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123”培养模式初探

2015-05-30 16:12曾春
东方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高职

曾春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平台、二维空间、三种途径”的高职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简称“123”模式),以此模式为核心,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形成操作性很强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近几届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高职信息类专业中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创新 实践 高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已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而电子信息行业的更新发展速度更是一直走在各行业前列。重庆市目前正着力打造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高地,亟需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学院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服务地方经济,为社会输出紧缺人才。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经过近四年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个平台、二维空间、三种途径”的培养模式(以下简称“123”模式),以此模式为核心,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形成了操作性很强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近几届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在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打造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电子信息教学团队。

一、高职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123”培养模式的内涵

1、一个平台——校企共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学校依托行业内的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提出并建立了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新模式。比如,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与上海因仑公司共建“电子创新工作室”;与广州风标公司共建“电子技术基础仿真实训室”,与华信群英公司共建“软件园”等实训基地。而软件平台则由校企共建的联合培养制度、培训方案、项目网站、培训项目和实验室文化等构成。通过平台建设,企业将先进产品和先进技术注入学校,为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开创了高职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图一 学生创新能力123培养模式示意图

2、二维空间——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二维空间有机结合成为一体

在课内,教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而学生除在实验室完成系列课程要求的必做实验项目外,还可以在课外选择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设计的开放创新型实验项目,甚至将在课外了解和搜集到的新技术、新工艺自拟实验项目来进行实践。通过这种运行模式,实现了将课内学习空间和课外学习空间有机融为一体。

3、三种途径——大学三年内学生创新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三种途径

途径一:自我学习提升,学生通过加入电子通信协会和计算机协会,以老带新,培养学习兴趣,利用平台的共享资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途径二:通过校内专任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合作企业技术人员的引导启发,通过全面开展集中教学和培訓并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并以各级电子信息类的竞赛作为载体来发现创新人才和培养创新能力。

途径三:通过在合作企业中兼职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锻炼,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和管理学生,以企业真实案例来对创新能力做强化培训。学生逐渐摆脱过于依赖老师的心理,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123”培养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各课程和各实训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呈现分散而不连续的特点。

针对这一问题,在最初对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的定位方面,就不是定位在孤立的某个实训室或某个校外基地的建立,而是一个有计划、成体系的建设过程。除了实训室硬件设施之外,配套的培训项目、培训计划、学习网站等软件资源也是重点建设内容之一。笔者对整个校内实训中心的架构进行详细规划,确定了每个新建实训室在整个实训中心当中所处的地位,确保了课外和课内实训项目的连续性和延伸性,经过反复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建成了一个开放式的,课内课外均可用的,硬件软件设施都较完备的新型培养平台。

2、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合作单位为学校提供的仅仅是一些简单劳动的实习或就业岗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

有鉴于此,我们的培养模式更加强调企业深度参与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与校内教师共同制定培训项目和培训计划,取长补短,真正发挥合作企业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积极作用。将行业内最新技术带入学校,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实战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让学生具备毕业以后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123”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施几年来,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逐年上升,毕业几年内成为技术骨干或自主创业者也不断涌现。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满意度不断提升。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学生在各类创新型的电子竞赛中不断获得好成绩,三年来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十二项;重庆市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五项。

在探索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教师技能和科研教研水平也获得大幅提升,产生了一大批教研科研成果。近几年,不管是在发表论文、出版教材、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市级和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等等方面,其质量和数量都大大超过了该成果实施之前。

同时,学校电类的实训基地和实训设施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现已经形成了功能明确、项目丰富、相互关联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使用效果良好。

四、结语

“123”培养模式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实践,逐渐成熟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通过搭建一个平台,拓展二维空间,开辟三种途径,为学生在校三年充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基于该培养模式所形成的成果还辐射到重庆市各兄弟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进行推广,并供其他相关专业借鉴,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目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从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如何大幅度提高受益学生比例这两方面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电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ZJG1212927。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