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江 徐光晓
摘要: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也推动水稻收割机发展了几十年,实事求是的讲,没有国家宏观调控拉动市场,没有国家的农机补贴政动,就没有水稻收割机大力发展的前景。但是, 半喂入收获机和全喂入收获机谁更适合市场发展,到底两种收获机谁更有优势,更有适应性,能更好为水稻户服务呢?政府现在正在关注它们的发展,而农户也更关注两种收获的发展。
关键字:半喂入收获 全喂入收获 损失率 精纹粒
水稻联合收割机按照脱粒方式可以分为半喂入收获机和全喂入收获机。半喂入式收割机收割稻谷后,只把谷穗输入脱粒机脱粒,可以完整的吐出稻杆,稻草容易收集。半喂入机型能够适应我国广大的水稻产区,它是有损失率小,含杂率低,生产效率高,秸秆易处理,通过性能特点,特别适应单季稻产生和茎秆都比较高,收获季节倒伏是比较多,要求保留完整茎秆的地区,但造价较高。全喂入收获机,把茎秆全部输入脱粒机脱粒,吐出稻杆基本破碎,实现稻草还田。全喂入在脱净率、清洁度、损失率等性能与半喂入相比较差些,但价格相对比较低,生产率较高。
收割机损失率是指收割机收割后,车行10厘米对应割幅宽的面积内损失米粒数与根据作物亩产算出这块面积收割前后百粒数的比值,这个比值乘以100%,就是损失率。半喂入式收割机利用链条传动送禾装置,在机械传动链条的作用力下,就出现损失率较高,而全喂入收割机在收割速度与拨禾轮的配合下,将水稻拨入搅龙槽,保证稻谷粒粒归仓,损失少。
一、损失率的对比
1、对于水稻产量高,稻叶密集,籽粒和稻杆结合密实,存在难以脱离的现象。对于此种情况的水稻,全喂入水稻收获机由于动力足,喂入量大,因此,损失率较半喂入收获机损失率要小1%,收割效果要好。
2、病虫害严重的水稻,一方面稻病严重的水稻,由于稻穗枝叶枯黄,脱粒时出现掉稻穗和破碎现象,此时,全喂入收获机的收获损失率要小于半喂入收获机。另外,种子必须旱收,此时的损失率,全喂入收获机要高于半喂入收获机。
3、品种。由于品种的差异,脱粒的难度加大。由于二类三类穗的存在,温度高的快,水稻熟的快,否则,收获时,清选不请和夹带问题,半喂入收获机很难吧二类三类穗脱粒下来,损失率增大约91%。有些水稻品种易倒伏,此时半喂入收获机存在作业幅面小,收割机损失率小的特点。
4、时间。对于北方的水稻而言,成熟时间比较一致,必须是有效收割时间短,任务打,过早收割时,半喂入收割机和全喂入收割机都在难以脱净,水份大的问题,此时差别不大,收割的时候,由于茎秆易碎和掉穗现象,半喂入收获机损失率较大,易出现掉穗和夹头现象,比全喂入损失大。
二、精纹粒的对比
精纹粒即指米粒出现的自然存在的,干燥和收获季节环节机械冲击产生的裂纹,精纹粒的比率越高,碎米率越高,精密率越低。大米的品质就越差,价值也就低,精纹粒的(1)水稻脱谷时的含水量因素,(2)精纹粒的谷物在干燥过程产生了(3)精纹于脱谷方式的关系。
水稻脱谷时的含水量的大小
精纹粒的产生,特别是脱谷时含水量的大小影响很大,水稻在大雨20%含水量收获,由于米粒水分大,脆性小在脱谷中不易产生裂纹,反之水稻在含水量小于16%时脱谷,将产生大量的裂纹。由于传统观念,北方水稻成熟后都延缓收割,会增加产量和成熟度。将产生大量的精纹粒。
半喂入收获机是目前唯一可以霜降前特别市青杆期作业的联合收割机,霜前收获,特别是青杆期含水量可以保证20%以上,从而根本上避免了精纹粒的发生。半喂入收获机直收后水稻含水量打,需要人工干燥,人工晾晒,使稻粒受热均匀,将自然条件下脱水减少精纹损失。这一点是全喂入收获机无法比较的。但也存在人力劳动强度,晒场紧张,减少效率的距离。
适时收割时减少精纹粒的主要方法:一、过早收割时,生青米,这些米干燥室,失水过快,容易长生裂纹。过早收割一般只适于收获种子,机械一般为半喂入收获机,对于精纹粒,此时,半喂入和全喂入收获机无可比性。二,过迟收割时,正常条件,半喂入收获机和全喂入收获机都可以收割。精纹粒差别不大,但如遇到雨天,精纹粒会加强保证收割机比提前收割效率高。适时收割的85%—90%谷粒时收割,由于半喂入收获机在滚筒中停留时间短,正常作业时小于0.9秒,由此全喂入脱谷机小了3-5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谷物冲击损伤,达到减少精纹粒的目的。
(作者单位:154100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区东方红乡农机站、154200鹤岗市萝北县团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