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写实木雕谈木雕艺术的别样魅力

2015-05-30 17:37:09柏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木雕创新

柏洁

摘 要:木雕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雕塑形式,应用也相当广阔,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木雕艺术形式也趋于多样化,超写实木雕也就应运而生,探索超写实木雕艺术作品的魅力思考中国当代木雕艺术的发展,探讨木雕艺术的多样化和创新性。

关键词:木雕 超写实 创新

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因为木雕材料的原始性,木雕作品的出现比许多艺术种类都要早。在原始社会,木雕已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而被使用着。人类借助着大自然的石木资源制作原始的工具供狩猎、祭祀和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有了审美意识,木雕的应用领域扩展到艺术品供人欣赏和装饰,但由于木材的特殊性,纯粹的木雕艺术除在宗教作品中经常出现,其他时候都很少保留下来。发展至今由于各地民俗,文化和资源与取材工艺的不同,形成了各个国家和地域的风格。

一、超写实木雕产生的背景

木雕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在步入现代艺术之前,无论从题材上或是表现技法上都存在着雷同化和概念化。西方早期保存较好的木雕艺术作品是中世纪时期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保存的宗教作品,中国也保存了许多宗教题材的木雕作品。但是在步入现代艺术之后,木雕作品出现了更多的多样性发展和艺术性尝试,装置及抽象木雕作品频频出现在各个展览上,超写实木雕便是在这一时期下应运而生的。

木雕艺术的发展和其他雕塑形式一样,受着文化社会大背景的影响,随着艺术流派的层出不穷,木雕的表现形式也在不停的变化着。“模仿说”(再现说)是艺术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之一,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古希腊哲学家郝拉克利特。他认为艺术模仿自然,艺术是以再现自然的面貌出现的。这种观点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使木雕的表现形式以写实风为主。随后的苏格拉底则认为“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他将艺术模仿的对象从自然地束缚中解放了出来,逐渐扩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艺术史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当一种艺术类型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会就会走向变革。当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就会发现从罗丹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直到后现代艺术的开始和发展这些过程无一例外。因为夸张和变形容易表现生命的运动,所以从19世纪末开始,现代雕塑逐渐地向夸张和变形的方向发展。接下来的未来主义从哥特式的传统中汲取营养,再到布朗库西、毕加索等更彻底的摒弃了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这些都导致了雕塑理念和雕塑形式的巨大变革。

20世纪以前的雕塑家主要通过静止的造型表达动感,但到了50年代以后,艺术和工业、科技、机械相结合的趋势越来越强,当代活动雕塑的创始人美国雕塑家考尔德便是从研究科技转向艺术创作的。20世纪60年代,由于雕塑理念的巨变,雕塑几乎为西方社会主要的艺术样式,无论是劳森伯格的集合艺术,奥登伯格的波普艺术,还是凯因霍尔兹的真人雕塑都是以一种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几乎推翻了现代艺术的艺术语言和美的定义,他们有意要消除观者与作品之间的界限进而使艺术对象的领域和我们自己的领域融为一体,在这种艺术氛围之下,以观念为表现目的的超写实雕塑出现几乎是必然的。

二、超写实木雕艺术的魅力

超写实主义雕塑是60年代初期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艺术类型,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真实的物体状态,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和细部的真实描写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超写实木雕也随后出现并开始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打动观者的心灵,就像Ron.Mueck重新定义当代超写实雕塑的审美观一样,超写实木雕艺术家也在尝试着重新改变人们对于木雕的定义。超写实木雕用极致的细节和逼真的形态重新赋予了木雕平静与祥和。意大利艺术家Bruno Walpoth用浅色的木材真实的表现人物忧伤和平静的状态,他的作品非常的逼真,他创作的人物作品形象生动仿佛活生生的人,很多人都怀疑他的作品是否为木雕。在他的木雕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木材料高超的把握能力,不论是对人物的形体认识还是对木质材料质感的运用都让人惊叹,这是以往木雕作品从未达到的境界,他制作的木雕人物在皮肤上处理的非常细腻,Bruno Walpoth有意识的在木雕上保留了一些雕刻的痕迹。另外,在处理皮肤、衣服和头发手法上的对比也反映出作者在追求超写实手法同时故意留下的情绪。他还将木材表面处理成苍白的质感,简单和细腻的手法对人物的神态和造型进行细致的刻画,生命的气息从木雕本身透过作者高超的手法表达给他的观者,在他的访谈录中他说道:“人物造型对我来说不只是涉及到人体美学或肖像,更多是一种自我的表达,当模特陷入自己的想法并显得游离的瞬间是我最感兴趣的,我尝试去感知这个瞬间,这种犹豫的情绪是那一瞬间模特表现出来的,也可能是我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

就像Bruno Walpoth对于他的木雕作品的诠释一样。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相互交流感知时情绪的流露一样会被艺术家们捕捉并发掘。一件雕塑作品的形式在整件作品的观念表达及审美意义上有重大的意义。意大利超写实木雕艺术家Gehard Demetz一样用细腻的手法和木块组合拼接留有间隙的人物作品来形成强烈的对比。拼接对传统人物木雕而言甚至不算是一种形式,拼接的目的基本上是因为木材本身材料尺寸大小的局限或补缺补残,真正把拼接当作形式语言运用并引起巨大反响的正是Gehard Demetz,他的木雕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拼接形式和附加元素的加入,然后用超写实手法表现人物形象来形成真实与虚空的冲突。Gehard Demetz通过木材的拼接和超写实手法使自己的作品表达更多的情感,第一次看到他的拼接雕塑瞬间产生无以言喻的震撼。他在雕刻的过程中把不大的木条拼成一整块然后雕刻,在这个过程中保留拼接的痕迹,头部及木雕前面运用超写实的手法仔细雕刻,形成人物光滑细腻的皮肤和粗犷衣服的对比,这种形式作为作品的语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木雕材料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重的黑色超现实主义,他用高超的写实技巧赋予木雕冷漠、抑郁、绝望的情感,当凝视这些木雕的眼睛,总能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而这种由超写实手法带来极其逼真的视觉冲击伴随着隐约的疼痛,带给人们视觉上和感觉上极大的反差。他创作的一组孤独儿童困苦的作品用及其写实的制作和色彩的搭配使观者进行思考。就像Bruno Walpoth和Gehard Demetz一样,艺术家Livio De Marchi和朱塞佩都致力于把真实世界的感官赋予这些木材。Livio De Marchi使用传统技术将硬木转化为外观逼真的物品,比如:飘逸的面料,水果和书籍等。“从孩提时代,我就一直对那些带给人错觉的视觉体验感到好奇并被吸引”。 Livio De Marchi说,这种视觉欺骗本身就是这样一些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和来源。Livio De Marchi主要也是用椴木创作作品的,因为这种木材易于雕刻,重量轻,柔软,没有特别的纹路,椴木制作的雕塑通常是由许多干木材粘合而成的,这种木材易于上漆并且稳固。这样雕刻的作品更易于模仿自然界中的物品并赋予这些作品灵魂。朱塞佩也是用精辟的手法在木材上真实的表现动物。

三、中国木雕艺术的发展

相较于西方木雕在新时代的发展及创新,国内的木雕艺术发展就要缓慢得多。费尔巴哈指出 :“东方人见到了统一忽视了差异,西方人见到了差异而遗忘了统一。东方哲学把自己对永恒的认识推进到一种麻痹的状态,后者则把自己对于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感受扩张到狂热的地步。”

中国传统木雕表现概念大于形式,从商朝开始。殷代王室就设“六工”,周代置“八才”,木雕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制。到了战国时期,建筑已有“丹楹刻桷”的常规做法。先秦时期出行用木车,汉代以漆器为日常器皿。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关于建筑木雕的详细做法和图样。故宫更成为明清木雕文化集大成者。中国木雕主题鲜明,题材浩瀚,技法丰富,形式多样,应用广泛。纵观历史,国人的衣食住行——从实用到装饰,很多都与木雕有关。因此说,中国木雕是最早切入社会生活且无所不用而致广大的民族工艺。中国木雕以工艺繁复、精致入微著称。师徒薪传,父子相承,代不绝人,乃至有“十年磨一剑,二十年如一日,三十年不回头”的行话。也正因如此,中国传统木雕传承到现代,仍以民间工艺得名。就如非洲木雕一样历史久远,虽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但后继创作的阻力也因此而来。中国木雕在几千年文化冠冕的笼罩下,作品被无以复加的雕琢。雕琢越精,路子越窄,继承传统很多时候成了千人一面和千年不变,缺乏对个性的尊重,也缺乏对时代的文化敏感,积淀为致命的缺陷——缺乏创新!中国木雕技法有浮雕、圆木浮雕,后来甚至发展出一门精细的工艺——微雕,极尽精工之美。然而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改革和创新是必然的,在不舍弃传统工艺的同时,创新出中国现代木雕创作势在必行。直到近代留法留苏雕塑家们带回新鲜的西方艺术血液,老一辈雕塑家们大量对木雕创作的探索和研究,使得在当代雕塑界中的现代木雕创作的形成成为可能。在国际国内的艺术展览中,已不乏中国雕塑家们的精彩的木雕艺术作品。

巴尔扎克说 :“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将一块朽木雕成一条灵动的鱼时,是划时代的创新。武威汉墓中的木俑也是原创的源头。从一开始,“木雕精神”就是创新,不是因循与重复。今天,中西方木雕的本质精神更是创新。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论”,即“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中国传统木雕的技艺精美绝伦,如何应用到现代木雕的创新中,仍值得我们不停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工业技术革新与发展,精雕机和3D打印技术已经带给传统木雕行业很大的冲击,木雕艺术家们一面用手工木雕延续自己的艺术之路,一边也在思考机器雕刻带给人们的另一种真实。也许未来某一天,机器能全方位的复制人和自然界中的动物和物体,而使得艺术创作不得不提升到思想的高度时,或许艺术家们的思考会回归质朴和纯真。而这些超写实艺术家用他们的木雕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亦并不会停止,超写实木雕艺术家们进入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微观世界,外界的思想和价值观无法束缚他们,事实上他们更多的是表达作品的灵魂。从而促使我们在欣赏这些木雕作品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当代中国木雕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木雕创新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3
木雕鱼
王宠和他的木雕
雕塑(1996年1期)1996-07-12 15:55:22
潮州木雕
雕塑(1996年1期)1996-07-12 15:55:22
自然形木雕
雕塑(1995年2期)1995-07-15 02:40:50
东阳木雕选等
雕塑(1995年1期)1995-07-15 02: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