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日,有一则微博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知道为什么今年纪念抗战要搞得这么隆重吗,因为可能下个十周年就没有抗战老兵了。”这句话既说出了人们的敬意,又说出了人们的担忧,因为抗战老兵现在基本上都年已耄耋。当天的阅兵式上,国共抗战老兵首次共同接受检阅,他们平均年龄90岁,最长的102岁。受阅时,有些老兵悄然抹泪,让网民们深受触动。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只怕被遗忘。”斯皮尔伯格曾这样形容二战老兵的心境。101岁的抗战老兵蒋义清老人,或许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老人1938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与日军的全部战斗。解放后回到了家乡广西务农,日子非常清苦,唯有一张由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十八后方医院于1947年8月11日出具的“留医官兵证明书”被老人视若珍宝,因为这是老人从军的证明。他的儿女说,在老人心里,他始终渴望自己的抗战经历和老兵身份得到认可。几年前,关爱老兵志愿者找到了他,老人动情地说:“我就知道,国家不会忘了我。”9月1日,蒋义清接到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章”,他当场就佩戴好,左手拄着拐杖,艰难地挺胸收腹,庄严地向人群敬了一个军礼。只是,老人终究没有等到抗战胜利70周年那一天,9月2日,老人带着他的荣耀、梦想与遗憾离世,临终前他仍询问:“国家给我的抗日纪念章拿回来了没有?”
老兵们早已老去,他们并没要求得到多大回报,只希望历史不要被忘却,他们不要被忘记。这一点,在大阅兵活动正式开始前的采访中表现得异常清晰。记者问一位老兵参加授勋和阅兵活动的感受,老兵连忙挥手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之后,被访老兵还表示要控制一下,不然眼泪又会掉下来。因为,他们觉得该拥有这些荣誉的应该是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战友,而不是自己。老兵们说,一定要顺利完成阅兵,就为了表达对牺牲战友们的纪念。
负责接待老兵的工作人员说,阅兵前一天晚上她曾担心第二天集合会有人迟到——毕竟不少老人行动不便,没想到的是,老人们都起得特别早,5点钟餐厅内就有不少人就餐,8时20分才会出发的大巴上,提前一个小时已经坐满,老兵们就在车里静静等候正点发车;年过九旬的成都老兵陈家乾为了在阅兵式上让军礼敬得标准而漂亮,尽管他的手抖得厉害,仍坚持在家练了一个多月的姿势;而在观礼城楼上,一位名叫史保东的老兵更是从始至终地立正、敬礼,当这情景被细心的观众截图发到网上时,人们无不为之敬重和感动。
在阅兵仪式上,我们看到,“打头阵”的抗战老兵方队是由国宾摩托车护卫队在前、后、左、右,呈箭头状护卫进场,他们无愧于这“国礼”级的待遇。而在抗战老兵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时,习总书记率先起身向老兵们挥手致敬。这一刻,习总书记代表的是这个国家、民族对这个群体的敬重、感恩和祝福。
热议锐评: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保卫国家流血牺牲的老兵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珍贵、最应该被尊敬的群体。通过阅兵向老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我们这个国家尊崇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最隆重形式。珍视抗战老兵,秉持他们的精神,传承并发扬。
素材运用:尊重;最珍贵的财富;向_____致敬;感恩的心;不能忘却的纪念……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京报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