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旅游管理教学实践探索

2015-05-30 11:53裴敏莉
关键词:旅游管理建议问题

摘要:旅游业是举世公认的无烟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优势、最富潜力的美丽产业,是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培养一批高技能的旅游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旅游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以便对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旅游管理  问题  建议

1 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

旅游产业是举世公认的无烟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低的优势。根据调查显示,旅游业万元产值能耗约为全国单位GDP能耗的1/6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1/11,是汽车业万元产值能耗的1/7、房地產业的1/5、家电业的1/7。随着旅游者文明水平的提升及旅游方式的不断改进,旅游业万元产值能耗将不断降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领跑者,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均做出了贡献。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旅游行业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政府关系依存度大、缺少国际品牌、文化挖掘不够、旅游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在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期,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学校迫切需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布局,以此打造全新的职业教育。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职业的旅游教育更是处于摸索阶段。我国的旅游管理有着以下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和完善:

1.1 层次定位不清晰 目前很多院校对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层次认识不清,毕业去向定位不准确,导致教学工作的重点错位,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目的混淆。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多年从事本科教育管理,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不十分清晰。因此,不能正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学管理中更多的以本科教育管理模式去引导,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了本身的优势。

1.2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际情况是很多院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感觉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空洞与实际工作联系少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状况。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深度的合作,企业看中的是学生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双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不多。实践学习的内容比较单调,实践学习的层次不是很高,实践学习的单位比较单一。很多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不高。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细化目标。

1.3 师资队伍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是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尽管其具有着丰富的旅游管理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对行业缺乏了解,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性相对较弱,不能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好导师,这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另外,学校缺乏对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导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能讲空洞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

2 校企合作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2.1 准确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针对旅游产业“招工难”和“难留人”现象,高校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向,在关注学生的职业岗位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适应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专业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特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实施准军事化的学生管理、保姆式的家庭服务、职场化的校园文化,确保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持续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职场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极大增强了学生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

2.2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 高校旅游管理学院要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积极更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发展,由单一的职前教育向职前与职后教育并存发展,依托地区知名企业,实现借船出海的育人目标,努力成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引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地区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的优势,走出校门办教育,实行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合作办学模式,加强与当地旅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实行“1+2”的办学模式,既解决学校学生生源不足的问题,又强化了本校的发展优势;要与当地旅游知名企业和相关部门达成合作办学意向,进行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走出一条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办学新路子,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针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学校要与时俱进开设新的旅游专业课程,为企业量身定做、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极大地满足当地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校还要制定相关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定期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组织所有专业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学校的专业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与旅游产业的管理者和负责人一起探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把课堂搬到实际的工作场地,切实保证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得到加强。

2.3 建立实训基地,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学校要多方筹措,投入大量资金,结合专业特色,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教学和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真正做到了教学环境优质化,教学内容职业化,能力培养专业化。学校要推行“毕业证+专业技能等级证”的双证书制度,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既能得到学校毕业证,同时也能得到专业技能等级证。“双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随着当代社会对专业技能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正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与家长的重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

2.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评价体系 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按照相关规定,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为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制定实施以教学工作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绩效考核方案,其中教学绩效占三分之二比重,科研绩效占三分之一比重。所谓教学绩效并不是教授授课的数量和课时数,而是包括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等。把学生培养质量列入对于院系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老师进行教学绩效考核时,将更加兼顾质和量两方面的内容,尤其在考核院系教学质量时,将课程教學质量、教学投入、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管理等作为“增分减分”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基本教学工作量包括课堂教学、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实习实践活动等。教学质量包括教授上课比例、学生评教情况、同行评价情况、各类教学奖项和成果的申报及获批情况。而减分因素包括考试管理、教学事故出现频次、学术不端行为等。教学绩效以院系为测算单位,整体打包到院系,院系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情况、教学效果等因素,确保绩效二次分配符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潘雅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02).

[2]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3]刘晓航.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

[4]李雪,魏莉,傅克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5]梁春媚,王薇薇.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作者简介:裴敏莉(1968-),女,浙江海宁人,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建议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建议答复应该