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松 苑海震
和煦春风传喜讯,惠民政策暖人心。
新春伊始,《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2004年以来河南省第十二个全省“三农”政策性文件。文件的发布,凸显经济新常态下,河南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持续高度重视。文件亮点纷呈,为实现河南“三农”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路线图。
亮点一:“一稳两转”让农业更强
经过长时间的持续高强度开发,生态环境约束和资源条件约束已成为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两道“金箍”,这两道“金箍”对河南的约束更为突出。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河南省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安伟认为,既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承担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责任,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的必然选择。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不能因为农业现代化慢半拍拖后腿,不能让“短板”误了大局。为此,《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一稳两转”,建设现代农业。
一稳,就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张“王牌”、一大优势。目前,稳定粮食生产,关键是稳产量、提产能。要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为抓手,以水利设施建设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潜力。
两转,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快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实施意见》提出,继续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提升农业经营水平;积极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拓展农业新功能;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拓展现代农业市场空间。
亮点二: “外转内调”让农民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广大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
去年,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十一连增,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农民就业收入。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马万里说:“要适应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手发力,内外联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为让河南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腰包更鼓,《实施意见》提出,深入落实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八项措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大力推进“三山一滩”群众脱贫工程,加快农村扶贫开发。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亮点三:“分类分批”让农村更美
建设新农村,要留得住“乡愁”。《实施意见》提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总抓手,坚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内外兼修,统筹兼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要适应农村发展和农民分工分业新趋势,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因时因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张宇松说,要按照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由“千村一面”转向“各美其美”。要坚持点面结合,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每县抓好一个新农村建设“引导点”试点,示范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不让农村成为“记忆中的故园”。
《实施意见》提出,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拓宽农村建设融资渠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通过“人的新农村”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让留在农村的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