣传——如果这个官员确实劣迹斑斑的话。而官员在公众中的形象也不完全来自于媒体的报道。一个为人正派,清正廉洁,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官员,就算媒体想抹黑他,民众也不会同意吧。所谓“政去人声后”,民众对官员的所作所为自然有一杆称在衡量。

猜你喜欢
示众扒皮中纪委
有鱼名叫“扒皮狼”
恶魔示众
周扒皮买鸡
被中纪委报告点名的4个事件
郑板桥驯驴
中纪委巡视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吗
法制节目中的示众与警示
绑树示众
中纪委“打虎拍蝇”半年擒四虎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